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成功中的失敗

乍看之下,比爾·邁耶(Bill Meyer)法官和凱文·伯克(Kevin Burke)法官并不像激進分子。在美國,通常只有對美國的司法制度抱有堅定的信念,同時又能在現實狀況下高效開展工作的人,才能從法學院畢業并最終成為法官,邁耶(丹佛市的法官)和伯克(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法官)就是其中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邁耶和伯克的目標的確相當大膽——全面改造法院系統對于濫用毒品所致犯罪的應對措施。

作為都市地區的法官,在他們倆看來,全美國的法院已經被與毒品有關的犯罪“攻陷”了。在1980年,全美國的警察共計對與毒品有關的犯罪實施了580900次逮捕。而到了1996年,全美國的法院系統則需要應對超過150萬起與毒品有關的逮捕,幾乎已經增長了三倍。[1]

使邁耶和伯克困惑的不僅僅是法庭內如洪水般涌來的與毒品相關的案件。毒品正在使他們居住的社區支離破碎。在明尼阿波利斯,1995年共有95人被謀殺,而其中許多都死于與毒品相關的槍戰,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霹靂可卡因(crackcocaine)已經把平靜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變成了“謀殺之城(Murderapolis)”。[2]丹佛的情況同樣如此,從1979年到1993年,與毒品有關的逮捕數量增長了三倍,而日益興盛的毒品交易使得市中心已經不適宜居住了。

1996年,時任明尼蘇達州亨內平郡(Hennepin County)法院首席法官的伯克開展了一項研究,目的在于檢視法院是如何每年處理4500起與毒品有關的逮捕案件。他很震驚地發現,大約只有100名被追訴者最終被判進入州立監獄服刑。更震驚的是,幾乎沒有被告人接受過戒毒治療。另外一個問題則是訴訟拖延:大部分毒品案件都會在最終處理完畢前在刑事司法程序內耗上幾個月甚至幾年。這意味著,“對成千上萬的人實施了逮捕,但最終卻什么都沒有發生。對我來說,這就是個糟糕的刑事司法體系”。伯克說。[3]

回到丹佛,邁耶也在自己的研究中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在給予需要戒癮治療的人相應的治療方面,我們并不是很有效率,”邁耶說,“在法院的待審案件清單中,持有大量毒品的嚴重案件的被告人會和謀殺與性侵案件的被告人混在一起。刑事法院待審案件數量龐大,沒有空間對更嚴重的毒品犯罪案件給予適當的關注。”[4]

雖然各自獨立開展工作,但伯克和邁耶卻不約而同地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司法系統并不像它被期望地那樣有效。他們開始談及許多刑事司法官員都只會在私下里承認的這一事實。“在凱文·伯克之前,處理毒品犯罪案件的方法是很糟糕的,”當時任職于明尼阿波利斯公設辯護律師辦公室的托德里克·巴內特(Toddrick Barnette)回憶道,“一件毒品犯罪案件分配給我,之后4個月或5個月的時間里什么都沒有發生。同時,直到審判的時候,犯罪嫌疑人仍然待在社區中。在那之前,我們不知道能做些什么。”[5]

為了尋覓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伯克和邁耶想到了幾年前曾經在邁阿密有過嘗試的被稱為“毒品法庭”的創新措施。這個創新做法是對毒品犯罪被告人判處具有司法屬性的強制戒癮治療以代替監禁刑,并希望借此減少犯罪。邁阿密模式已經獲得了廣泛的好評,當地的州檢察官珍妮特·雷諾(JanetReno)也因此成為全國性的知名人士。*研究顯示,毒品法庭項目同時減少了毒品濫用和重新犯罪。邁耶和伯克非常希望能將毒品法庭這一理念運用到丹佛和明尼阿波利斯。

幾年后,邁耶和伯克的項目發展起來了。明尼阿波利斯毒品法庭獲得了多個獎項,其中一個來自于聯邦調查局(FBI);而丹佛毒品法庭則在當地報紙上開設了專欄,并獲得了市政府的支持。

同時,已經擔任聯邦司法部長的珍妮特·雷諾也利用她的職位和影響(同時還包括分配聯邦司法部資金資助的權力)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毒品法庭。雷諾對于毒品法庭的關注使聯邦司法部在這一方面有長期的投入。從克林頓政府執政那年開始,毒品法庭廣受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政治家的歡迎。美國國會每年都向毒品法庭專項撥款數百萬美元。更重要的是,毒品法庭被證明是有效的:能使成千上萬的癮君子戒除癮癖,還能同時減少監禁刑的使用及與看守所與監獄相關的費用支出。

在很多學者看來,毒品法庭是過去25年里刑事司法領域最成功的創新之一。——可是這一判斷并不適用于丹佛和明尼阿波利斯。到2002年,丹佛的毒品法庭事實上已經被廢棄[6],而幾年以后,明尼阿波利斯的毒品法庭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7]

丹佛和明尼阿波利斯到底發生了什么?每個城市都有各自充滿反復曲折的歷史。本章講述了這兩座城市毒品法庭的故事,并試圖說明這樣一個重要的道理:有的時候,僅有好的想法并不足以確保成功。

[1]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Drug and Crime Facts,http://www.ojp.usdoj.gov/bjs/dcf/tables/arrtot.htm.

[2] New York Times,“Nice City?s Nasty Distinction:Murders Soar in Minneapolis,”June 30,1996.

[3] 2008年9月24日對凱文·伯克的訪談。

[4] Denver Westword News,“A Chemistry Experiment:The Denver Drug Court Tests a Formula for Reclaiming Addicts.”September 26,2002.

[5] 2008年10月22日對托德里克·巴內特的訪談。*珍妮特·雷諾于1993年3月被比爾·克林頓總統任命為聯邦司法部長(總檢察長)直至2001年卸任。她是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司法部長。——譯者注

[6] Rocky Mountain News,“Panel Pushing to Revive Part of City?s Drug Court.”April 14,2006.

[7] 雖然近些年來這兩個毒品法庭恢復運作,但規模與之前相比要小得多,同時也不再有它們的創立者所提出來的雄心壯志。參見Minnesota Public Radio,“Courting Changes in Drug Prosecution.”November 29,20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阆中市| 遂溪县| 屏南县| 岳普湖县| 武胜县| 苏州市| 和政县| 达尔| 建湖县| 什邡市| 桐城市| 邛崃市| 休宁县| 渑池县| 怀安县| 绍兴市| 镇巴县| 康保县| 阿瓦提县| 丰台区| 五台县| 交城县| 铁岭县| 法库县| 闻喜县| 突泉县| 南华县| 中方县| 石阡县| 阳江市| 恩平市| 平原县| 宁城县| 绥德县| 兰溪市| 山丹县| 隆回县| 陇川县| 怀宁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