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AutoCAD平面圖形的繪制方法

本節(jié)思路

AutoCAD 2018既具有強大的繪圖功能,又具有強大的圖形編輯和修改功能,是室內(nèi)設(shè)計師的得力助手。本節(jié)簡要介紹AutoCAD 2018中一些常用功能命令的使用方法。

2.1.1 基本平面圖形的繪制

1.點繪制

在點、線、面這3種類型圖形對象中,點無疑是AutoCAD中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元素。點可以作為捕捉對象的節(jié)點。點的命令為“POINT”(縮略為PO)。其繪制方法是在提示輸入點的位置時,直接輸入點的坐標(biāo)或者使用鼠標(biāo)選擇點的位置。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POINT。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點”→“單點”(或“多點”)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點”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多點”按鈕。選擇菜單欄中的“格式”→“點樣式”命令,就可以在彈出的“點樣式”對話框中設(shè)置點的圖案形式和圖標(biāo)的大小,如圖2-1所示。點的形狀和大小也可以由系統(tǒng)變量PDMODE和PDSIZE控制,其中變量PDMODE用于設(shè)置點的顯示圖案形式(如果PDMODE的值為1,則指定不顯示任何圖形),變量PDSIZE則用來控制圖標(biāo)的大小(如果PDSIZE設(shè)置為0,將按繪圖區(qū)域高度的5%生成點對象)。PDSIZE的正值指定點圖形的絕對尺寸,負(fù)值指定其為視口尺寸的百分比。修改PDMODE和PDSIZE之后,AutoCAD下次重生成圖形時會改變現(xiàn)有點的外觀(重生成圖形時將重新計算所有點的尺寸)。

圖2-1 “點樣式”對話框

用戶可以指定點的全部三維坐標(biāo)(X,Y,Z)。如果省略Z坐標(biāo)值,則假定為當(dāng)前標(biāo)高。

按下面步驟可以繪制圖2-2所示的點。

圖2-2 繪制點

1)選擇菜單欄中的“格式”→“點樣式”命令,設(shè)置點的形式和大小。

命令:'_ddptype

正在重生成模型。

2)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點”按鈕,進行點繪制。

命令:POINT(輸入“點”命令)

當(dāng)前點模式:PDMODE=99 PDSIZE=35.0000(系統(tǒng)變量的PDMODE、PDSIZE設(shè)置數(shù)值)

指定點:9,8,5(使用鼠標(biāo)在屏幕上直接指定點的位置,或直接輸入點的坐標(biāo))

2.線條繪制

(1)直線繪制

AutoCAD 2018的直線功能命令為“LINE”(縮略為L),直線的繪制可以通過直接輸入端點坐標(biāo)(X,Y)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取來實現(xiàn)。用戶可以繪制一系列連續(xù)的直線段,但每條直線段都是一個獨立的對象,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

注意

“LINE”是CAD繪圖中最常用的命令。要繪制斜線、水平和垂直的直線,可以結(jié)合使用〈F8〉快捷鍵,反復(fù)按〈F8〉快捷鍵即可進行在斜線、水平和垂直方向之間切換。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LIN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直線”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直線”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直線”按鈕(見圖2-3)。

圖2-3 “繪圖”面板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直接輸入“LINE”或“L”命令為例,說明直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4所示。

圖2-4 繪制直線

命令:LINE(輸入“直線”命令)

指定第一個點:(指定直線起點a或輸入端點坐標(biāo))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指定直線終點b或輸入端點坐標(biāo))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按<Enter>鍵)

(2)多段線繪制

AutoCAD 2018的多段線功能命令為“PLINE”(縮略為PL),多段線的繪制同樣可以通過直接輸入端點坐標(biāo)(X,Y)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取來實現(xiàn)。

注意

多段線功能命令與直線命令類似,二者的區(qū)別在于使用多段線功能命令繪制的線條是一體的、連續(xù)的。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PLIN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多段線”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多段線”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多段線”按鈕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PLINE”或“PL”命令為例,說明多段線的繪制方法。

1)使用PLINE繪制由直線構(gòu)成的多段線,如圖2-5所示。

圖2-5 繪制多段線(一)

命令:PLINE(繪制由直線構(gòu)成的多段線)

指定起點:(確定起點a位置)

當(dāng)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點或[圓?。ˋ)/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依次輸入多段線端點b的坐標(biāo)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p>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c)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d)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e)

……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按<Enter>鍵結(jié)束操作)

2)使用PLINE繪制由直線與弧線構(gòu)成的多段線,如圖2-6所示。

圖2-6 繪制多段線(二)

命令:PLINE(繪制由直線與弧線構(gòu)成的多段線)

指定起點:(確定起點a位置)

當(dāng)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ˋ)/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輸入多段線端點b的坐標(biāo)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取)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A(輸入A繪制圓弧段造型)

指定圓弧的端點(按?。糃trl>鍵以切換方向)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指定圓弧的第1個端點c)

指定圓弧的端點(按?。糃trl>鍵以切換方向)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指定圓弧的第2個端點d)

指定圓弧的端點(按?。糃trl>鍵以切換方向)或[角度(A)/圓心(CE)/閉合(CL)/方向(D)/半寬(H)/直線(L)/半徑(R)/第二個點(S)/放棄(U)/寬度(W)]:L(輸入“L”切換回繪制直線段造型)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e)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

……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C(輸入“C“閉合多段線)

注意

能夠同時繪制直線段和弧線段,也是PLINE與LINE功能命令區(qū)別之一。

(3)射線繪制

射線指沿著一個方向無限延伸的直線,是主要用來定位的輔助繪圖線。射線具有一個確定的起點并單向無限延伸。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為“RAY”。用戶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通過使用鼠標(biāo)點取來繪制射線。用戶可以繪制一條射線并繼續(xù)提示輸入通過點以便創(chuàng)建多條射線。起點和通過點定義了射線延伸的方向,射線在此方向上延伸到顯示區(qū)域的邊界。按〈Enter〉鍵結(jié)束命令。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RAY。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射線”命令。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射線”按鈕。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RAY”命令為例,說明射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7所示。

圖2-7 繪制射線

命令:RAY(輸入“射線”命令)

指定起點:(指定射線起點a的位置)

指定通過點:(指定射線所通過點的位置b)

指定通過點:(指定射線所通過點的位置c)

……(下一點)

指定通過點:(按〈Enter〉鍵完成繪制)

(4)構(gòu)造線繪制

構(gòu)造線指無限長的直線,也是主要用來定位的輔助繪圖線,即用來定位對齊邊角點的輔助繪圖線。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為“XLINE”(縮略為XL)。用戶可以直接在屏幕上通過使用鼠標(biāo)點取來繪制構(gòu)造線。

注意

射線和構(gòu)造線主要用來對齊定位的輔助圖線,熟練后使用不多。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XLIN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構(gòu)造線”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構(gòu)造線”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構(gòu)造線”按鈕

使用兩個通過點指定構(gòu)造線(無限長線)的位置。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XLINE”命令為例,說明構(gòu)造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8所示。

圖2-8 繪制構(gòu)造線

命令:XLINE(繪制構(gòu)造線)

指定點或[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指定構(gòu)造直線起點a位置)

指定通過點:(指定構(gòu)造直線通過點位置b)

指定通過點:(指定下一條構(gòu)造直線通過點位置c)

指定通過點:(指定下一條構(gòu)造直線通過點位置)

……

指定通過點:

指定通過點:(按<Enter>鍵完成繪制)

(5)圓弧線繪制

圓弧線可以通過輸入端點坐標(biāo)進行繪制,也可以通過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取的方式來繪制。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為“ARC”(縮略為A)。在進行繪制時,如果未指定點就按〈Enter〉鍵,AutoCAD將把最后繪制的直線或圓弧的端點作為起點,并立即提示指定新圓弧的端點。這將創(chuàng)建一條與最后繪制的直線、圓弧或多段線相切的圓弧。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ARC。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圓弧”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圓弧”按鈕。

●功能區(qū):在“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圓弧”下拉菜單選擇“三點”命令(見圖2-9)。

圖2-9 “圓弧”下拉菜單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ARC”命令為例,說明弧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10所示。

圖2-10 繪制弧線

命令:ARC(繪制弧線)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圓心(C)]:(指定起始點位置a)

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圓心(C)/端點(E)]:(指定中間點位置b)

指定圓弧的端點:(指定起終點位置c)

(6)橢圓弧線繪制

在AutoCAD 2018中,橢圓弧線的功能命令為“ELLIPSE”(縮略為EL),與橢圓是一致的,只是在執(zhí)行“ELLIPSE”命令后再輸入“A”進行橢圓弧線繪制。一般根據(jù)兩個端點定義橢圓弧的第1條軸,第1條軸的角度確定了整個橢圓的角度。第1條軸既可定義橢圓的長軸,也可定義橢圓的短軸。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ELLIPS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橢圓”→“圓弧”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橢圓弧”按鈕。

●功能區(qū):在“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圓心”下拉菜單中選擇“橢圓弧”命令(見圖2-11)。

圖2-11 “橢圓”下拉菜單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ELLIPSE”命令為例,說明橢圓弧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12所示。

圖2-12 繪制橢圓弧線

命令:ELLIPSE(繪制橢圓曲線)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圓?。ˋ)/中心點(C)]:A(輸入A繪制橢圓曲線)

指定橢圓弧的軸端點或[中心點(C)]:(指定橢圓軸線端點a)

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指定另外一個橢圓軸線端點b)

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旋轉(zhuǎn)(R)]:(指定與另外一個橢圓軸線距離oc)

指定起點角度或[參數(shù)(P)]:(指定起始角度位置d)

指定端點角度或[參數(shù)(P)/夾角(I)]:(指定終點角度位置e)

(7)樣條曲線繪制

樣條曲線是一種擬合不同位置點的曲線,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為“SPLINE”(縮略為SPL)?!癝PLINE”命令可以在指定的誤差范圍內(nèi)把光滑的曲線擬合成一系列的點。AutoCAD 2018使用NURBS(非均勻有理B樣條曲線)數(shù)學(xué)方法,其中存儲和定義了一類曲線和曲面數(shù)據(jù)。

注意

與使用“ARC”命令連續(xù)繪制的多段曲線圖形不同,樣條曲線是一體的,且曲線光滑流暢,而使用“ARC”命令連續(xù)繪制的多段曲線圖形則是由幾段組成的。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SPLIN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樣條曲線”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樣條曲線”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樣條曲線擬合”按鈕或“樣條曲線控制點”按鈕(見圖2-13)。

圖2-13 “繪圖”面板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SPLINE”命令為例,說明樣條曲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14所示。

圖2-14 繪制樣條曲線

命令:SPLINE(輸入“樣條曲線”命令)

當(dāng)前設(shè)置:方式=擬合 節(jié)點=弦

指定第一個點或[方式(M)/節(jié)點(K)/對象(O)]:(指定樣條曲線的第1點a或選擇對象進行樣條曲線轉(zhuǎn)換)

輸入下一個點或[起點切向(T)/公差(L)]:(指定下一點b位置)

輸入下一個點或[端點相切(T)/公差(L)/放棄(U)]:(指定下一點c位置或選擇備選項)

輸入下一個點或[端點相切(T)/公差(L)/放棄(U)/閉合(C)]:(指定下一點d位置或選擇備選項)

……

輸入下一個點或[端點相切(T)/公差(L)/放棄(U)/閉合(C)]:(指定下一點e位置或選擇備選項)

輸入下一個點或[端點相切(T)/公差(L)/放棄(U)/閉合(C)]:(按<Enter>鍵完成繪制)

(8)多線繪制

多線也稱多重平行線,指由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構(gòu)成的線型。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為“MLINE”(縮略為ML)。其中的比例因子參數(shù)Scale用以控制多線的全局寬度(這個比例不影響線型比例),該比例基于在多線樣式定義中建立的寬度。比例因子為2繪制多線時,其寬度是樣式定義的寬度的2倍。負(fù)比例因子將翻轉(zhuǎn)偏移線的次序,即當(dāng)從左至右繪制多線時,偏移最小的多線繪制在頂部。負(fù)比例因子的絕對值也會影響比例。比例因子為0將使多線變?yōu)閱我坏闹本€。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MLIN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多線”命令?;蜻x擇菜單欄中的“格式”→“多線樣式”命令,在彈出的“多線樣式”對話框中可以修改名稱、設(shè)置特性和加載新的多線樣式等,如圖2-15所示。

圖2-15 “多線樣式”對話框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MLINE”命令為例,說明多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16所示。

圖2-16 繪制多線

命令:MLINE(輸入“多線”命令)

當(dāng)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30.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S(輸入S設(shè)置多線寬度)

輸入多線比例<30.00>:340(輸入多線寬度)

當(dāng)前設(shè)置:對正=上,比例=340.00,樣式=STANDARD

指定起點或[對正(J)/比例(S)/樣式(ST)]:(指定多線起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指定多線下一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指定多線下一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指定多線下一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指定多線下一點位置)

……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C(按〈Enter〉鍵完成繪制)

(9)修訂云線(云彩線)

云線(云彩線)是指由連續(xù)圓弧組成的多段連續(xù)弧線。在AutoCAD 2018中,云彩線作為正式的功能命令,位于“繪圖”下拉菜單和工具欄上。REVCLOUD(云彩線的功能命令)在系統(tǒng)注冊表中存儲上一次使用的圓弧長度,當(dāng)程序和使用不同比例因子的圖形一起使用時,用DIMSCALE乘以此值以保持統(tǒng)一。

注意

設(shè)計者可以使用云彩線繪制等高線等造型。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REVCLOUD。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修訂云線”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修訂云線”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修訂云線”按鈕。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REVCLOUD”命令為例,說明云彩線的繪制方法,如圖2-17所示。

圖2-17 繪制云彩線

命令:REVCLOUD(輸入“云彩線”命令)

最小弧長:15 最大弧長:15 樣式:普通

指定起點或[弧長(A)/對象(O)/樣式(S)]<對象>:A(輸入A設(shè)置云彩線的大?。?/p>

指定最小弧長<15>:10(輸入云彩線最小弧段長度)

指定最大弧長<10>:18(輸入云彩線最大弧段長度)

指定起點或[弧長(A)/對象(O)/樣式(S)]<對象>:(指定云彩線起點位置)沿云線路徑引導(dǎo)十字光標(biāo)...(拖動鼠標(biāo)進行云彩線繪制)反轉(zhuǎn)方向[是(Y)/否(N)]<否>:(按<Enter>鍵完成繪制)修訂云線完成

(10)其他特殊線

AutoCAD 2018提供了繪制具有寬度的線條功能,可以繪制等寬度和不等寬度的線條。繪制等寬度的線條可以使用“PLINE”命令來實現(xiàn),如圖2-18所示。具體繪制方法如下。

圖2-18 繪制等寬度線條

命令:PLINE(使用“PLINE”命令繪制等寬度的線條)

指定起點:(指定等寬度的線條起點a)

當(dāng)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ˋ)/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輸入“W”設(shè)置線條寬度)

指定起點寬度<0.0000>:15(輸入起點寬度)

指定端點寬度<15.0000>:15(輸入端點寬度)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ˋ)/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依次輸入多段線端點坐標(biāo)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取b)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指定下一點位置c)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指定下一點位置d)

……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指定下一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按<Enter>鍵完成繪制)

繪制不等寬度的線條也可以使用“PLINE”命令來實現(xiàn),如圖2-19所示,具體繪制方法如下。

圖2-19 繪制不等寬度線條

命令:PLINE(使用“PLINE”命令繪制不等寬度的線條)

指定起點:(指定等寬度的線條起點a)

當(dāng)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ˋ)/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輸入“W”設(shè)置線條寬度)

指定起點寬度<0.0000>:15(輸入起點寬度)

指定端點寬度<15.0000>:3(輸入線條寬度與前面不一致)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依次輸入多段線端點坐標(biāo)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取b)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輸入“W”設(shè)置線條寬度)

指定起點寬度<3.0000>:5(輸入起點寬度)

指定端點寬度<5.0000>:1(輸入線條寬度與前面不一致)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指定下一點位置c)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W(輸入“W”設(shè)置新的線條寬度)

……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指定下一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按<Enter>鍵完成繪制)

3.基本圖形繪制

(1)矩形繪制

矩形是最為常見的基本圖形,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是“RECTANG”或“RECTANGLE”(縮略為REC)。當(dāng)使用指定的點作為對角點創(chuàng)建矩形時,矩形的邊與當(dāng)前UCS的X或Y軸平行。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RECTANG。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矩形”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矩形”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矩形”按鈕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RECTANG”命令為例,說明矩形的繪制方法,如圖2-20所示。

圖2-20 繪制矩形

命令:RECTANG(輸入“矩形”命令)

指定第一個角點或[倒角(C)/標(biāo)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

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D(輸入“D”指定尺寸)

指定矩形的長度<0.0000>:1500(輸入矩形的長度)

指定矩形的寬度<0.0000>:1000(輸入矩形的寬度)

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指定矩形另一個角點的位置或移動光標(biāo)以顯示矩形可能的4個位置之一并單擊需要的一個位置)

注意

使用長度和寬度創(chuàng)建矩形時,第3個指定點將矩形定位在與第一角點相關(guān)的4個位置之一內(nèi)。

(2)圓形繪制

AutoCAD常使用到的基本圖形之一是圓形,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是“CIRCLE”(縮略為C)。執(zhí)行“CIRCLE”命令的方式有以下4種。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CIRCL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圓”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圓”按鈕

●功能區(qū):在“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圓”下拉菜單選擇所需命令(見圖2-21)。

圖2-21 “圓”下拉菜單

用戶可以通過中心點或圓周上三點中的一點創(chuàng)建圓,還可以選擇與圓相切的對象。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CIRCLE”命令為例,說明圓形的繪制方法,如圖2-22所示。

圖2-22 繪制圓形

命令:CIRCLE(輸入“圓形”命令)

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3P)/切點、切點、半徑(T)]:(指定圓心點位置O)

指定圓的半徑或[直徑(D)]<30.000>:50(輸入圓形半徑或在屏幕上直接點?。?/p>

(3)橢圓形繪制

在AutoCAD 2018中,橢圓形的功能命令與橢圓曲線是一致的,均為“ELLIPSE”命令(縮略為EL)。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ELLIPSE。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橢圓”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橢圓”按鈕。

●功能區(qū):在“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橢圓”下拉菜單選擇所需命令。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ELLIPSE”命令為例,說明橢圓的繪制方法,如圖2-23所示。

圖2-23 繪制橢圓形

命令:ELLIPSE(輸入“橢圓形”命令)

指定橢圓的軸端點或[圓弧(A)/中心點(C)]:(指定一個橢圓形軸線端點a)

指定軸的另一個端點:(指定該橢圓形軸線的另外一個端點b)

指定另一條半軸長度或[旋轉(zhuǎn)(R)]:(指定與另外一個橢圓軸線長度距離oc)

(4)圓環(huán)繪制

圓環(huán)是由寬弧線段組成的閉合多段線構(gòu)成的。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是“DONUT”。圓環(huán)內(nèi)的填充圖案取決于“FILL”命令的當(dāng)前設(shè)置,AutoCAD根據(jù)中心點來設(shè)置圓環(huán)的位置。指定內(nèi)徑和外徑之后,AutoCAD提示用戶輸入繪制圓環(huán)的位置。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DONUT。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圓環(huán)”命令。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圓環(huán)”按鈕。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DONUT”命令為例,說明圓環(huán)的繪制方法,如圖2-24所示。

圖2-24 繪制圓環(huán)

命令:DONUT(輸入“圓環(huán)”命令)

指定圓環(huán)的內(nèi)徑<0.5000>:30(輸入圓環(huán)內(nèi)半徑)

指定圓環(huán)的外徑<3.0000>:50(輸入圓環(huán)外半徑)

指定圓環(huán)的中心點或<退出>:(在屏幕上點取圓環(huán)的中心點位置O)

指定圓環(huán)的中心點或<退出>:(指定下一個圓環(huán)的中心點位置)

……

指定圓環(huán)的中心點或<退出>:(按<Enter>鍵完成繪制)

注意

圓環(huán)是具有內(nèi)徑和外徑的圖形,可視作圓形的一種特例。如果指定內(nèi)徑為零,則圓環(huán)成為填充圓。

(5)正多邊形繪制

正多邊形也稱為等邊多邊形,在AutoCAD 2018中,其功能命令是“POLYGON”,可用于繪制正方形、等六邊形等圖形。當(dāng)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無限大時,其形狀趨近于圓形。正多邊形是一種多段線對象,AutoCAD以零寬度繪制多段線,并且沒有切線信息。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POLYGON。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多邊形”命令。

工具欄:單擊“繪圖”工具欄中的“多邊形”按鈕。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多邊形”按鈕。

下面以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輸入“POLYGON”命令為例,說明等邊多邊形的繪制方法。

1)以內(nèi)接于圓確定等邊多邊形。內(nèi)接于圓是指定外接圓的半徑,正多邊形的所有頂點都在此圓周上,如圖2-25所示。

圖2-25 以內(nèi)接于圓確定等邊多邊形

命令:POLYGON(輸入“多邊形”命令)

輸入側(cè)面數(shù)<4>:6(輸入等邊多邊形的邊數(shù))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邊(E)]:(指定等邊多邊形中心點位置O)

輸入選項[內(nèi)接于圓(I)/外切于圓(C)]<I>:I(輸入“I”以內(nèi)接于圓確定等邊多邊形)

指定圓的半徑:50(指定內(nèi)接圓半徑)

2)以外切于圓確定等邊多邊形。外切于圓是指定從正多邊形中心點到各邊中點的距離,如圖2-26所示。

圖2-26 以外切于圓確定等邊多邊形

命令:POLYGON(輸入“多邊形”命令)

輸入側(cè)面數(shù)<4>:6(輸入等邊多邊形的邊數(shù))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邊(E)]:(指定等邊多邊形中心點位置O)

輸入選項[內(nèi)接于圓(I)/外切于圓(C)]<I>:C(輸入“C”以外切于圓確定等邊多邊形)

指定圓的半徑:50(指定外切圓半徑)

(6)繪制多邊形覆蓋區(qū)域(區(qū)域覆蓋)

該繪制功能是用空白區(qū)域覆蓋存在的對象。創(chuàng)建多邊形區(qū)域,該區(qū)域?qū)⒂卯?dāng)前背景顏色屏蔽其下面的對象。該區(qū)域四周帶有擦除邊框,編輯時可以打開擦除邊框,打印時可將其關(guān)閉。

【執(zhí)行方式】

●命令行:WIPEOUT。

●菜單:選擇菜單欄中的“繪圖”→“區(qū)域覆蓋”命令。

●功能區(qū):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區(qū)域覆蓋”按鈕。

其繪制方法如下所述,效果如圖2-27所示。

圖2-27 繪制多邊形覆蓋區(qū)域

命令:WIPEOUT(創(chuàng)建多邊形覆蓋區(qū)域)

指定第一點或[邊框(F)/多段線(P)]<多段線>:(指定多邊形區(qū)域的起點a位置)

指定下一點:(指定多邊形區(qū)域下一點b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指定多邊形區(qū)域下一點c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指定多邊形區(qū)域下一點d位置)

……

指定下一點或[閉合(C)/放棄(U)]:(按<Enter>鍵完成繪制)

2.1.2 復(fù)雜不規(guī)則平面造型的繪制

1.復(fù)雜線條繪制

復(fù)雜線條是指由不同類型的線條構(gòu)成的線條。下面以圖2-28所示的圖形為例,說明復(fù)雜線條的繪制方法。

圖2-28 復(fù)雜線條

1)先使用“SPLINE”命令繪制abc段弧線,如圖2-29所示。

圖2-29 繪制abc段弧線

命令:SPLINE(輸入“樣條曲線”命令)

當(dāng)前設(shè)置:方式=擬合 節(jié)點=弦

指定第一個點或[方式(M)/節(jié)點(K)/對象(O)]:(指定樣條曲線的第1點a或選擇對象進行樣條曲線轉(zhuǎn)換)

輸入下一個點或[起點切向(T)/公差(L)]:(指定下一點b位置)

輸入下一個點或[端點相切(T)/公差(L)/放棄(U)]:(指定下一點c位置或選擇備選項)

輸入下一個點或[端點相切(T)/公差(L)/放棄(U)/閉合(C)]:d

輸入下一個點或[端點相切(T)/公差(L)/放棄(U)/閉合(C)]:(按<Enter>鍵完成abc段弧線的繪制)

2)接著使用“PLINE”命令繪制cde段折線,如圖2-30所示。

圖2-30 繪制cde段折線

命令:PLINE(輸入“多段線”命令)

指定起點:(確定起點d位置)

當(dāng)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弧(A)/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輸入多段線端點e的坐標(biāo)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p>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f)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按<Enter>鍵完成cde段折線的繪制)

3)再使用“ARC”命令繪制fgh段弧線,如圖2-31所示。

圖2-31 繪制efg段弧線

命令:ARC(輸入“弧線”命令)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圓心(C)]:(指定起始點位置f)

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圓心(C)/端點(E)]:(指定中間點位置g)

指定圓弧的端點:(指定起終點位置h)

4)最后使用“PEDIT”命令連接,得到一條復(fù)雜的線條,如圖2-32所示。

圖2-32 連接為一體

命令:PEDIT(使用PEDIT命令連接)

選擇多段線或[多條(M)]:

選定的對象不是多段線

是否將其轉(zhuǎn)換為多段線?<Y>Y

指定精度<10>:

輸入選項[閉合(C)/合并(J)/寬度(W)/編輯頂點(E)/擬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反轉(zhuǎn)(R)/放棄(U)]:j

選擇對象:找到1個

選擇對象:找到1個,總計2個

選擇對象:找到1個,總計3個

選擇對象:

多段線已增加3條線段

輸入選項[閉合(C)/合并(J)/寬度(W)/編輯頂點(E)/擬合(F)/樣條曲線(S)/非曲線化(D)/線型生成(L)/反轉(zhuǎn)(R)/放棄(U)]:(按<Enter>鍵完成繪制)

注意

一般而言,多數(shù)復(fù)雜圖形需要使用3個以上命令來完成。

2.復(fù)雜圖形繪制

復(fù)雜圖形是指形狀不規(guī)則的圖形。下面以圖2-33所示的圖形為例,說明復(fù)雜圖形的繪制方法。

圖2-33 復(fù)雜平面圖形

1)使用“CIRCLE”命令繪制兩個同心圓,如圖2-34所示。

圖2-34 繪制兩個同心圓

命令:CIRCLE(輸入“圓”命令,繪制兩個同心圓)

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3P)/切點、切點、半徑(T)]:(指定圓心點位置)

指定圓的半徑或[直徑(D)]<30.000>:(輸入圓的半徑或在屏幕上直接點?。?/p>

2)使用“POLYGON”命令繪制3個等八邊形,其中心點位于圓心位置,如圖2-35所示。

圖2-35 繪制3個等八邊形

命令:POLYGON(輸入“多邊形”命令,繪制3個等八邊形)

輸入側(cè)面數(shù)<4>:8(輸入等邊多邊形的邊數(shù))

指定正多邊形的中心點或[邊(E)]:(指定等邊多邊形中心點位置)

輸入選項[內(nèi)接于圓(I)/外切于圓(C)]<I>:I(輸入“I”以內(nèi)接圓確定等邊多邊形)

指定圓的半徑:(指定內(nèi)接圓半徑)

3)繪制兩條弧線以構(gòu)成一個梭形,如圖2-36所示。

圖2-36 繪制兩條弧線

命令:ARC(輸入“弧線”命令)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圓心(C)]:(指定起始點位置)

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圓心(C)/端點(E)]:(指定中間點位置)

指定圓弧的端點:(指定起終點位置)

4)使用“ARRAYPOLAR”命令,將梭形弧線造型進行陣列復(fù)制。

命令:ARRAYPOLAR(輸入“環(huán)形陣列”命令)

選擇對象:找到2個

選擇對象:

類型=極軸 關(guān)聯(lián)=是

指定陣列的中心點或[基點(B)/旋轉(zhuǎn)軸(A)]:

選擇夾點以編輯陣列或[關(guān)聯(lián)(AS)/基點(B)/項目(I)/項目間角度(A)/填充角度(F)/行(ROW)/層(L)/旋轉(zhuǎn)項目(ROT)/退出(X)]<退出>:I

輸入陣列中的項目數(shù)或[表達式(E)]<6>:8

選擇夾點以編輯陣列或[關(guān)聯(lián)(AS)/基點(B)/項目(I)/項目間角度(A)/填充角度(F)/行(ROW)/層(L)/旋轉(zhuǎn)項目(ROT)/退出(X)]<退出>:F

指定填充角度(+=逆時針、-=順時針)或[表達式(EX)]<360>:

選擇夾點以編輯陣列或[關(guān)聯(lián)(AS)/基點(B)/項目(I)/項目間角度(A)/填充角度(F)/行(ROW)/層(L)/旋轉(zhuǎn)項目(ROT)/退出(X)]<退出>:

5)陣列生成全部梭形圖形,如圖2-37所示。

圖2-37 生成全部梭形

6)按相同方法,繪制梭形夾角處的弧線,最后即可完成該復(fù)雜圖形的繪制,如圖2-38所示。

圖2-38 繪制梭形夾角處的弧線

2.1.3 實例——繪制液晶顯示器

本節(jié)將講解圖2-39所示的17寸液晶顯示器的繪制方法與技巧。具體步驟如下。

圖2-39 17寸液晶顯示器

1)先繪制液晶顯示器屏幕外輪廓,如圖2-40所示。

圖2-40 繪制外輪廓

命令:RECTANG(輸入“矩形”命令)

指定第一個角點或[倒角(C)/標(biāo)高(E)/圓角(F)/厚度(T)/寬度(W)]:

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D(輸入“D”指定尺寸)

指定矩形的長度<0.0000>:(輸入矩形的長度)

指定矩形的寬度<0.0000>:(輸入矩形的寬度)

指定另一個角點或[面積(A)/尺寸(D)/旋轉(zhuǎn)(R)]:(指定矩形另一個角點的位置或移動光標(biāo)以顯示矩形可能的4個位置之一并單擊需要的一個位置)

2)使用“偏移”命令功能創(chuàng)建屏幕內(nèi)側(cè)顯示屏區(qū)域的輪廓線,如圖2-41所示。

圖2-41 繪制內(nèi)側(cè)矩形

命令:OFFSET(輸入“偏移”命令)

當(dāng)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 圖層=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通過>:(輸入偏移距離或指定通過點位置)

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圖形)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

<退出>:

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按<Enter>鍵)

3)將內(nèi)側(cè)顯示屏區(qū)域的輪廓線的交角處連接起來,如圖2-42所示。

圖2-42 連接交角處

命令:LINE(輸入“直線”命令)

指定第一個點:(指定直線起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指定直線終點位置)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按<Enter>鍵)

4)繪制液晶顯示器的矩形底座,如圖2-43所示。

圖2-43 繪制矩形底座

命令:PLINE(輸入“多段線”命令,繪制多段線構(gòu)成的底座矩形)

指定起點:(確定起點位置)

當(dāng)前線寬為:0.0000

指定下一個點或[圓?。ˋ)/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輸入多段線端點的坐標(biāo)或直接在屏幕上使用鼠標(biāo)點取)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

指定下一點或[圓弧(A)/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下一點)

指定下一點或[圓?。ˋ)/閉合(C)/半寬(H)/長度(L)/放棄(U)/寬度(W)]:(按<Enter>鍵)

5)繪制底座的弧線造型,如圖2-44所示。

圖2-44 繪制底座的弧線造型

命令:ARC(輸入“弧線”命令)

指定圓弧的起點或[圓心(C)]:(指定起始點位置)

指定圓弧的第二個點或[圓心(C)/端點(E)]:(指定中間點位置)

指定圓弧的端點:(指定起終點位置)

6)繪制底座與顯示屏之間的連接線造型,如圖2-45所示。

圖2-45 繪制連接線造型

命令:LINE(輸入“直線”命令)

指定第一個點:(指定直線起點或輸入端點坐標(biāo))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指定直線終點或輸入端點坐標(biāo))

指定下一點或[放棄(U)]:(按<Enter>鍵)

命令:MIRROR(鏡像生成對稱圖形)

選擇對象:找到1個

選擇對象:(按<Enter>鍵)

指定鏡像線的第一點:(以中間的軸線位置作為鏡像線)

指定鏡像線的第二點:

要刪除源對象嗎?[是(Y)/否(N)]<N>:N(輸入“N”并按<Enter>鍵保留原有圖形)

7)使用“CIRCLE”命令創(chuàng)建顯示屏上由多個大小不同的圓構(gòu)成的調(diào)節(jié)按鈕,如圖2-46所示。

圖2-46 創(chuàng)建調(diào)節(jié)按鈕

注意

液晶顯示器的調(diào)節(jié)按鈕僅為示意造型。

8)在顯示屏的右下角繪制電源開關(guān)按鈕。先繪制兩個同心圓,如圖2-47所示。

圖2-47 繪制圓形開關(guān)

命令:CIRCLE(輸入“圓”命令,繪制兩個同心圓)

指定圓的圓心或[三點(3P)/兩點(2P)/切點、切點、半徑(T)]:(指定圓心點位置)

指定圓的半徑或[直徑(D)]<20.000>:(輸入圓的半徑或在屏幕上直接點?。?/p>

命令:OFFSET(輸入“偏移”命令生成平行線)

當(dāng)前設(shè)置:刪除源=否 圖層=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離或[通過(T)/刪除(E)/圖層(L)]<通過>:(輸入偏移距離或指定通過點位置)

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選擇要偏移的圖形)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側(cè)上的點,或[退出(E)/多個(M)/放棄(U)]<退出>:

……

選擇要偏移的對象,或[退出(E)/放棄(U)]<退出>:(按<Enter>鍵)

注意

顯示器的電源開關(guān)按鈕由兩個同心圓和一個矩形組成。

9)單擊“默認(rèn)”選項卡“繪圖”面板中的“矩形”按鈕,繪制開關(guān)按鈕的矩形造型,如圖2-48所示。

圖2-48 繪制開關(guān)按鈕的矩形造型

10)完成整個液晶顯示器的繪制,效果如圖2-49所示。

圖2-49 完成顯示器的繪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嘎县| 昌都县| 西充县| 武城县| 南城县| 黄石市| 进贤县| 苍梧县| 清新县| 东阿县| 兴隆县| 南木林县| 横山县| 奉新县| 襄垣县| 北海市| 吉木萨尔县| 尉犁县| 全州县| 丽水市| 岗巴县| 晋江市| 商洛市| 泰来县| 共和县| 临湘市| 赤水市| 寿阳县| 武鸣县| 太谷县| 博白县| 蛟河市| 平和县| 黄冈市| 河间市| 萝北县| 昌邑市| 汶川县| 肃南| 隆化县|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