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競品要分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談到競爭,我們本能地會想起《孫子·謀攻》中的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或許你還聽說過這么一句話:“我干掉了所有的同行,卻輸給了這個時代。”這兩句話告訴我們不僅要分析、了解直接的競爭對手,還得關注潛在的競爭對手,尤其是那種跨界打劫不跟你“講道理”的競爭對手。
我們分析并了解競爭對手,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競爭對手的市場銷售策略,以便我們策劃出更好的、更具針對性的市場銷售方案,來主導整個市場的銷售,同時能夠引導競爭對手的市場行為。要想做好競爭對手分析,先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1)誰是你的競爭對手
這看似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根據我自己之前帶銷售團隊,以及最近三年輔導培訓的多個銷售項目經驗來看,80%的銷售人員回答得不夠好,或者說對競爭對手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他們往往只會關注自身產品的優勢,客戶的需求,被動地從客戶那里了解競爭對手的價格,卻從未深層次地分析競爭對手真正的市場策略。更有甚者,連如何快速找到競爭對手的方法都不是很了解。
十幾年前我剛剛進入銷售行業,當時的領導跟我說過一句話:“三問一參:問客戶、問代理商、問合作伙伴、參加行業會議。”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在沿用這一方法,因為它簡單、直接、有效果,尤其是參加行業協會舉辦的會議。只要一年內參加兩至三次這樣的會議,到各供應商展臺詳細咨詢一番,再搜刮一套資料帶回公司仔細地研究,基本上也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客戶方面,關系好的老客戶會主動告訴你他們了解到的一些競爭對手的情況,尤其是他們覺得有特色、有亮點的競爭對手。有的看似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剛進入這個行業的小公司,但這些小公司的特點非常明顯,科技感十足。而這些科技創新型的小公司,我們通常會有所忽略,如果老客戶在第一時間反饋這類競爭對手時,我們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可以更好的規避競爭風險。
代理商方面,已經戰略合作的區域,你可以直接問代理商、合作伙伴平時對接客戶的時候都遇到過哪些同類企業,這些企業在當地區域是否舉辦過市場活動,他們在當地市場的用戶口碑如何,有沒有合作一些標桿客戶,是否體驗過產品,他們相比我們的最大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什么,多聽聽當地代理商、合作伙伴的客觀評價。還沒有合作的區域,跟代理商談合作的時候,代理商一般都會問你跟同行A/B/C公司有何不同,這樣你從側面就能了解到競爭對手的大致情況,這些對手當中有些可能是你原來熟悉的,有些可能是你原來沒有聽說過的,遇到沒有聽說過的一定要引起重視,花點時間好好研究一下,或許最大的競爭威脅就在這些沒有聽說過的對手當中。
(2)找出你的競爭對手
通過行業會議、代理商、合作伙伴、客戶以及其他各種途徑,可以搜集幾十家甚至上百家國內外的競爭對手資料。找到這些競爭對手之后,先對他們簡單做一個了解,明白他們的主營業務、產品形態以及競爭優勢是什么,主要的合作客戶都有哪些,大致梳理一下競爭對手的范圍。
在此基礎上,再與公司自有的產品、客戶做一個詳細對比,基本上就可以找出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哪幾家了。根據我的個人經驗總結,競爭對手一般不會超過五家,極限也就是十家。如果超過十家以上,那么極有可能是你們公司自己的產品定位不夠清晰,這個時候更應該好好反思或重新規劃一下自己產品的定位,聚焦是產品的第一原則。
找出主要的競爭對手之后,依據產品的相似度、客戶重疊度、市場策略等排出優先級,產品相似度越高,客戶重疊度越高的競爭對手,越要加以重視。依據4P、5R、6C等相關理論好好分析,畫出競爭對手的詳細圖譜。
(3)詳細解剖你的競爭對手
要想深入剖析你的競爭對手,離不開以下八個層面,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了,了解透徹了,才能夠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a.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競爭對手的產品解決了哪一類客戶的哪些具體問題,競爭對手的優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客戶口碑及影響力如何?產品實用性如何?更新迭代速度如何,有沒有新技術的應用?相比競爭對手的產品,公司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哪里?有哪些不足?市場機會在哪里,會有哪些潛在的風險?把這些問題搞明白了,對產品基本上也就了解得八九不離十了。
b.詳細了解代理商運營的能力。十幾年前業內曾流行過一句話:“得代理商者得天下。”因為當時自己的經驗不夠豐富,所以對這句話的感觸不是很深刻,但在近七八年的摸爬滾打中,我越來越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分量。當公司的產品和競爭對手的產品相似度非常高的時候,比拼的就是代理商的經營管理能力。誰能夠真正經營好代理商,讓利給代理商,成就代理商,讓代理商把你當朋友,誰就能夠贏得市場競爭。要想提升代理商的真誠度,核心法門在于讓利,讓代理商掙到錢,而不是跟代理商爭利。
c.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價格策略。針對競爭對手最近兩三年的產品價格政策,做一個詳細的分析,一是要了解產品或服務的定價策略是不是比較靈活,二是要了解價格調整的浮動性大不大,三是了解競爭對手議價能力強不強。我的建議是不管競爭對手采取什么樣的定價策略,自己公司的定價策略都不要太過于單一,可以相對靈活一些,打包服務可以更加多樣化一些,這樣議價能力會更強。過于單一的價格策略,很容易讓對手摸清我們的價格規律,讓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得我們措手不及。
d.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銷售策略。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慣競爭對手高調的市場宣傳活動,也瞧不起競爭對手夸大其詞的媒體炒作,我們把競爭對手的這一系列動作稱之為不接地氣。而我個人認為,產品和服務一定要保證品質,一定要做實。而市場,有的時候可以稍微虛一點,不要太離譜就行,不是有句老話說得好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后來我把它總結提煉出來一句話:對內要做實,對外可以虛一點,內外結合,實虛結合,這就是市場策略。我一貫主張擁抱變化,只要客戶覺得競爭對手好的,我們就要主動學習并運用到自己的銷售工作當中來,只要能夠搶占客戶心智提升市場占有率,在合法誠信經營的基礎上我們要放開手腳加大市場力度,快速搶占市場。
e.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客戶服務能力。產品好,是打通市場的第一步,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給力、客戶買單,是打通市場的第二步,做到前面這兩步還不算贏,只有把客戶服務好了,讓他們成為你的鐵桿客戶,成為你真正的朋友,這才算落袋為安。不是有這么一句話么:服務才是銷售的開始。這句話,在傳統行業可能體會得不是那么深刻,但絕大多數產品免費,依靠增值服務收費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對這句話應該是感觸深刻的。誰家的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高,響應及解決客戶問題快,服務效率高,且抱怨投訴低,誰家的服務能力就強,客戶口碑就好,自然競爭能力就強。
f.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市場占有率以及增長潛力。剖析競爭對手的時候,兩類競爭對手是最值得關注的,一類是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一類是增長速度比較快、增長潛力比較大的。對標分析,主要分析的就是這兩類客戶。競爭對手市場占有率比較高,說明競爭對手的整體綜合實力比較強。競爭對手增長速度比較快,說明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比較受歡迎,增長潛力不錯。針對不同的競爭對手,應該采取不同的市場應對策略。
g.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品牌影響力。或許你曾經在銷售培訓課堂上聽過“一雙鞋子的故事”,老師會拿出一雙不帶任何商標的鞋子,問學員愿意花多少錢購買。這一問,學員的回答五花八門,各種價位的都有。當老師再拿出一雙一模一樣但帶有商標(常見的商標)的鞋子,問學員愿意花多少錢購買的時候,學員的回答不再那樣天馬行空,價格開始有了范圍,高低價位區間在100元左右。當老師為這雙鞋子貼上的商標不一樣時,學員心理預期的價位也就不一樣。老師講的這個故事,只是想要告訴學員品牌的影響力、品牌的價值以及品牌的溢價能力。
h.詳細了解競爭對手的銷售團隊及薪酬制度。什么產品、代理商、合作伙伴、運營手段、定價策略、市場占有率及增長率、市場口碑及品牌影響力、美譽度,說到底都是團隊打造出來的。市場競爭,其實也就是人才的競爭,最終比拼的還是團隊的整體協同作戰能力。我們要對競爭對手的核心創始團隊,銷售總負責人及各區域負責人的家庭背景、工作經歷、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個人特長等做非常詳細的調查了解,對整個銷售團隊的人才培養體系、晉升機制、薪酬考核制度、銷售規劃、市場策略等做全面的了解分析。只有真正懂你的競爭對手,才有戰勝競爭對手的可能。
(4)市場應對策略
全面系統地分析競爭對手,找到客戶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或客戶抱怨比較多的產品及服務,才是了解競爭對手的最主要目的。找到還未被滿足的客戶需求,基于客戶需求來研發產品。同時分析競爭對手的實際情況,他們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之后制訂差異化的產品策略,才是核心。
只有具備差異化的競爭能力、與眾不同的產品,你才能更好地進行市場銷售。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就是你最大、最好的賣點,要通過這個差異化構建客戶認知,快速搶占客戶心智,占領市場。這個差異化,可以是應用了最新的技術,讓產品或服務變得更加智能、便捷和高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了人為的風險事故;等等。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源自技術。要想真正提升市場競爭力,首先要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產品的差異化特征。一個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才能真正做到讓銷售變得更具競爭力,讓銷售工作更加容易。
總之,分析競爭對手的目的是多種多樣的,但簡而言之就是為了讓公司能夠更加有效地實施“進攻”或進行周密的“防御”。如若發現競爭對手新開辟了一個細分市場,那這對公司來說可能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可以考慮采取跟進;如若發現競爭對手開始入侵自己公司已經開辟的細分市場,那這就意味著企業將面臨新的競爭與挑戰,需要提前對該市場進行布局,迎接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