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輪效應:數據驅動的企業
- 呂本富
- 2912字
- 2020-06-05 16:55:05
第2章 數據飛輪模型
大規模服裝定制是怎樣煉成的
在傳統服裝行業,規模生產和個性化定制是一對天然的反義詞,定制往往意味著手工量體、手工設計、手工制作,不可能實現大規模批量生產。國外西服定制一般需要幾十天,周期長的需要幾個月。定制西服的核心是手工量體和打板,一個專業的打板師傅需要漫長的經驗積累才能做出適合客戶體型的版型,沒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驗積累很難做好,優秀的打板師傅即使是在定制西服產業最為發達的歐美也屬稀缺資源。制作周期長,人工成本高成為西服定制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在山東省青島市以北40多公里的即墨市,有一條以企業名稱命名的紅領大街,這條街道上的服裝企業紅領集團,因完美實現了工業流水線批量制造個性化產品而備受國內外關注。紅領是一家創建于1995年的民營服裝企業,致力于運用互聯網技術促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現擁有總資產12億元,服裝板塊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在服企飽受高庫存、低利潤煎熬的2014年,紅領前三個季度生產、銷售、利潤都同比增長150%以上,其一半的營業收入來自美國等海外市場,在對服裝要求非常講究的紐約市場,紅領定制的西裝連襯衣每天都銷售2000多套。
紅領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服裝行業是一個從設計、價格、渠道等各方面都競爭異常激烈的輕工業,進入門檻低、起步資金小、專業化要求低,過度競爭導致行業利潤率長期下降。在市場供給方面,世界各國服裝業相對發達、品牌歷史悠久,外企在打入國內市場后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而國內企業大多淪為加工、代工等角色,產品附加值較低,本土品牌實現突圍的難度非常大。按照傳統戰略管理來看,服裝業是一個增長潛力有限、相當艱辛的行業。紅領集團可以做到薪資從不拖欠且高于同行業水平、員工不加班、節假日休息,客戶帶著訂單主動上門,先銷售后生產實現零庫存、甚至負庫存……生產車間的每一件成衣從顏色、款式、面料都完全不同,但在制造的每一步卻是標準化、流程化地批量生產。從規模制造到規模定制,紅領集團在服裝行業可以說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
紅領創始人兼董事長張代理如今已是六十耳順的年紀,開會、見客戶、洽談投資人、接受采訪時,總是穿著筆挺的合體西服,精神抖擻、神采奕奕、頗具時尚。張代理是紅領個性化定制系統的總設計師和架構師,在10多年時間里,一手將紅領打造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實現服裝個性化定制工業化生產的企業。拉開敞亮會議室的另一扇大門,就可以直接走進紅領的制造車間。整個車間就是一臺數據驅動的“3D打印智能工廠”:流水線上每一塊布料、每一件衣服都有電子標簽,生產全過程全程數據驅動,員工從網絡云端上獲取數據。
張代理創造了一套“量不錯”的方法,便于標準化地采集客戶數據,全球客戶可以登錄紅領客戶交互系統自主設計,3D打印智能研發系統自動進行版型研發、設計,自動排程,數據驅動裁剪,全流程由數據驅動向生產流水線和供應鏈傳達指令。每一工位都配有顯示終端,通過電子標簽讀取云端的個性化工藝指令,各工序員工根據指令完成操作,確保全球訂單和生產數據零時差、零失誤的無縫對接。實現了不同面料、不同款式、不同規格、不同元素的靈活搭配、標準化生產,最終在一條生產線上出來的服裝“千衣千面”。
數據驅動產品運營、極大提升定制效率
紅領的成功經驗主要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實現了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消費者直接面對制造商)直銷模式的轉變;二是基于過去十多年積累的數據,研發出了服裝定制領域的個性化定制平臺——RCMTM(redcollar made to measure,紅領西服個性化定制系統),實現了全流程數據驅動的個性化3D打印智能生產。
全球個性化定制對供應鏈系統、研發設計系統、生產物流系統、客服系統的要求非常高,尤其需要快速響應能力,所以整合內外部資源成為經營的關鍵。在傳統服裝制造行業,廠家將80%甚至90%的費用花在渠道上,C2M模式徹底取消了中間環節,將高昂的中間商成本讓利給終端客戶。通過整合面輔料供應商、設計師、物流配送企業、干洗店等資源,為客戶創造價值。張代理提出一個原點理論:客戶需求是起點,企業所有的資源和活動都圍繞客戶展開,最后又回到客戶需求提升中去。
RCMTM平臺的關鍵是用大數據系統替代傳統研發設計模式:運用11年積累的海量數據,建成了研發設計智能體系。通過研發、設計智能體系,可以用制作建筑圖紙的方式、在電腦上基于數據庫的運算模型,根據客戶身體數據進行計算機3D打板。由于人體是個非常復雜的模型,付諸實施需要一個非常巨大的數據庫。數據庫的容量越大,基于數據庫所做出的計算模型就越精準。紅領積累了超過百萬億規模的數據,包括領型數據、袖型數據、扣型數據、口袋數據、衣片組合等各種設計元素;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構建了數學模型和自運算數據挖掘模式,一個數據的變化會同時驅動近萬個數據的同步變化,相互之間是強連接關系,也因此確保了定制服裝貼身合體。
紅領用了11年、投入幾億元資金、用3000多人的工廠做實驗,不斷探索試驗,幾乎在每個環節都遇到過瓶頸。以數據庫的研發為例,在研發過程中需要不斷改變和增補數據庫,不斷對規則進行修改。例如,腰圍和立襠數據關聯,一開始的設計規則是腰圍加大立襠隨之加長,但后來發現這種關聯是錯誤的,因為沒有考慮到人體更復雜的東西,于是規則再次發生變化。隨著數據量的持續增加,這套系統仍然在不斷進行自我完善,但錯誤率已經降低到萬分之一左右。除非遇到殘疾人或者身形數據比姚明更為特殊的人,一般情況下根據普通人的身形數據做出的3D打板模型幾乎就像人的第二層皮膚。
目前,紅領大系統中包含著20多個子系統,全部以數據來驅動運營。每天系統會自動排單、自動裁剪、自動計算、自動設計。一組客戶量體數據完成定制、服務全過程,無需人工轉換、紙制傳遞,數據完全打通、實時共享傳輸。在這個模式下,原本全手工制作,動輒價格數萬元人民幣定制西服的價格被降到了幾千元,制作周期也從幾十天變成了7個工作日。通過全程數據驅動,傳統生產線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以流水線的生產模式制造個性化產品。紅領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個性化服裝定制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很好地解決了個性化與工業化的矛盾。從該領域的發展現狀來看,紅領已超越了美國和德國在此領域的最新戰略,創造了一個奇跡。
紅領的互聯網思想
紅領是中國傳統行業互聯網轉型的典范,正如張代理所說,在深入剖析美國3D打印的生產邏輯和德國工業4.0智能制造邏輯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和實際情況,紅領探索出了一條可落地的傳統企業互聯網之路(紅領稱之為“中國互聯網工業之路”)。工業互聯網與互聯網工業的區別在于,前者側重的是傳統工業互聯網化的過程,而后者則側重落地結果和總結歸納的數據驅動方法體系。互聯網工業將引領中國傳統行業步入適合中國國情的第四次工業時代。
紅領互聯網工業思想包含四個要素:一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達到完全信息驅動、全價值鏈協同,實時同步;二是滿足個性化的智能系統,其中數據采集、分解、轉化、匹配、排程,生產傳送和驗證的標準化,程序自動化和智能化是核心;三是組織再造和流程再造,實現組織扁平化與價值制造和價值傳遞一體化;四是總結出一套可跨界快速復制推廣的方法論。在紅領的發展戰略規劃中,除了服裝的個性化定制外,紅領還將把互聯網工業的方法論拓展到鞋等其他行業的個性化批量定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