- 智能風控:Python金融風險管理與評分卡建模
- 梅子行 毛鑫宇
- 1139字
- 2020-06-02 18:29:16
1.2.2 信貸風險指標
除信貸基礎指標外,還需要掌握風險相關的指標。資產質量通常用來指代金融平臺的逾期情況和總收益狀況。本節介紹的指標則會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當前金融平臺的資產質量。
●延滯率(Delinquent Rate):計算可分為即期和遞延兩種方式,除了各逾期期數,也會觀察特定Bucket以上的延滯率。如M2+的Lagged和M4+的Lagged等指標。如M2+的Lagged,分母為兩個月前應收賬款,分子為本月M2(含以上)尚未轉呆賬的逾期金額。M1落入M2以上可確認為無意還款或蓄意拖欠。
●不良率(Bad Rate):當月不良資產數/總資產數。用于描述平臺。定義除了逾期戶外,可能還包含各式債務協議及高風險控管戶等。
●轉呆賬率(Write-Off,WO):當月轉呆賬金額/逾期開始月的應收賬款。經過年化換算之后,月轉呆賬率轉換為年損失率。
●凈損失率(Net Credit Loss,NCL):當期轉呆賬金額-當期呆賬回收即為凈損。通常NCL與WO一并列示。NCL的計算方式為凈損金額/逾期開始月的應收賬款,通常也以年化形態為主。
●累計轉呆賬率:主要目的是觀察期滿客戶的累計損失率,計算樣本為已屆滿總期數后的N期客戶,計算公式為:分母案件第1~(K+N)期的轉呆賬總金額/已滿(K+N)期案件的初貸總金額。K表示總期數,N表示轉呆賬所需期數。最后1期應繳金額若延滯,經過N個月后才會轉為呆賬。轉換為年化后才較容易解讀,可精確計算該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結束后的實際損失率,但在中長期貸放產品中較少使用。
●負債比(Debit Burden Ratio,DBR):測試客戶還款壓力的常用指標,計算公式為:總無擔保債務歸戶后的總余額(包括信用卡、現金卡及信用貸款)/月收入。不宜超過22倍。
●月負比:另一種衡量還款壓力的指標,計算公式為:(推估每月各項貸款月付額+最低生活費)/月收入。
●平均額度:主要用于觀察不同產品及群組間額度的差異。
●風險等級(Risk Grade):用來進行客戶分群的方法。越來越多的銀行采用信用評分來進行劃分。
●命中率(Hit Rate):指控管后一定時間內客戶發生延滯的幾率,用于信用卡的中途授信及早期預警報表。命中率過低可能表示風險判斷方向有誤。
●可用余額(Open To Buy,OTB):常與命中率指標一同出現,計算方式為先找出證實控管命中的客戶,再匯總這些客戶遭控管時的信用卡可用余額。該數字可視為銀行因控管而減少的損失。
●遷徙率(Flow Rate):觀察前期逾期金額經過催收后,仍未繳款而繼續落入下一期的幾率。
●首次還款逾期(First Payment Deliquency):其描述的是一種客戶占比。用戶授信通過后,首筆需要還款的賬單,在最后還款日后7天內未還款且未辦理延期的客戶比例即為FPD7,分子為觀察周期里下單且已發生7日以上逾期的用戶數,分母為當期所有首筆下單且滿足還款日后7天,在觀察周期里的用戶數。常用的FPD指標還有FPD30。
●預期損失(Expected Loss,EL):根據歷史數據,預估策略或模型變動后的損失。
●收入負載(Debt To Income,DTI):每月應償還債務與每月稅前收入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