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總裝工藝(第2版)
- 鄭德權
- 7100字
- 2020-06-04 18:04:42
第三節 工藝要求
一、裝配工藝守則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該守則規定了汽車產品總裝裝配工藝范圍內主要裝配方法的裝配要求。
2.裝配基本要求
1)汽車裝配必須嚴格按照產品設計圖樣(無圖樣時按樣件)、各有關標準、裝配工藝及本守則的要求進行裝配。
2)裝配的零部件(含自制件)必須具有檢驗合格證,安全件必須是經國家“3C”認證的廠家的產品,并貼有“3C”認證的標志。所謂“3C”認證,就是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英文名稱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縮寫CCC。
3)首次供貨裝配或經更改設計首次裝配的零部件(含自制件),除按零部件確認檢驗規程檢驗外,還必須經試裝評審認可,方能進行裝配。
4)裝配前應對零部件進行檢查和清理,杜絕不合格和不清潔的零件混入裝配。
5)裝配環境必須清潔,裝配工作場地(含工具箱等)應符合“5S”要求。所謂“5S”是整理(Seiri)、整頓(Seiti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suke)這5個詞的縮寫。
6)裝配作業中,零件應輕拿、輕放,不得磕碰、劃傷,嚴禁為求加快裝配速度而過度錘擊零件,應做到文明裝配。
7)作業員工的衣著應注意不使鑰匙等堅硬物外露,做到謹慎操作,避免劃傷車身油漆表面。
8)裝配生產線的裝配工,在工序裝配作業完成后,應將本工序的裝配質量狀況填寫在裝配質量責任卡上,并簽名或蓋章,安全件、關鍵件、重要件的生產廠廠名填寫在總裝廠關鍵零部件批次管理看板上,以便追溯。
3.幾種常用裝配方法的要求
1)螺釘、螺栓、螺母等緊固件的品種規格和力學性能等級必須符合產品或工藝文件的要求,并按位入座,不得錯裝。
2)用氣動工具作螺釘、螺栓等緊固件的擰緊工具時,氣動管路的分段氣壓應保持在0.4~0.6MPa。
3)對螺釘、螺栓、螺母等緊固件,嚴禁打擊和使用不合適的扳手頭與套筒頭,緊固時不得損傷螺釘、螺栓的十字槽或頭部。
4)螺釘、螺栓、螺母的擰緊力矩應符合裝配工序卡片規定的要求,裝配工序卡片未有擰緊力矩要求的螺釘、螺栓、螺母,其擰緊力矩應符合QC/T518—2007?汽車用螺紋緊固件緊固扭矩?的要求。
5)裝配工序卡片規定有擰緊力矩要求的螺釘、螺栓、螺母時,一定要用定值轉矩扳手做終結擰緊,并涂上綠漆標識。各定值轉矩扳手應定期(裝配生產線上一般為間隔一星期)在轉矩校準儀上校準。
6)同一個零件用多個螺釘(螺栓)緊固時,各螺釘(螺栓)應順時針、交錯、對稱逐步擰緊,若有定位銷,應從定位銷處的螺釘(螺栓)開始。
7)同一個零件同時有圓形螺釘(螺栓)孔和腰形螺釘(螺栓)孔時,應先裝圓形孔的螺釘(螺栓),后裝腰形孔的螺釘(螺栓),再交錯逐步擰緊。
4.銷連接
1)開口銷裝入相關零件后,其尾部應分開60°~90°;用于軸端開槽螺母的開口銷,其尾部分開允許大于90°,貼靠在軸端或螺母上。
2)重要的圓錐銷裝配時應與孔進行涂色檢查,其接觸長度應不小于工作長度的60%,并應分布在接合面的兩側。
3)定位銷的端面一般應略突出零件表面,必要時也可平齊或略低于零件表面。內螺紋圓錐銷裝入相關零件后,其大端應沉入孔中。
5.鉚接
1)鉚釘的材料與規格尺寸必須符合產品或工藝文件的規定。鉚釘孔的加工應符合工藝要求。
2)鉚接時不得損壞被鉚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鉚接的零件變形。
3)鉚接后不得出現松動現象,鉚釘的頭部必須與被鉚接零件緊密接觸,并應光滑圓整。
6.粘接
1)標牌、表面裝飾板的粘接膠應符合產品或工藝文件的要求。
2)被粘接的表面必須做好工藝規定的預處理(如表面用浸有工業酒精的紗布擦拭干凈,并晾干)。
3)被粘貼零件粘裝定位正確、粘貼平整、無折紋。
4)風窗玻璃膠應符合H/HA 0614.201—2001?聚氨酯風窗玻璃膠?的要求。
5)車身風窗玻璃周框及風窗玻璃粘接處應按工藝要求做好清洗液清潔、晾干等預處理。
6)風窗玻璃膠應涂注均勻、適量,玻璃的粘裝按壓應定位正確,保持玻璃周邊間隙均勻。
7)粘裝的玻璃應酌情加貼固定膠帶,確保12h內不位移。
7.各種管線、密封條、電插接件
1)油管安裝應規范、順暢,無任意歪斜和亂彎亂拱現象。
2)制動油管管接頭壓緊密合穩固,不漏油,擰緊力矩符合工藝要求。
3)各種軟管與接管在套接時,其套入的深度一般應超過接管的兩個管節,接管無管節或只有一個管節時,套入的深度應保證軟管端頭超出其夾緊管箍,超出長度一般為8~15mm(管箍窄取大值,管箍寬取小值)。
4)各種拉索(如駐車制動拉索、機蓋鎖拉索、節氣門拉索等)安裝順暢、折彎處彎曲圓滑、不扭曲,且掛扣穩固。
5)各種密封條(如車門密封條、背門密封條等)應壓裝平整,無皺折、起拱、脫唇口等現象,圓角處應平合、不脫空。
6)為便于冬天低氣溫裝配,工位上應就近配備恒溫箱放置密封條,使冷硬的密封條加溫軟化待用。
7)電氣線束按規定線路鋪設平順,無明顯突然凸起和突然彎曲現象,各裝卡處卡扣牢固。
8)電插接件插接正確穩固,插到位、鎖緊。插接時不得損壞接線端子或將接線端子壓出來。
二、產品結構工藝性審查辦法
(1)產品結構工藝性審查定義 產品結構工藝性審查就是工藝人員對產品和零、部件的結構工藝性進行分析與評價,進而作全面審查,并提出產品結構工藝性審查意見。
(2)定性評價 是在產品設計的技術設計和工作圖設計階段,由工藝、設計人員共同根據評價原則和經驗對產品結構工藝性給予評價,預選產品最佳設計方案。
(3)生產工藝性 產品結構的生產工藝性是指其制造的難易程度與經濟性。
(4)使用工藝性 產品結構的使用工藝性是指其在使用過程中維護保養和修理的難易與經濟性。
(5)產品結構工藝性審查內容
1)從制造觀點分析結構方案的合理性。
2)分析結構的標準化與系列化程度。
3)分析產品各組成部分是否便于裝配、調整和維修。
4)分析主要材料選用是否合理。
5)分析總裝配的可行性。
6)分析高精度復雜零件在本企業加工的可行性。
7)特殊零件外協加工的可行性。
8)審查零件的鑄造、鍛造、沖壓、焊接、熱處理、切削加工和裝配等的工藝性。
(6)評定產品結構工藝性應考慮的主要因素和工藝性的評價形式
1)工藝性分類
①生產工藝性。
②使用工藝性。
2)評價產品結構工藝性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①產品的種類及復雜程度。
②產品的產量或生產類型。
③現有的生產條件。
3)工藝性的評價形式為定性評價。
(7)工藝性審查程序
1)新產品設計一開始,主管工藝員就應參與調查研究、設計討論。對主要結構的設想在確保新產品所需功能的基礎上,按工藝先進性的原則提出科學的對策和建議,保證重大結構工藝性問題得到及早解決,并做好記錄;對有爭議的問題,由項目總監(負責人)裁決,必要時由主管生產、技術的副總共同裁決。
2)進行工藝性審查的產品圖樣應為底圖,并需有設計、校對、審核人員簽字。
3)審查者在審查時對發現的工藝性問題應填寫“產品結構工藝性審查記錄”。
4)全套產品圖樣審查完后,對無修改意見的,審查者應在“工藝”欄內簽字;對有修改意見的,暫不簽字,把產品設計圖樣和工藝性審查記錄一起交產品設計部門。
5)設計者根據工藝性審查記錄上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設計,修改后對工藝未簽字的圖樣由工藝部門復查簽字。
6)若設計員與工藝員意見不一致,由雙方協商解決。若協商中仍有較大分歧意見,由主管技術的副總協調或裁決,按裁決意見執行。
三、總裝常用的連接方法
總裝常用的連接方式有:螺紋連接、銷連接、鍵連接、過盈連接、鉚接、粘接、插接、固定扣連接和扎帶連接。
1.螺紋連接
(1)螺紋連接的主要類型
1)普通螺栓連接。被連接件不太厚,螺桿帶釘頭,通孔不帶螺紋,螺桿穿過通孔與螺母配合使用。裝配后孔與桿間有間隙,并在工作中不許消失,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可多次裝拆,應用較廣。
2)精密螺栓連接。裝配后無間隙,主要承受橫向載荷,也可作定位用,采用基孔制配合鉸制孔螺栓連接。
3)雙頭螺栓連接。螺桿兩端無釘頭,但均有螺紋,裝配時一端旋入被連接件,另一端配以螺母。適于常拆卸而且被連接件之一較厚時。拆裝時只需拆螺母,而不需將雙頭螺栓從被連接件中擰出。
4)螺釘連接。適于被連接件之一較厚(上帶螺紋孔),不需經常裝拆,一端有螺釘頭,不需螺母,適于受載較小的情況。
5)緊定螺釘連接。擰入后,利用桿末端頂住另一零件表面或旋入零件相應的缺口中以固定零件的相對位置。可傳遞不大的軸向力或轉矩。
(2)螺釘、螺栓的連接方法
1)氣扳機的扭力可以調整,要遵循慢速對準、快速擰進、慢速擰緊的順序,不允許全程快速跟進。
2)手推氣扳機的推力,要求不允許超過10N。不得強力推氣扳機將螺栓硬攻入螺母。
3)氣扳機在運行過程中,套筒要避免旋偏損傷零部件。
4)零部件在車身上都有定位的基準點,每一個零件裝配時都必須先在定位點處定位,然后進行裝配,緊固順序必須是先定位點,后其他部位。
5)所有的螺栓裝配時原則上必須先用手帶上2~3牙后,再用氣扳機打緊。
6)同一零件有四個以上螺栓緊固的,要遵循對角打緊的原則,防止產生假扭矩。
7)作業指導書對螺栓有扭力要求的,在裝配時要分步擰緊。先用通用扳手或氣扳機擰緊到規定力矩的80%左右,然后用扭力扳手擰緊到規定力矩范圍內。作業指導書未規定扭力要求的,以剛好壓平彈簧墊片時為滿足要求,對沒有彈簧墊片也沒有規定力矩的,以配備的對應標準扳手或者丁字套筒用手力擰到擰不動為滿足要求。
8)對螺母為金屬件的,擰入到擰不動為止;對螺母為非金屬件的,擰入到兩個件貼合,不松動即可,不得強力擰入,防止螺母滑牙。
(3)連接方法的要求
1)螺釘、螺栓和螺母緊固時,禁止使用重器敲打或使用不適合的工具,緊固后螺釘槽、螺釘、螺栓頭部都不得損傷;擰緊時應先預緊后緊固,且應呈交叉式擰緊;擰緊后,有規定擰緊力矩要求的緊固件,采用力矩扳手或設備緊固。需要點漆的緊固件應呈直線式點漆,不要隨意亂涂亂抹。
2)同一零件用多個螺釘或螺栓緊固時,各螺釘(螺栓)需順時針、交錯、對稱逐步擰緊,如有定位銷應從靠近定位銷的螺釘或螺栓開始,如圖1-2所示。
3)用雙螺母時應先裝薄螺母后裝厚螺母。
4)螺釘、螺栓和螺母擰緊后,螺釘、螺栓一般應露出螺母1~2個螺牙,特殊要求的除外。
圖1-2 螺釘(螺栓)擰緊順序
5)螺釘、螺栓和螺母擰緊后其支承面應與緊固件貼合。
6)主要螺釘、螺栓和螺母擰緊前應按有關規定涂螺紋緊固膠(涂膠處不得涂油、脂),按規定對緊固的螺栓做標記。
7)沉頭螺釘擰緊后,釘頭不得高出孔端面,沉孔光滑,無飛邊;沉頭螺釘改錐口無飛邊。
8)防松止動墊圈在螺母擰緊后必須將花齒扳起并嵌入螺母槽中。
9)螺釘、螺栓的規格、等級應符合相應工藝文件的規定,不得混用。
10)所使用的氣動工具規格應與螺釘、螺栓的擰緊力矩要求相匹配;氣動工具工作時,應使用規定的氣壓、規定的氣管型號,以達到工藝規定的擰緊力矩。
11)對于螺孔中殘留的PVC膠及涂料,應用絲錐攻螺紋之后,再擰入螺釘、螺栓。
12)采用槽形螺母帶開口銷緊固時,在槽形螺母擰到規定力矩后,稍稍繼續轉動螺母,直到槽孔對準,裝入開口銷;開口銷裝入后,尾部應分開60°~90°。
13)采用兩個等高螺母鎖緊時,先用80%安裝力矩擰緊下面的螺母,再用100%的安裝力矩擰緊上面的螺母。
14)采用齒形彈性墊圈鎖緊時,墊圈翹齒應壓平。
15)對于一般有彈墊的緊固件,觀察彈墊開口是否完全壓平,判定其扭緊程度。
16)對于重要的有扭力要求的緊固件,可用扭力扳手檢驗;使用一般表式扭力扳手時,作用于扭力扳手上的力應平穩,扭力扳手擰緊時剛剛轉動的瞬間,因克服單面摩擦力,力矩瞬時偏高,此力矩不是螺栓的真正扭緊力矩,應繼續轉動扳手,使轉矩回落到短暫的穩定狀態,此時的力矩為螺栓或螺母的扭緊力矩;采用定值扭力扳手上轉矩,當接近旋緊時,應緩緩加力,直至扳手發出“咔嗒”響聲,表示達到了規定的力矩。
17)裝配時,兩個零部件之間相互連接的孔(或螺栓)應在自由狀態下相互對準,螺栓能順利穿入,方可進行裝配。但在自由狀態下,不能相互對準的孔允許經修整后裝配。
2.銷連接
1)圓柱銷的孔鉆鉸后應符合圖樣公差配合要求,其中心與平面垂直。
2)圓錐銷的孔鉆鉸后清理干凈,圓錐銷涂油、脂后方可裝入,其接觸長度不小于工作長度的50%,重要的圓錐銷其接觸長度不小于工作長度的60%,并應分布在接合面的兩側。
3)貫通的圓錐銷其中心必須通過軸中心且垂直。
4)定位銷的端面一般應該凸出零件表面;帶螺尾的錐銷、內螺紋銷其大端應沉入孔內1~2mm。
5)開口銷裝入相關零件后其尾部位應分開60°~90°。
6)銷釘裝入時不得用鐵錘直接錘擊,應選用適當的砸銷工具。
3.鍵連接
1)裝鍵前,清除鍵槽銳邊,普通平鍵裝在軸上時,必須保持緊密配合,不許修銼鍵有配合的兩個側面。鍵與軸鍵槽底相接觸時,鍵與輪轂鍵槽兩側面應均勻接觸,其配合面不得有間隙,過緊時可修整輪轂鍵槽。
2)鉤頭鍵、楔形鍵裝配后,其按接觸面積應不小于工作面積的70%,而且不接觸部分不得集中在一段,外露部分應為斜面長度的10%~15%。
3)間隙配合的鍵或花鍵裝配后,相對運動的件沿軸向移動時,不得有松緊不均勻現象,花鍵接合面不得有劃痕、擦傷等。
4)花鍵連接的定位面(外徑定心面或內徑定心面)不許有劃痕和擦傷等缺陷。如有輕微劃傷可用細銼及細砂布進行修復。
5)影響機器精度的花鍵配合(串墨輥)應按設計、工藝技術要求裝配。
4.過盈連接
(1)壓裝
1)壓裝時不得損傷零件。不準用鐵錘直接錘擊零件,應根據零件材料選用銅錘、木錘、皮錘等。
2)壓入過程應平穩,被壓入件應準確到位。
3)壓裝的軸或套引入端應有適當導錐,但導錐長度不得大于配合長度的15%,導向斜角一般不應大于10°。
4)將實心軸壓入不通孔時,應在適當部位留有排氣孔、槽。
5)裝配過程中按工藝要求選用壓力機,不準用壓力機直接壓裝零件,骨架式油封、軸承需用專用工具壓裝。
6)壓裝零件表面除有特殊要求外,壓裝時應涂以清潔的潤滑劑。
(2)熱裝
1)裝配過程一般選用熱鼓風烤箱加熱零件,溫度一般控制在120℃左右。
2)零件加熱到預定溫度后,應取出立即裝配,并應一次裝到位,中間不得停頓。
3)熱裝后一般應讓其自然冷卻,不應采用驟冷措施。
5.鉚接
鉚接的要求
1)鉚釘的材料、規格尺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鉚釘孔的加工應符合標準規定。
2)鉚接時不得損壞被鉚接零件的表面狀態,也不得使被鉚接的零件變形。
3)一般鉚接后不得出現松動,鉚釘的頭部必須與被鉚接零件緊密接觸,并應光滑圓整。
6.粘接
(1)粘接形式 有玻璃膠粘接、丁基密封膠粘接、雙面膠條粘接等。
(2)粘接方法要求
1)粘貼表面應保持清潔,清潔用的抹布應至少1周更換1次,要求至少半小時對抹布加1次酒精,且保證抹布濕潤。
2)裝配過程中,粘貼膠面不應接觸到操作者的手、衣服、手套等。
3)裝配后,應用力均勻按壓粘貼件(不是敲擊或拍打),對標示牌、警告牌和膠貼等零件應用專用工具壓平,使整個膠面與粘貼面粘接牢固。
4)經過預處理的零件應立即進行粘接。
5)粘接時粘結劑應涂得均勻,粘接的零件應注意定位。
6)固化時溫度、壓力、時間等必須嚴格按工藝規定。
7)粘貼件不得拆卸后重復使用。
8)粘結劑必須符合設計及工藝要求,粘結劑必須在有效期內。
9)被粘接的表面必須按規定做好預處理,符合粘接工藝要求。
10)通過預處理零件應立即進行粘接。
11)涂膠后按壓時,一定要垂直和保持中心,以免滑動。
12)在涂膠過程中,避免直接用手接觸膠劑,應防止膠劑濺在產品的非粘接部位。
13)粘接后應清除多余的粘結劑。
14)采用自貼形式進行粘接時,粘貼部位應先清除灰塵、油跡,粘貼后應壓實,不得產生氣泡、翹曲,無鼓起、起皺現象。
7.插接
(1)膠管的插接
1)管路安裝時,應布置整齊,符合作業指導書要求。
2)作業指導書無明確要求時(或除作業指導書要求外),應符合以下原則:
①同一方向的管路不得出現交錯現象。
②硬管之間、硬管與車身及其他零部件之間不得出現干涉、擠碰現象,間隙不得小于3mm。
③裝配其他零部件時,不得將軟管等擠壓、擠傷。
④軟管與硬管連接時,軟管應套入硬管(有凸臺時超過凸臺或第二凸臺)10mm以上;用環箍或卡箍緊固時,其位置應在套入硬管(或超過凸臺,或第一凸臺與第二凸臺中間)部分的軟管的中間。
3)有特殊要求的按具體要求執行。
4)環箍裝配時,應便于拆卸,力求美觀,方向盡可能一致。
5)膠管和硬管裝配后,應處于自然狀態,不得有扭曲、折扁、彎折現象,不得與其他件發生干涉。
(2)電器的插接
1)線束安裝時,應布置整齊,嚴格按電氣裝配圖樣要求及作業指導書要求。
2)所有導線的絕緣層必須完好無損。
3)裝配其他零部件時,不得將線束擠壓、擠傷。
4)作業指導書無明確要求時(或除作業指導書要求外),同一方向的線束不得出現交錯現象。
5)插接線束接頭時,應聽到“咔噠”聲。
6)線束與線束、線束與用電器之間,采用片式插接器連接時,插排應無明顯變形、劃傷、裂紋等缺陷,插排間的定位、鎖止應可靠靈活;插接后,插件間應接觸良好,連接牢固,不得出現插片脫出現象。
8.固定扣連接
(1)裝配方法
1)卡扣連接。主要用于內、外飾板的裝配,按作業指導書的規定順序進行固定,固定扣對準孔位后用手壓入,不能懸空沖擊卡入,防止卡扣單邊折損,造成假性固定。
2)不帶螺紋的膨脹扣釘連接。主要用于翼子板內襯板的固定,扣釘放入孔位后可用手按入或用橡膠錘輕輕敲入。
3)帶螺紋的膨脹扣釘連接。扣釘裝入孔位后,用十字螺釘旋具將扣釘旋入,或用十字螺釘旋具將其直接壓入到位。
4)扎帶連接。扎帶應用力拉緊,扎帶不得自由繞所扎零件轉動;對可視位置所使用的及可能影響其他零件裝配質量的扎帶應剪去多余部分,尾部長度≤15mm,作業指導書中有特殊要求的按相應要求操作。
(2)裝配要求
1)固定扣應裝配到位,固定扣卡槽卡入車身薄板或裝配面內,按扣底座端面與裝配件緊貼、無間隙。
2)固定扣裝配后無斷裂、破碎現象。
3)固定扣卡入鈑金孔到位無松動。
4)鈑金孔無變形、凹凸不平現象,以便固定扣順利裝配。
5)膨脹扣釘裝配后無松動、彈出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