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世界時代
  • 謝林
  • 2350字
  • 2020-05-18 16:16:09

中文版“謝林著作集”說明

如果從謝林于1794年發表第一部哲學著作《一般哲學的形式的可能性》算起,直至其1854年在寫作《純粹唯理論哲學述要》時去世為止,他的緊張曲折的哲學思考和創作毫無間斷地整整延續了60年的時間,這在整個哲學史里面都是一個罕見的情形[1]。按照人們通常的理解,在德國古典哲學的整個“神圣家族”(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里面,謝林扮演著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角色。誠然,這個評價在某種程度上正確地評估了謝林在德國古典哲學發展過程中的功績和定位,但另一方面,它也暗含著一個貶低性的判斷,即認為謝林哲學尚未達到它應有的完滿性,因此僅僅是黑格爾哲學的一種鋪墊和準備。這個判斷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即在黑格爾逐漸登上哲學頂峰的過程中,謝林的哲學思考始終都與他處于齊頭并進的狀態,而且在黑格爾于1831年去世之后繼續發展了二十多年。一直以來,雖然愛德華·馮·哈特曼(Eduard von Hartmann)和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等哲學家都曾經對“從康德到黑格爾”這個近乎僵化的思維模式提出過質疑,但真正在這個領域里面給人們帶來顛覆性認識的,乃是瓦爾特·舒爾茨(Walter Schulz)于1955年發表的里程碑式的巨著《德國唯心主義在謝林后期哲學中的終結》[2]。從此以后,學界對于謝林的關注度和研究深度整整提高了一個檔次,越來越多的學者都趨向于這樣一個認識,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謝林才是德國古典哲學或德國唯心主義的完成者和終結者[3]

我們在這里無意于對謝林和黑格爾這兩位偉大的哲學家的歷史地位妄加評判。因為我們深信,公正的評價必須而且只能立足于人們對于謝林哲學和黑格爾哲學乃至整個德國古典哲學全面而深入的認識。為此我們首先必須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德國古典哲學的全部經典著作。進而言之,對于一位研究德國古典哲學的學者來說,無論他的重心是放在四大家里面的哪一位身上,如果他對于另外幾位沒有深入的了解,那么很難說他的研究能夠獲得多少準確而透徹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中國學界來說,謝林著作的譯介尤其是一項亟待補強的工作,因為無論對于康德、黑格爾還是對于費希特而言,我們都已經擁有其相對完備的中譯著作,而相比之下,謝林著作的中譯仍然處于一種非常匱乏的局面。有鑒于此,我們提出了中文版《謝林著作集》的翻譯出版規劃,希望以此推進我國學界對于謝林哲學乃至整個德國古典哲學的研究工作。

中文版《謝林著作集》所依據的德文底本是謝林去世之后不久,由他的兒子(K.F.A.Schelling)編輯整理,并由科塔出版社出版的十四卷本《謝林全集》(以下簡稱為“經典版”)[4]?!敖浀浒妗薄吨x林全集》分為兩個部分,第二部分(第11—14卷)首先出版,其內容是晚年謝林關于“神話哲學”和“啟示哲學”的授課手稿,第一部分(第1—10卷)的內容則是謝林生前發表的全部著作及后期的一些手稿。自這套全集出版以來,它一直都是謝林研究最為倚重的一個經典版本,目前學界在引用謝林原文的時候所遵循的規則也是以這套全集為準,比如“VI,60”就是指所引文字出自“經典版”《謝林全集》第六卷第60頁。20世紀上半葉,曼弗雷德·施羅特(Manfred Schr?ter)為紀念謝林去世100周年,重新整理出版了“百周年紀念版”《謝林全集》[5]。但從內容上來看,“百周年紀念版”完全是“經典版”的原版影印,只不過在篇章的編排順序方面進行了重新調整而已,而且“百周年紀念版”的每一頁都標注了“經典版”的對應頁碼。就此而言,無論人們是使用“百周年紀念版”還是繼續使用“經典版”,本質上都沒有任何差別。唯一需要指出的是,“百周年紀念版”相比“經典版”還是增加了新的一卷,即所謂的《遺著卷》(Nachla?band)[6],其中收錄了謝林的《世界時代》的1811年排印稿和1813年排印稿,以及另外一些相關的手稿片斷。1985年,曼弗雷德·弗蘭克(Manfred Frank)又編輯出版了一套六卷本《謝林選集》[7],其選取的內容仍然是“經典版”的原版影印。這套《謝林選集》因為價格實惠,而且基本上把謝林的最重要的著作都收錄其中,所以廣受歡迎。雖然自1976年起,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啟動了四十卷本“歷史—考據版”《謝林全集》[8]的編輯工作,但由于這項工作的進展非常緩慢(目前僅僅出版了謝林1801年之前的著作),而且其重心是放在版本考據等方面,所以對于嚴格意義上的哲學研究來說暫時沒有很大的影響??偟恼f來,“經典版”《謝林全集》直到今天都仍然是謝林著作的最權威和最重要的版本,在謝林研究中占據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我們把它當作中文版《謝林著作集》的底本,這是一個穩妥可靠的做法。

目前我國學界已經有許多“全集”翻譯項目,相比這些項目,我們的中文版《謝林著作集》的主要宗旨不是在于追求大而全,而是希望在基本覆蓋謝林的各個時期的著述的前提下,挑選其中最重要的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陸續翻譯出版,力爭成為一套較完備的精品集。實際上,即使從我們的初步規劃來看,中文版《謝林著作集》也已經有十六卷的規模,而如果這項工作進展順利的話,我們還會在這個基礎上陸續推出更多的卷冊(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來整理出版的晚年謝林的各種手稿)。也就是說,中文版《謝林著作集》將是一項開放性的長期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希望得到學界同仁的更多支持。

本叢書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謝林著作集》的翻譯和研究”(項目批準號15JJD720002)的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先 剛
2016年1月于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


[1] 詳參先剛:《永恒與時間——謝林哲學研究》,第一章“謝林的哲學生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4—43頁。

[2]Walter Schulz,Die Vollendung des deutschen Idealismus in der Sp?tphilosophie Schellings.Stuttgart 1955;zweite Auflage,Pfullingen,1975.

[3]作為例子,我們在這里僅僅列出如下幾部著作:Axel Hutter,Geschichtliche Vernunft:Die Weiterführung der Kantischen Vernunftkritik in der Sp?tphilosophie Schellings.Frankfurt am Main,1996;Christian Iber,Subjektivit?t,Vernunft und ihre Kritik.Prager Vorlesungen über den Deutschen Idealismus.Frankfurt am Main,1999;Walter Jaeschke und Andreas Arndt,Die Klassische Deutsche Philosophie nach Kant:Systeme der reinen Vernunft und ihre Kritik(1785-1845).München,2012. 

[4]F.W.J.Schelling,S?mtliche Werke.Hrsg.von K.F.A.Schelling.Stuttgart und Augsburg:Cotta’sche Buchhandlung,1856-1861.

[5] Schellings Werke.Münchner Jubil?umsdruck,nach der Originalausgabe(1856-1861)in neuerAnordnung.Hrsg.von Manfred Schr?ter.München,1927-1954.

[6]F.W.J.von Schelling,Die Weltalter.Fragmente.In den Urfassungen von 1811 und 1813.Hrsg.von Manfred Schr?ter.München:Biederstein Verlag und Leibniz Verlag,1946.

[7]F.W.J.Schelling,Ausgew?hlte Schriften in 6 B?nden.Hrsg.von Manfred Frank.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1985.

[8]F.W.J.Schelling,Historisch-kritische Ausgabe.Im Auftrag der Schelling-Kommission der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herausgegeben von J?rg Jantzen,Thomas Buchheim,Jochem Hennigfeld,Wilhelm G.Jacobs und Siegbert Peetz.Stuttgart-Band Cannstatt:Frommann-Holzboog,1976 ff.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灵台县| 修文县| 诸城市| 遵义县| 长丰县| 绥棱县| 信丰县| 崇州市| 广安市| 北安市| 海林市| 永清县| 济宁市| 丹寨县| 临高县| 大邑县| 万年县| 新建县| 昌乐县| 宾川县| 吉林市| 兴仁县| 京山县| 北安市| 漳浦县| 贵州省| 上林县| 景宁| 金寨县| 郁南县| 鄂州市| 徐汇区| 蓝山县| 博兴县| 六盘水市| 卓尼县| 融水| 吉木萨尔县| 蒙山县| 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