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教育界要勇于承擔歷史責任
中央組織部、中央政法委、國家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19個部門和群團組織聯合發布了《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 1—2020年)》(以下簡稱《社會工作人才規劃》),這是我國落實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戰略部署的重要措施,它必將進一步大力推進我國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進程,對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社會工作人才規劃》落實的過程中,社會工作教育界承擔著重要的、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自十六屆六中全會黨中央作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戰略部署以來,在黨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社會工作教育群體積極參與,我國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與我國面臨的社會轉型、和諧社會建設所提出的任務相比,與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相比,與不斷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要求相比,我國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還是比較落后的。在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等諸方面,我們都有許多工作要做,但是其中處于第一位的是合格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培養。在這里社會工作教育要發揮關鍵作用。
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要通過教育培養和培訓轉化兩種方法來實現。前者指的是社會工作院校通過正規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提供具有專業價值觀、科學的助人方法的新生力量。后者指的是對在職社會服務人員、社會服務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使它們成為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社會工作人才規劃》明確了到2015年、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即大規模開發社會工作服務人才,大力培養社會工作管理人才,加快培養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人才。這些方面都離不開社會工作教育界的竭誠努力。
《社會工作人才規劃》的首要戰略目標是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的規模,提出“到2015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增加到50萬人,其中具有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或達到同等能力素質的中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5萬人。到2020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增加到145萬人”。從現在我國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的情況來看,已經通過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的有相當大部分是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這就是說,高校畢業生是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重要來源。1989年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開始起步,二十多年來,我國已經培養了一批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雖然由于多種原因,他們有的沒有在社會工作崗位上工作,但是他們仍是支持社會工作發展的力量。而那些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社會工作服務的有相當一批已經成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可以說,壯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的任務在相當大程度上需要由高等學校來承擔。到2012年2月,我國已經有266所大學設立社會工作本科專業,60所大學具有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MSW)授予權。這些學校應該在向社會輸送合格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方面承擔其責任。
《社會工作人才規劃》提出了通過培訓來轉化現有社會工作從業人員,通過培訓來培養社會工作管理人才隊伍的任務,這也需要社會工作教育界發揮積極的能動作用。社會工作專業培訓需要有豐厚的專業知識、了解中國社會工作實踐的有能力的培訓者。從現在情況來看,這些培訓任務還要依靠社會工作院校來進行。二十多年來,社會工作院校在學科和專業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形成了與國際接軌的社會工作課程體系,并在與實際部門合作的過程中,培訓了一大批社會工作實際工作者和管理干部,在輔導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考試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果要完成上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目標,高校還應該在社會工作服務人才、社會工作管理人才的培訓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黨政主管部門應該創造適宜的條件,組織高水平的社會工作師資和院校參與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工作。在這方面,發揮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的行業組織優勢可能是一個重要選擇。
要造就和培養數量足、結構優、能力強、素質高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需要一大批高水平的社會工作師資。《社會工作人才規劃》提出,要“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理論功底深、實務能力強,系統掌握國內外社會工作法規政策,能夠推動本土社會工作理論和政策實務發展、具備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能力的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人才”,這是十分關鍵的。沒有一大批合格的社會工作師資,要培養出一大批合格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是不可能的。二十年來,我國社會工作師資規模不斷擴大,專業素質不斷提高,但是與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專業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社會工作教育者必須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群體存在的、不適應上述要求的問題表現在:第一,社會工作師資隊伍龐雜。現有的社會工作師資隊伍中包括一些缺乏社會工作基本訓練的人員,由于地方發展教育的需要而被動地進入社會工作教育領域,但他們在知識結構、專業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明顯不足。第二,一些社會工作教育人員缺乏對社會工作服務實踐的深入了解,不能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專業實踐。我國的社會工作是教育先行的,而這種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一開始就定位于遵照國際通則。但是遵照國際通則的社會工作教育與我國正在劇烈變遷的社會實際也是有距離的。我們的教師有相當一批比較熟悉國際通行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但對如何介入我國實踐則經驗不足。第三,一些社會工作教師的研究能力還有待提高。社會工作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也是需要有知識積累、以科學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專業。如果沒有適合本國本地實際的知識,就難以培養出高水平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多年來,一批社會工作教師為了專業的發展和學生的專業實踐,獻身社會工作實務服務,摸索專業知識和本土實踐相結合的經驗,做出了艱辛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他們的科學研究工作卻略受影響。這表現為缺乏更多有分量的,能夠概括和指導我國社會工作實踐的理論成果。《社會工作人才規劃》提出加快培養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人才的戰略任務,是十分必要、及時和有針對性的。
適應“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總要求,《社會工作人才規劃》提出了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發展和管理的體制機制和重大政策,提出促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十大重點工程,其中包括社會工作培訓、社會工作教育與研究人才培養引進工程。這是促進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有力舉措。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以中高級社會工作人才為重點,大力培養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這對社會工作教育界提高自身素質、知識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社會工作教育界應該深刻理解中央要求,理解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社會發展、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社會工作提出的要求,發展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在當前情況下,正確理解和對待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專業價值觀和專業方法與我國實踐的結合,并促進二者的結合與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加適合我國實踐的社會工作理論和方法,是十分關鍵的。恩格斯說過,一旦社會有某種需要,就會比十數所大學更能推動科學的發展。現在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的需要,但是這又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情,具體任務也與國際經驗有不同。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社會工作教育界如何找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點,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和知識的適用性,在實踐中創立新的更符合我國實際要求的知識和理論,對社會工作教育界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社會工作教育群體應該有能力去應對這種挑戰,建構中國實際需要的社會工作理論、知識和實踐模式。這是我國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需要,是落實《社會工作人才規劃》的需要,也是建構有中國特點的社會工作模式的需要,更是社會工作教育界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社會工作教育界要勇敢地承擔起這一歷史責任。
(本文發表于《中國社會工作》2012年5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