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人的存在
本文的好壞,是以是否符合大多數利益為判斷的,但在我眼中是不分好壞的。
僅以此文獻給所有的壞人們。
一個群體中,一定會有裝13的,陰險的,果斷的,武力的,心狠的各種人,也一定會有與之相反的人,他們在最初的時候,本不是這樣的,但因為進入群體中,群體的性質,最終決定他即將要成為的屬性,但他一切改變并非是有意識的改變,是不自覺的改變而難以察覺。
如果沒有壞人,這個群體則是不完整的。
人的心是一個全面立體的球形,進入一個缺乏什么類型的群體中,就會自然長出(突出)群體所缺乏的那些類型的性格,通過生長出那些他起初本沒有的性格,來承擔起群體中無人承擔的責任義務,但因為群體的不完整,不團結,缺乏關愛友誼,缺乏太多其他本該有的元素,以些人的性格,或多或少的被無意識的畸化丑化,連帶人也變壞了,只不過他尚在潛伏期,還沒有表現出來,但因為群體某些元素的缺乏,大多數人的沉默無視,縱容,使他的壞被放大,擴大,漸漸濃重起來,某天起,發生了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但他完全表現出內心惡的力量,從此變壞了。
一個群體,他們一起生活勞作,就一定會產生一個胖子,一個瘦子,也會產生心靈上的巨人,和弱者,他們只是各自站在不同的位置。并沒有什么高低分別,如果身處于另一個群體,就會是另外一種光景了,巨人還是弱者,沒有什么可值得驕傲的,自然生成的東西,量產的智者,弱者,真的沒有什么好值得驕傲的。
比如說一群好人們,他們默默縱容另一個好人,因為他特別好,像傳播學中的沉默的螺旋,結果使一個好人到最后反而淪為一個壞人,一個人難免會有選擇的錯誤,剛開始并不明顯,但因為大多數人的沉默無視,最后還是成為一個壞人了。這并不是他一個人的咎由自取,并不是他的錯,并不是把他殺了,就可以停止錯誤的繼續發生。而是那一群好人們,合伙無意殺了他。
在一個缺乏壞人的環境里,群體中的人通過長時間的生活作用下,就一定會產生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成為壞人不是他一人的原因,是環境所迫,群體的關系環境決定的。關系環境決定需要產生一個壞人,讓這個壞人來使群體富有競爭力,激發大多數人的斗性與活力,群體需要攪屎棍,帶動群體的活力,像沙丁魚集裝箱里,要放幾只鯰魚才能讓沙丁魚在運載過程中不死。有幾個壞人,能夠讓群體時刻在大環境中保持活力,從而使整個群體不至于衰退而遭到淘汰。
人仿佛是一個球體,球體上面有著密密麻麻地與球體表面垂直的長彈簧條,把這樣的一個球,放進一個環境內部,環境里柔軟無力的地方,會被球表面的彈簧條頂開,但堅硬的地方,彈簧條會被壓縮,將球心頂向受力中心。
有時這樣的球,因為環境變化,一些被壓抑的彈簧突然暴長,出乎意料的變化,彈簧條可以看作是人的欲望觸角,感情,性格,需要,等等等等,環境可以是人所處的群體中的關系環境。
一個群體,試著把它想象的野蠻,原始,沒有教養,沒有教育,這個群體缺少什么?獵人?勇士?農夫?婦女?領導?守衛者?傳播者?巫師?醫生?缺少那些人,人們就會沒有目的地,目標性不強地自然調整成為什么角色,以適應群體所缺乏的角色,扮演角色,彌補缺乏的那些,不同角色的誕生,自然會衍生出相應的性格,一個群體只有角色豐富起來,才足夠完整,在群體所處環境變化的過程中,才能夠存活下來。所以一個群體需要足夠多的異類,才能保證其健康發展。
一個班里,只有幾個壞孩子,老師一狠心,把壞孩子清出班,全班沒有壞孩子了,但是過一段時間還是會誕生出下一個壞孩子,那么這個群體自然是有活力的,有生命的群體,是本班學生凝聚在一起的表現,是本班學生自然對其他班的反抗,對老師的反抗,像一個原始部落對大自然的反抗一樣,充滿生命的活動,如果本班無法再產生另外一個壞孩子,那么這個群體是沒有生命力的群體,他們缺乏能夠凝結在一起的精神動力,他們每一個人在體制,權威重壓下,深深隱藏著個人的觸角,藏的久了,也就萎了,在這樣一個沒有生命力的群體中,體制只培育出一種人,或者說是缺乏另外一部分的不完整的人,因為他們缺乏很多元素,所以導致思維不完整,有足夠多的空白,足夠多的空白區域導致足夠多的缺陷,進入社會之后,社會上有大量的沒有讀過幾年書的人,沒有上過幾年學的人,他們在底層社會,也因為缺乏元素的原因,所以有足夠多的缺陷,二者相遇變得愈加不可調和,產生很多的矛盾沖突,而讀過書的人接受的精英教育,思維上的空白,猶如身體上的殘疾,產生心理疾病,抑郁多年,遇到大的打擊則更容易想不開,據說有四成的大學生都是精神病,這讓我吃驚的懷疑是不是真的。
一個缺乏壞孩子的班級里,也許每個人都是精英,但也難掩其為精神思想上的殘疾人,這一缺憾。精英教育的不足,不都在這里體現么?大學生自殺,搶銀行,n連跳,每年開學畢業都是自殺季。
人群里的壞人,取之不盡,殺之不完,如果把他們放在原始部落里,你認為的壞人,可能就是原始部落里最勇猛剛強的戰士,但在我們這里他只能被無害處理,變成一只身披羊皮的狼,人們身體的進化是緩慢的,進入文明的時期到現在也不過一萬年,但人類茹毛飲血,殺戮生靈,血腥殘暴的生活卻過了不止百萬年,人類進化的緩慢還來不及將野蠻的基因剔除以趕上理智和諧的社會法度,所以那些當今社會里的壞人,偷偷地小心翼翼的隱瞞著,防備著,直到有一天,遂暴起而亡人。
在群體中,有愛告密的,有裝13的,有放蕩的,有保守的,這是一個群體里必須會有的角色,別無選擇,其實他們也可能不愿意這樣,但是以為這樣做的話,你們就會喜歡,你們也許很需要他們這么做,他也許是為了迎合大眾,強化存在感才迫不得已。
身在群體匯總,只有面對這些人生活,在一個缺少角色的群體中,生活足夠久之后,轉入一個角色豐富完整立體的群體中,就會很不習慣,不想自己被改變,厭惡一部分人,孤僻,變得厭世,改變自己意味著廢除過去,在沒有建立起新的存在感,獲得新的生存依據,原先的存在感,生存依據無所附加,感到失去自我,無從依靠,深深的迷茫,在現有的環境中找不到存在感,地位,但又不愿意接受改變,因為習慣過去那種生活方式,變得孤僻,厭世。
過了很久很久,等到你漸漸發現全世界都是充滿著不同角色不同類型的人,而你先前所在群體中,盡管缺乏著某種類型,某種角色的人,但你也會隱隱發現有一個人,他有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微微展露出后來你在新環境中厭惡的那種類型人的言行,態度。但并不明顯,因為他可能是因為被權威,法律壓制的原因,而沒有完全展現,但也在不時地體現著你所厭惡的特質。
事實往往是在一個環境中,我最討厭“這樣”的人,但等到其后我轉入另外一個缺乏我所討厭的那種人的環境里,卻發現我正在一步一步變成“這樣的人”。我深深的恐懼這樣的不由自主,不知不覺里我已經被改變了,我覺察到我的改變,我反復思考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但卻沒有辦法,身不由己,我的特質因為我的性格而由關系環境決定了。
總要有幾個人擔當起一部分角色,為了大家,也為個人利益,所以必須有幾個人為維護自己,維護所有人,滿足群體需求,滿足自身欲望,而不得不充當所謂的壞人,同幾個有擔當符合大多數利益的人作斗爭,名正言順地成為可憎的壞人。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有壞人的團體,永遠保持清醒,能面對變化迅速作出反應,達爾文說:“進化史上存活下來的生物,不是智慧的,強壯的,也不是龐大的,而是對環境變化能做出迅速反應的生物”為了使群體面對外界變化保持清晰冷靜的高效反應,壞人的存在很有必要。
簡單來說,壞人一定要有,但也不應該遭受死亡的懲罰,我們也有錯,是好人的縱容才導致他的敗落,痛打落水狗這樣不好。你所厭惡的骯臟的人,他的存在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沒有他們這樣讓人作嘔的家伙,你就難免要成為大糞一樣讓人作嘔的人,但有他們在你身邊,你雖然不會變成大糞那種人,但大糞始終在你身邊,你會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大糞,當身邊所有人都是大糞的時候,不要懷疑,改進逃離,這環境太壞了,這群體已經沒有生命力了。
一個群體里稍微有幾個壞人,就行了。
我發現這個道理的原因是因為最近這幾天,我越發猖狂了,但是我以前最討厭這樣的人,而我卻快要成為我討厭的人了,之所以會變化的原因是身邊人都太無聲了,他們用沉默的螺旋放縱我的行為,使我一點點改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幸好我發現這點,堅持自己的生活,盡管難免會被改變,但愿不要讓大多數人都討厭吧。
有意思的事情
高二下學期,因為心理,情感與學習沖突了,就不想再學習了,之后考了幾次試,我的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到最后想想看,所幸什么都不寫了,直接進尾考場算了,沒有進過尾考場對于我這樣熱愛感受生活的人來說真是一大遺憾,所以我順從我的心意,一場考試就鉆進了尾考場,正規考進去的,我感到很驕傲。
在我走進尾考場后,尾考場的弟兄們看到是我來了,紛紛高呼明哥來了,竟然是明哥來了,抄明哥的吧,下次就再也不用呆在尾考場了,明哥是我們的福音,他以前學習特別好,高一的時候班級前三呢,現在在高二的宏志班里上,是個親民的好學生,
我說我不行了,咳咳,現在我很差勁,真心的什么都不會了,還班級前三呢?現在年級倒數,學習差的不敢想,但因為我高一的時候和各個班的同學們玩的都很開,每個人都看我親近,不用多說幾句話,我永遠自來熟,尾場的兄弟們對我熱情親切,端茶送水,一口一個明哥地叫我,最后我都不好意思再拒絕他們的好意了,那行,抄就抄吧,我好好寫,你們就好好抄吧,哈哈。
結果那次考試里,有一個偏科特別厲害的男生,坐在我前邊,他的英語不是太好,結果抄了我的英語,一次從尾場沖到前幾場,震驚全班,他一說起來,就對我感恩戴德的,告訴別人明哥是個好人啊,如果沒有他,高中三年都難進前幾場和宏志生們一起考試,于是后來他們班的同學在尾考場的,或者不幸進入尾考場了,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救星,看到了前三場的入場券,因為人們把我傳的太過于神奇,以為我是一個絕世高人,只因高二為情所困,躲在尾考場里發泄情緒的大神。認為我就是來幫助偏科的人們圓夢的使者。
事實上,那時候,理化生我幾乎沒有會的,包括數學,根本沒有會的,只有語文和英語拿得出手,但也是從初中就打好的基礎,上了高中幾乎完全吃老本,啃底子,啃到高二雖然也所剩無多,可也勉強撐下門面,語文英語能占總分的一半以上,這是什么概念,而且語文考試我不寫早戀就寫批判,英語蒙完單選閱讀完形,其他的就靠老師心情了。從高二到后來每一場考試,都再沒有認真過。
后來,我從宏志被清出來了,但因為我名聲在外,老師同學們都認識,知道我高一的時候,成績雖然不是特別好,但在全班排名還是前幾名(幾小于五),因為高一太火,所以每個老師幾乎都認識我。被清出宏志班的時候,重點班的老師選人,有一個老師點名選我,因為她對我印象特別好,覺得這是一個好孩子,就把我要進她的班里,結果后來一問,“年級倒數第一?蟬聯?從高二一開始就渣了?”
我敢說當老師知道真相的時候,一定有種被騙的感覺。嬸嬸對不起老師大人,于是我在開學第一天,告訴她:“老師,放心啦,我一定考一次好的給你看!”
三個月的時間里,我好好學習,考了一次班級第四,二本成績,證明自己其實是有實力的,就是不想學了,然后滿意交卷了,
后來心情不是很好,所以也學不下去了,高三就不想再上了,
但因為從尾考場把成績又考回去了,所以很多人覺得我依然是當初的那個神奇少年,問我學習方法,該怎么學習,怎么復習,如何才能上二本,我都不知道怎么說,難道說是想要證明自己并不是真的渣滓了,所以偶然考好一次,但沒有把握再下次還能考好,因為我的心并不在學習上,考第四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的高貴屬性,維護一下被下放清退的自尊,
后來我不想上學了,就回家了,在家里一個月兩個月也沒說過話,更不認識什么人,同學們全都在緊張備戰高考,我在家里天天看閑書,聽音樂,睡懶覺,想妹子,日子過得很乏味,就跑到學校找同學玩,同學們以為我在家好好復習,像我這樣的瘋子,天天上課不聽講,自己學習就能考不錯,回到家一定是開足馬力了,能考的更好了,于是對我充滿敬意,其實只有我知道,在家里,我什么都沒有做。
外強中干,就是我的高中生活的概括,真希望有人能揭穿我。讓我安然的頹廢,不是活在別人的期待里。
最討厭的人
1,最討厭見到女生就說普通話的男生,
2,我吃什么他都要吃的男生,
3,不會百度,不看百度百科的男生,
4,固執不知變通,把因為自己智商問題而無法理解的事物,一概劃分為sb論處的男生。
5,因為清高,所以把自己限定地死死的,不能動彈,但還想當鴨子立牌坊的男生。
6,吃飯biabiabia的,放屁放地坦蕩蕩光明磊落的男生,
7,看小電影不帶耳機的那種男生,
8,和男生聊除了搞基沒話說的男生,
9,死守一個女人,最后把那女人嚇死的男生。
10,戀愛低于三次,并以為自己每次的戀情都是這世界上舉世無雙的男生,
11,不愛護小動物,能把蟲子拍死的娘娘腔,
12,學會一句臟話,用一輩子的男生。
13,熱愛打電腦游戲,溝通只會使用微信陌陌qq的男生。
14,鄉村農業重金屬的男生。
15,自以為自己帥的無可救藥,還偏偏要逼著別人說他帥的男生。
16,剪刀手,愛德華。
17,偽裝成高帥富的高普帥。
18,感覺自己很潮流,其實也就是一時代的先鋒試驗品。
19,不愛自己的男生。
20,討厭人類型很多的男生。
成熟
成長是在最初的人身上,
用事件的槍打出孔洞,
把人消滅的過程中,
人變得稀薄,透明,
但卻可以去更多的地方,
而不被人察覺。
山里的辣椒
見到一個賣辣椒的人,肩膀是個u向里彎曲,腰板是個c,脖子上纏著兩條綁紅火火的辣椒,他蹲在公園門口叫賣,很多人都被他的叫賣聲引來,大概是他喊出的價錢,太過低廉,而辣椒的成色,也太過好了,一個男的,肩膀+腰板是個T,雙腿是個A,給他要十塊錢的。
那個uc身材的人,接過十塊錢,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卻遲遲不肯將辣椒拿給那些個TA身材的人,TA生氣了,搶過uc脖子上的辣椒串,uc,拼命掙扎,辣椒掉滿地,不像血,像辣椒,像一輩子都沒有出過菜地的辣椒,uc把錢給TA說:
“買一塊錢類辣椒吧,不要十塊錢,
沒見過十塊錢啥樣子,怕被騙,
買十個一塊錢類,中不中?”
表變成蟲
那些生活在螻蟻中的龍,別因螻蟻的數量巨大,就被嚇到化身螻蟻大小,如果變成螻蟻大小,再見巨龍的時候,你也會像螻蟻那樣產生強烈的陌生,恐懼,明白彼此的差距,所以再被巨龍嚇得四散奔逃,但你們其實是一種生物,都屬于龍。
巨龍不會從萬千螻蟻中,注意到一只螻蟻與另一只螻蟻大小的生物之間有什么不同,身為一條龍,寧在蟻群中遭受噬咬,也不要因為疼痛,變成一只小小螻蟻,它們的爪牙,會拔下你的舊皮肉,使你成為一頭真正的巨龍。
有鐵骨銅皮的巨龍。
沒有誰就該這樣
沒有誰應該一直悲傷,沒有一種狀態是你本該存在的,如果不是遇見他,換一個人,人生該是另一種模樣,也許那個你此刻正開心的又蹦又跳,命運給你一場措手不及的愛情,使你不知不覺走進深淵而有所不知,日漸消頹,精神渙散,一落千丈,不復往昔。
那又有什么?
人生本來就是要被各種各樣的人打碎,滿地的碎片,全部都是不可重來的故事,那是你獨一無二的碎片啊,是破碎造就的人生,碎的姿態,碎的擺放,碎的詩意,碎的不可重復,碎的足以愛上這樣的傷痛,從頹廢中把玩出一些有趣的規律,就像是讀一本只有自己會懂的咒語書。
一個人樂不可支的,忘記自己,忘記自己的存在,憂愁,忘記自己是需要改變的,你本可以得到快樂,但你忘了。
破碎
它把你帶給現在的自己,如果真的是有宿命,在此之前已經告訴了你,要準備接受這樣的悲傷,做本可快意的自己。
手指
我有一個指甲壞掉了,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壞了,指甲壞了十幾年,我已經習慣了,并沒有覺得這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每一個見我的人,都會為我的手指大叫一聲:“太可怕了!”
我甩甩手,摸一摸手指甲,我看到他表情痛苦,閉上眼睛不再看了,后來,我喜歡上在人前摸我的手指,看人們心痛的表情,并以外開發出幾十種玩法,讓不同的人,因為我的手指痛苦,心痛,他們覺得我的手指長的太殘忍,太可怕,太血腥,就像是被刀側切下來,露著鮮紅血肉,他們不忍心看我的手指,每一個認識我的新人和我說話的時候,也都飽含同情,這讓我很不自在,為了表示真的不疼,讓他摸一摸,我發現他的腿都軟了。
直到有一天,在另一個人面前,我不小心劃破了手指,它滴出血來,但這并不可怕,因為沒受傷的時候,它鮮紅的也可以滴出血,可怕的是我從一面鏡子里,看到我的手指,
大叫一聲:“這太可怕了!”
人
人只能夠從野獸化身為人,或者神,野獸模仿能力很強,可以因為模仿的原因,變成類神的野獸,眾多肉體凡胎,茹毛飲血的野獸,也因為模仿而成為自以為是神的神獸。
其實只有模仿者知道,他們是神的坐騎,但自我感覺良好,就像是神,野獸們彼此模仿彼此,彼此模仿神,全然成神一樣的生物,然而他們也許沒有一只曾經真的見過神,模仿的可笑滑稽,但卻嚴肅認真。
觀者忍俊不禁。
滿天下都是爬著的四足野獸,他們因為被迫變成人而脊椎受傷,變成神而大腦受傷,每天都有一部分野獸在自殺,他們以為只是一次模仿失敗的原因,但卻不知道是身為野獸的就不應該這樣做,是全面的空缺導致的完整失敗。
野獸應先在曠野天下放聲嚎叫,追逐獵物,累了的時候,才是人,人本應該用語言交流,狂喜狂悲,瘋恨瘋愛,受傷之后,追求真實最后落入虛無的人,才剛剛成為神。
他把世界重新用神的眼光定義,才是執掌天下的神,受傷的可能是野獸,可能是人,但神是不會受傷的。只看到神的光芒,不去想他所承受的故事,只是看到神的光芒,單純的對光芒向往,單純的要模仿,的確潤色了野獸的毛發,使它更有光澤,在月圓之夜的求偶大會上,
他的確是最美的猴王,可以獸性大發,但并不是自以為的”意氣風發“
我希望我身邊的人是純粹的野獸,也不希望有一只模仿成神的野獸。
不用在意對方的話
人說出的話,包含著潛意識里的好惡,但因為人們對交談對象的需要不同,所以他會說他需要的要求,但那也許是你并不需要的,對你來說它所表達的是壞的,也許是你需要的,那么對于你就是好的了,那些話會傷人,使你心灰意冷,有些話也會暖人,讓你得到支持動力,
但人的話語中本身就包含很多潛意識的念頭,回憶在里邊,一句夸贊的話中包含著惡意,一句貶損的話里也飽含著嫉妒羨慕,總是有著很多靈光一現的潛意識在語言里,在語調里,但是表現的并不是那么直白,就像是夢話一樣不小心說出來了,你不用過多的關注言語,言語是根據關系改變的,你并沒有錯什么,只是你不符合他的要求,你們之間出現必須有一方屈從才得以調解的矛盾,這只是正常的現象,會發生在任何雙方合作的事情上,用來溝通的那些話,作為傳情達意并不能反映出什么真實的感情,感情是很復雜的,如果通過一兩句話就當即做決定,就會痛失很多本該應有的快樂,關于感情的語言,請當它作夢話,好么?
比如你在丟東西之后,你身邊的人全都是正直的人,一個個都是拾金不昧,光明磊落的人,你并不懷疑他們,但是依然會不小心說到一些過去丟東西的事情,言語中不知不覺,會用猜測的語言試探身邊的人們,他們微微察覺到你的語言的小意思,平白無故的被你懷疑,審問,之后想到平時待你不薄,你卻這么對他們,真讓他心寒,就把你疏遠,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你對他依然很好,他不接受你的好意,因為想起來以前的事情了,可是你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比如有人借你的書,在說還書的問題上,你很容易就想到過去曾經丟書的經歷,隨口那么一說,他也就被傷害了,也許他感覺你像是在懷疑他的人品,對他人各否定,拿你的書一邊看一邊被你氣的雙手顫抖,但如果他這么做,就一點都不值得,你也沒有想對他否定,你依然很信任他,你依然樂意借給他書,可他太脆弱了,不知道你其實并沒有表達什么,不過只是說了一段回憶而已,與他無關。
人說的很多話,都帶著自言自語的性質,說出來是滿足他自己的感情需要,并不是要對你說什么,不用在意他在意的徹夜難眠,很多話都不需要理解,沒有什么意思,沒必要去理解。
如果鳥兒不會飛,你還會覺得它優雅么?
猜猜這是什么?
給你空間,你在那里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收音機,沒有一切可以與外界聯系的設備,空間里幾乎什么都沒有,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人,你要做的只是靜靜地待在那里,不能出去,失去自由的補償是每天向你的賬戶上打兩百到一萬元錢,甚至更多,你所要做的就只是反思自我,每天都會給你打錢,但在空間里卻沒有機會使用錢,這些錢會在以后,離開空間后一一得到,身處空間里多反思一天,就會多得到一天的錢,而且是隨時間積累的越來越多,但卻想象不到是有多少,也消費不掉一分錢,只是你知道每時每刻都在打錢,在這里每天都有粗茶淡飯,只是不自由,每天的生活如同寺廟清修,你會不會選擇進入這樣的空間?
封閉粗茶淡飯的生活的確束縛人,但卻在每天賺錢,盡管你看不到,也享受不到花錢的快樂,其實這就是學習生活,還不如學習生活的生活。
不用在意對方的話
人說出的話,包含著潛意識里的好惡,但因為人們對交談對象的需要不同,所以他會說他需要的要求,但那也許是你并不需要的,對你來說它所表達的是壞的,也許是你需要的,那么對于你就是好的了,那些話會傷人,使你心灰意冷,有些話也會暖人,讓你得到支持動力,
但人的話語中本身就包含很多潛意識的念頭,回憶在里邊,一句夸贊的話中包含著惡意,一句貶損的話里也飽含著嫉妒羨慕,總是有著很多靈光一現的潛意識在語言里,在語調里,但是表現的并不是那么直白,就像是夢話一樣不小心說出來了,你不用過多的關注言語,言語是根據關系改變的,你并沒有錯什么,只是你不符合他的要求,你們之間出現必須有一方屈從才得以調解的矛盾,這只是正常的現象,會發生在任何雙方合作的事情上,用來溝通的那些話,作為傳情達意并不能反映出什么真實的感情,感情是很復雜的,如果通過一兩句話就當即做決定,就會痛失很多本該應有的快樂,關于感情的語言,請當它作夢話,好么?
比如你在丟東西之后,你身邊的人全都是正直的人,一個個都是拾金不昧,光明磊落的人,你并不懷疑他們,但是依然會不小心說到一些過去丟東西的事情,言語中不知不覺,會用猜測的語言試探身邊的人們,他們微微察覺到你的語言的小意思,平白無故的被你懷疑,審問,之后想到平時待你不薄,你卻這么對他們,真讓他心寒,就把你疏遠,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你對他依然很好,他不接受你的好意,因為想起來以前的事情了,可是你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比如有人借你的書,在說還書的問題上,你很容易就想到過去曾經丟書的經歷,隨口那么一說,他也就被傷害了,也許他感覺你像是在懷疑他的人品,對他人各否定,拿你的書一邊看一邊被你氣的雙手顫抖,但如果他這么做,就一點都不值得,你也沒有想對他否定,你依然很信任他,你依然樂意借給他書,可他太脆弱了,不知道你其實并沒有表達什么,不過只是說了一段回憶而已,與他無關。人說的很多話,都帶著自言自語的性質,說出來是滿足他自己的感情需要,并不是要對你說什么,
不用在意他在意的徹夜難眠,很多話都不需要理解,沒有什么意思,沒必要去理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特殊的那一個,和他追求的群體是一樣的特殊。
永遠象征著感情在一瞬間的濃度,與時間無關,它只是一個形容詞,不是一個名詞。
關于魔法
我記得我小時候總是喜歡看《howl?s moving castle》,動畫片里的魔法師,飛起來的樣子帥呆了,還有霍爾施展魔法的樣子,不僅僅迷倒萬千少女,還迷倒一大批想要耍帥的男孩子們,
電影里有一句話,我已經記不清了,大概意思是:“魔法保護這座宮殿,不受炮彈的攻擊,但是敵人的炮彈都滑落到民居那里了”
過了很久我都一直記得這樣的一句話,發現這就是魔法的意義。
人們喜歡魔法,喜歡一些與問題無關的解決方法,喜歡一些旁門左道,喜歡從新穎的角度解決問題,這不就是魔法么?
魔法可以幫助人們用與問題無關的話,藥劑,物品,避重就輕地解決難以戰勝的困難,
咒語:說一些與問題無關的話,就可以解決問題。藥劑:麻痹自己的神經,以為成功了,便放手去玩,去happy,得到心理安慰,做一件與問題無關的事情,怎么也不會把問題真正的處理掉。說過了咒語,做過了很多旁門左道,暫且緩和自己的心情,以為收到成效,所以心情變得快樂起來,然后對魔法感恩戴德的,那一件事情雖然沒有被解決,因為你忙了別的事情,這個問題被放一放也就過去了,之后還是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你依然要使用魔法來”解決“。
這樣的魔法是逃避,而非是解決。
一個problem,不被解決,人們使用魔法,就是在靠逃避的智慧,用千百種方法逃避,并從逃避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在逃避中,會衍生出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逃避變得充滿趣味變化,因此逃避著也挺有趣的,在逃避中,你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冒險家,躲過人們的偷襲,暗殺,滿足歷險的快感,在心中塑造出一個魔法師般的自我,人就在這樣的逃避中不斷沉淪下去,困頓下來,但是依然開心的不能自已,變得失去一切,一無所有,并把自己美化成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的神仙兒,從而在根本上忘記了這樣頹唐的人生是需要改變的,魔法可以使一時的你受到保護,但problem所帶來的傷害,會毀壞你的其他的生命時間,直到最后不得不逃避人生。
使用魔法的樣子的確帥呆了,但霍爾到最后卻不用魔法了,逃避是無止境的,一個人再怎么拼力逃避,也無法跳出自己的身體,魔法是最沒有用的,雖然看起來帥呆了。
為什么看起來帥呆了呢?因為這樣的行為美化了大多數人逃避的心理。
使人們的逃避變得順理成章,理所應當似的,魔法就屬于開跑車逃跑,和步行逃跑都一樣。始終都是逃跑,但逃跑的更具有美感罷了。
不要常常使用魔法了,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教人們要做一個勇士,而不是一個魔法師。拿起刀的勇士,而不是一個用語言殺人的魔法師。
ps科學并不是魔法,杠桿定律還需要一支很長的力臂,才能用很小的力氣抬起重物,但力臂卻要劃出很長的路徑,做功依然與其他的方式恒等。
關于音色
為什么別人說你的聲音難聽呢?可是你明明聽到的是很好聽的啊!
但為什么別人還會那么說?你說話時的聲音通過骨傳到傳到耳朵里,你聽到的是這個聲音+空氣傳播的綜合聲音,你感覺真的很好聽,但幾乎每個人聽到的都是空氣傳播的聲音,那聲音其實并不好聽,就算你聽到自己的骨傳導的聲音甜美可人,但是別人聽起來你空氣傳播的聲音就是難聽的要死,你可以改變自己聽到的聲音,使它在空氣傳播中變得讓別人聽起來覺得好聽一些,但是你怎么會這樣呢?你首先是要考慮自己的感受的,所以你的聲音一直很難改變,除非做聲帶整形。
這就像是你始終可以感受自己對自己的愛,你覺得自己愛自己愛地真愜意,愛得很完美,也想讓自己所愛的人也這樣被愛,但是她感受到你的愛,卻覺得恐怖,血淋淋的可怕,不愿意接受你的愛,你想要改變,但怎么可能改變?你已經習慣這樣對自己的好,作為一個人首先就只能考慮自己的感受,自己愛自己的方式,自己喜歡,愛別人的時候,也會這樣做的,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比如被拒絕,這相當于聲帶整形,使你愛的方式得到了改變,于是她就漸漸的接受你了。
但我最佩服的就是相聲演員了,他們講究的說學逗唱,學別人說話的音色,學的竟然可以一模一樣,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比如張三說話是一種音色吧,他骨傳導聽到的聲音是A,空氣傳播的聲音是B,相聲演員聽到的是B,但是卻要學出一種骨傳導為C的聲音,通過C使空氣傳播的聲音為聲音B,但是他始終學不出聲音A,因為人和人的骨頭是不一樣的,
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辦到的,是怎么用不同的身體說出同一種聲音,如果可以用不同的身體,破除同一種孤獨呢?得到同一種愛呢?
可能他們的學聲音的本領也只是一次偶然達到的巧合,隨意模仿一下就像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孤獨感被破除,也只是因為一次次的偶然。
色弱的世界
如何讓色弱知道自己,從出生一開始看到的,接受的世界,就是不正常的顏色呢?
我是色弱,從小就是,也從沒有影響到我的生活,直到有天看到一個圖片介紹說,pic.a是我們看到的正常世界。我看到的正常世界也是這樣的。第二張圖片pic.b是色弱眼中的世界。可是我看了一下,覺得這不是我看到的正常世界,還有一系列的圖片,是其他有關眼睛遺傳病人眼里的世界。
我想如果是其他的有關眼睛的遺傳病患者看到圖片也會以為第一張pic.a是他們看到的正常世界吧,我們眼里的世界,從一開始就覺得很正常,如果是轉換成所謂的正常人眼中的世界,恐怕我們會覺得很不正常吧,我們看那些圖片,也能感知正常眼中的世界和非正常的世界,分辨起來根本就沒有問題,在色弱眼里看到的正常人眼里的色弱世界,也是不正常的,但在其他人看到的我們的世界,他會覺得我們的世界是一個糟糕的世界。
到底什么是正常呢?也許進化剛開始的時候,全天下都是色盲,因為色盲感光能力強,夜視能力強,對移動物體分辨敏銳,更適合夜間捕獵,當時的世界上可能所有人都覺得色盲的眼里的世界是最好的,那些能分辨七八種顏色的人總在草叢里奔跑被花兒迷亂眼睛而追不上獵物,他們也許很自卑呢?
二戰的時候,英國人就讓色弱,色盲當兵,因為夜視能力強,對移動物體敏感,所以總能成為最好的狙擊手,屢立戰功。
梵高是色弱的,他的畫,是他用色弱眼里的世界描繪出來的,但卻被一群正常眼睛欣賞了,膜拜了,拍出天價,人們對他的畫風進行賞析,評議,說他的畫具有濃烈的感情,深沉的憂傷,但是評論家們是用著正常人的眼睛看待一個色弱眼里的畫,從出發點就已經錯了,色弱畫家的畫,只有在色弱眼里才能夠品出味道,一群無知的人們竟然從他的畫里品味出他們以為有的東西,評論家們不知道只有色弱才有資格做評論,因為只有在與梵高相同類型色弱(紅綠,紅藍,綠藍之一)的人才能夠看到梵高眼里的世界。
所有的正常眼睛都是不能夠欣賞的,就像是色弱看正常人眼里的世界,比正常人眼里少了一些色彩,一些感受,說出的話,感知的情,總是少了那么一點什么,或者多了一些不知道的東西在里面。
是和正常人眼里的世界不同,在正常人眼里被賦予的意義,在色弱眼里就沒有那么多,色弱梵高的油畫,也許正是因為身為色弱的原因,所以畫畫時用料十足,才能畫出符合色弱正常視感的油畫,可是人們卻偏偏要說他濃烈的色彩象征著強烈的生命,也許在真正的梵高眼里,他不過是想要畫出一幅色弱眼里的嬌弱花朵,并沒有想要表達出什么生命力,也許他的水平也只是很一般的畫匠,不過是那一抹的色差,帶給正常人不同的感受,加之梵高自殺的經歷,坎坷的人生,都賦予他悲劇的色彩。
所以在人們的幻想中,梵高的油畫拍出天價,被后人稱道。
上學的時候
在后來上學時,我常常不去上課,在校外逛,在校外溜達。
被班頭看到了,我一時吱吱唔唔說不出話,但是班頭說了一句:
“穿這么少,冷不冷啊?”
我說不冷,但心里快感動死,
還有每天我都會在寢室睡過好多節課,睡夢里常常會有一個溫柔的男中音響起。
溫柔的觸感從我的光頭開始,美好的一天就這么到來了。
老師說別逃課了,早點起來吧。
我連連點頭,嗯,我起,再也不逃課了。
老師滿意,點點頭,走了。
心里再度感激,然后發誓以后再也不翹體育課了。
愛笑的好處
嘴巴里的細菌以厭氧菌居多,所以我們為了防止細菌滋生,腐蝕牙齒,所以以后我燜都要張著性感的大嘴巴,永遠半露牙齒,讓氧氣抑制口腔內細菌生長,要常常說話,睡覺,吃飯,都張著嘴,像個傻瓜一樣,君不見很多傻瓜,都有兩排潔白的讓人羨慕的大牙么?君不見只有愛笑的人,往往一直擁有潔白的牙齒,而那些天天嚴肅的要死的人,一張嘴就是口臭,
你發現了么?
可以不張著大嘴巴,但一定要心情愉快地愛笑,這樣牙齒才能夠潔白,不被厭氧菌侵蝕,我們的笑容更動人。
如果愛情里性是最神秘的,那么愛情最后的坦誠只有make love了。
但如果性不是最神秘的,最神秘的而是人的內心,那愛情最后的坦誠只是一個眼神就夠了。
兩種人
一個智慧但痛苦的人與一個愚蠢但快樂的人,到底是誰擁有真正的智慧呢?
智慧但痛苦的人,是不是他還不足夠智慧,所以才得不到快樂。
愚蠢但快樂的人是不是他把愚蠢留給了看客,自己卻得到智慧和快樂呢?
是不是愚蠢的人心中真的藏著大智慧?
如果智慧是用來追求快樂的,那么快樂的人就一定是智慧的人了?
如果真是這樣,愚蠢的人一定是快樂的人,誰更愚蠢誰也就更快樂,但是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不愿意愚蠢的生活,反去攀登智慧的荊棘巔峰,追求痛過之后的快樂?
是因為他們在愚蠢中已經找不到快樂了么?讀書可以得到知識,經歷可以獲得智慧,但得到智慧之后卻為什么一直身處痛苦呢?痛苦是為獲得更強烈的快樂而必要地隱忍么?
如果得到智慧是為了追求快樂,那就應該讓聰明人紛紛在得到智慧之后,變成蠢貨,天天笑呵呵地蹲在自家樓下嗑瓜子,聊天曬太陽,還是像老樣子,天天如此,但也樂意如此。
如高考,我是兩百分。
昨夜是高考結束后的第五天,因為這兩年,我在校時間一共不足五個月,并且在五個月的時間里談過了三個女朋友并勾搭無數小妹子,所以這兩年基本上等于沒有在學校里上過課,我的學習一塌糊涂,如果不是因為高一曾經很努力的學習過,恐怕我只能考兩百分了,盡管高一曾經很努力的學習過,我覺得也只能考個三本成績了,再多也就是2本了,但二本是我現在的奢望,雖然我并不想上本科院校,也并不想上學,只想當個裁縫,在BJ服裝學院里學一年裁縫,只想當個裁縫而已,其它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但就是想當一個裁縫。
我在家盤算著這次考試能考多少?大概是三本的成績吧?去哪里上三本呢?我真不知道,我很想去大西北上學,但估計假如報了大西北的三本,家里也不會讓我上吧。
所以我的三本成績應該可以帶我走一個差不多的二本了,
雖然我也并不是熱愛藝術,我就是比較喜歡看閑書而已,比較喜歡耍耍帥,裝瘋賣傻一下,今天媽媽回家了,她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孩子啊,我想了,假如你考了兩百分,你千萬別跳樓啊????
聽了她這話,我感到一股涼氣倒抽,雖然我從高二到現在三年沒用心學過習,但也不至于考兩百分吧,她這話真諷刺,就像是在諷刺我現在大不如前,把自己折騰的只剩下考兩百分的實力了。
但其實我早就不是那個為了自尊,為了榮譽,為了從排名上正數的人了,有人這么說,我并不在意,只是不習慣這么說我的人,是自己母親。
她說:
假如高考,你是兩百分,你就真的獲得了自由。
全世界的大學都是你的,你是全世界所有大學的旁聽生,假如你考兩百分,你就可以真的經濟獨立了,自己賺錢,你說過經濟上不獨立,人格上不完整,從此以后因為你考了兩百分,所以人格完整,經濟獨立,再也不用擔心什么了,假如你考兩百分,爸媽做的飯,就再也不用吃了,因為你常常抱怨它難吃,我也是。
假如你考兩百分,沒人可以阻止你耍帥,發展個人魅力,用臉吃飯,假如你考兩百分,你就可以親手改變你的命運,再也不用服從于任何人,每一個自己的決定全部都會變成你的人生,你的人生從此在你手中,與任何人在也無關了。
假如你考兩百分,你就真的解脫了,就當全家培養你進全市最好的初中,最好的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就為了讓你玩一玩,是來游戲人間的,你對不起爸媽可以,只要對得起你自己,你覺得值了,考兩百分也是好的,假如考兩百分,就沒有學上了,你想要去哪里都可以,依然可以學習,過你想要的生活,還提供給你相當于大學的基本生活費,只要你愿意,突然,我想該不會真的考兩百分吧,因為模擬考試我全都沒有參加過,也不知道現在的水平是什么樣的,說不定就真的考兩百分了吧?
如果真的是200分,我就可以去BJ當裁縫了?
我的生活一定會很有意思吧?在五秒鐘之后,我的眼睛充滿迷霧,如果當了裁縫,那就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兩百分?四百分?五百分?這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的生活只有在生活里,才能夠體味到。假如我考兩百分,我的未來將充滿變動,未來一定艱辛,但充滿樂趣。
其實我很向往用高分的心態過低分的生活。
2012年高考數學結束之后
我問皮鞋哥:“您覺得數學難么?”
皮鞋哥曰:“我身邊有人哭了,,,”
我又問:“你覺得數學難不難!!”
皮鞋哥曰:“難”
我說:“我覺得也是”
皮鞋哥回曰:“你沒哭就行”
這時我身邊一個女生哭著搶答了
:“皮鞋哥,我就是坐在你身邊的那個人,,,,”
笑
笑向人們傳達出親近,包容,友善的感覺,它是極富穿透力的語言,當走在人群中,看陌生人的臉,其實一直就是在尋找笑臉,笑是向熟悉的人傳達“我很好,不用為我擔心”的符號工具。
我們在親近的熟人們面前,其實一直就是在尋找哭臉。在笑臉和哭臉之間,還有一張面無表情的臉,人的情緒像一條河,緩緩流過這張平靜如常但內蘊豐富的臉。
平靜的臉,不想笑并不代表是心情不好,只是不愿意笑,有些感情并不適合用笑當作表達,那是感情,不是隨便笑就能夠有的東西,而且很多心情不好的原因,檔次太高,并不是懂得解決的方法,就能夠解決的,尋找哭臉而不得,轉而尋找默然平靜的臉,往往自尋煩惱。
笑久了,如果臉上的皮肉會很痛,這樣的笑就是假笑的一種,真的笑會讓大腦釋放多巴胺,緩和疼痛,起到鎮定作用,只有假笑,一笑而過后,什么都沒有,空空的感到身體和心靈的疲憊與酸痛,越是強顏歡笑,就越是讓人心疼,也許本來人的心是不痛的,只是因為不該有的笑,逼迫內心造假,才一點點落入圈套,如果開心幸福愉快,不笑也能夠得到快樂,笑只不過只是他們的副產物,與心情無關。
人畢竟不是笑一笑,就能得到快樂的。
夏大雨
夏天的時候,城南暴雨,城北微雨,同學約我出門,定點在城中相會,我坐車時和前女友聊qq,于是做錯了位置,竟然從城中坐到城南,當我發現的時候,僅僅錯過一站路,想到同學在上一站等我,便匆匆忙忙下車了,冒著大雨向回跑。
城北微雨,城南暴雨。
我在暴雨中快跑,濕淋淋,密集冰涼地水,嘩嘩點在衣領,外罩,耳朵,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我漸漸看不清未來。
街道上滿滿都是水和水的旋窩,它沒過腳踝,旋吸鞋底的花紋,縱使腳步輕盈,像蜻蜓點水,卻也難逃路人甲乙丙丁的命運,他們的命運是:水在鞋里前后顛簸晃蕩,下半身只有襠部尚且溫暖,大雨從衣縫沿脊梁流到google里,頭發像只黑章魚趴在光頭上緊抓不放。
全身上下幾乎都是水,這就是命運。
但我還沒有濕透,身上還有澆不息的火,依然保持著干燥,它使我有一種想要燃燒的沖動。
一滴唇上的水,帶回幾年前深夜冬天的記憶,不顧一切地狂奔,狂奔,就見她一面,看她一眼,不顧一切,眼睛看不到未來,但感知到她的皮膚,像水滴,涼。
轉過身,大腳落下,水把鞋深深地埋,是那個冬天刺骨的風,吹進今年的胸口,如今滿是眼淚,空氣快速摩擦氣管,產生灼燒般的疼痛,還好有雨水嗆進喉管作為中和,呼吸起來像是哭過殘留的淚。
我要去找她,我的前女友。
城南的積水,大約十厘米那么高,騎車過去的一刻,倒卷起兩條白色的浪,遠方還是看不清楚,像一層濃濃霜晶,我在所有人眼睛里狂奔,在他們睜大的眼睛里狂奔,他們眨眼的原因應該是我狂奔飛濺的水花險些落入眼睛。
我在一條街的記憶里飛奔,樹下的椅子被粉刷一新,滴答滴答露著玻璃的外衣,光滑堅硬,記憶里閃閃發亮,是我第一次等你的地方,樹下曾有男孩,在等你的分秒中,害怕有人遲到千年。最后你沒有遲來,但也不會來了。
我在一條街的記憶里飛奔,水下曾有的腳印像深海寶藏,踏開水面,可以看到一個個遙遠的故事,有多少雨滴落下了,就有多少個我在雨滴中落下了,匯聚成河流,從腳下水中倒看模糊的臉。
橋邊的墻上有面鏡子,幾年前,我站在它面前,練習和你偶遇,總有很多話想要對你說,練習怎么樣笑才會更迷人,可惜每次見到你,你都在低著頭,看自己的一雙白鞋。我笑不出來,說不出口,每句話前都帶著三分鐘的深呼吸,像是丟玩具的小孩,像是氣鼓鼓的河豚,像是等待花開的園丁,只想看你抬起頭,說上一句在普通不過的話,我就可以從你的一句再也簡單不過的話里,一直說到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可惜,我們總是沒有什么好說,永遠陷入尷尬的沉默。
過橋前,想起橋旁有一個男生,在那時就已經愛你愛了五年,他一邊喜歡著你,一邊和別的女孩談情說愛,但是五年過去了,他告訴我依然愛著你。當初我覺得我不會喜歡你,背地里嘲笑他太傻,沒想到今年已經是我的五年了,驚訝于你怎么會有這么大的魅力?讓一個個不錯的男生,愛你愛這么久,以至于讓所有后來遇到的女生,都成為替代,而不是取代。
在你不理我之后,這條路上布滿我的腳印,有單數的蹦跳,雙數的橫著走,豎著走,還有扭曲的內八,外八,我常常來這里看落日,想象你從這兒走過,也會看到這樣的風景,時間久了,就連路邊的流浪狗也已經吃了我幾年的旺仔牛奶糖,再見我也開始沖我搖尾巴了。
跳上彩虹橋,踩著帶有黃色,藍色格格的石板,想起有一年的夏天,你請我吃西瓜,我說不用了,在低頭的瞬間看到你的肚臍眼,臉紅的再也抬不起頭。
轉眼我已經來到你家門前,身上的熱氣一刻不能停,熱騰騰地竄白霧,在十分鐘后,感到衣服的厚重,走路時,每個孔都可以像撒尿牛丸一樣,頭上的章魚爪齊齊披在腦后,
我在門前打電話給你,在樓頂最高層打電話給你,看著遠處的十字教堂打電話給你,聽到隆隆雷聲望著天空打電話給你,想到了一首歌:《雨傘下的下雨天》
我看著你家的白色燈光,打電話給你,我遠遠的站在河堤上打電話給你,你沒有接下我一個電話,但你卻出來了,出門帶著圍巾,圍著半邊臉,挽著媽媽的手,用怯怯地目光看我,只是一眼,就閃回去了。
你穿著紅色的毛衣,打傘陪媽媽出門,做上一輛我不知道幾路的公交車,就在上車之前,你有看了我一眼,是你故意的?
我再三思考到底要不要上車,當車開動的時候,我已經追在車尾,不需要知道答案了。
直到車開過一站,我終于上車,但我并不看你,我從后視鏡上,看到你的影子,在車玻璃上看到你的虛像,從人們的眼鏡的薄膜反光上,看到你變瘦的反光,我不敢看你,但我知道你一定在看著我。
因為我已經滿身泥水,大不像幾年前你見到的我,假裝斯文,好像文質彬彬的樣子,你一定很想知道我為什么變化這么大,可是我就是不想讓你知道,就像不能讓你看我一眼那樣,不能讓你知道。
我想如果你看了我的眼睛,就什么都知道了。
我知道你一定在看我,看我怎么掛掉同學第十三和第十四個電話,以及未來的第十五,十六個電話,你也會很好奇我的手機鈴聲,為什么是你最愛的崔健。
我在心里暗自竊笑,笑你的表情在后視鏡里看起來很茫然,我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愈發開心起來,像是終于把你帶進一個圈套里所以洋洋得意。
終于,你摘下圍巾,才發現你不是她,她不是你,是我認錯人了
原來我只是跟著一個擁有你一樣眼睛的女孩,
現在好了,這車我不知道要開到哪里,我該怎么回去?
把同學的電話掛了27個,回去我要怎么交代?
半個小時后,在kfc里擰毛衣時,接到你的電話,你說:“我不知道你來了,對了,當時我在睡覺。真的太抱歉了!”
我說:“你,,真的,,,太可愛了”
濕透的感覺,真的很舒服。
蝦
在不上學的那段時間,我把自己的屋子反鎖,不和父母接觸,也不和任何能說話的,能寫字的,打字的,打電話的,能傳達信息的人說一句話,就這樣一個人在臥室里,不知道做些什么,一天天睜著眼睛就過去了。
有天,我爸敲我的門,本來我是很生氣,但聽說他把我兄弟帶過來了,讓我出門看看,于是好奇心大過了脾氣,慢悠悠地過二十分鐘,有氣無力的把門打開,我因多日未曾進食,皮膚青黑,體弱多病,顫抖地掃視一下,發現并沒有我兄弟,然后在低頭之后,看到幾只骨瘦如柴,頗有白石意韻的麻蝦,在水里跳的正歡,這貨真不是我兄弟,真不是我兄弟,不過我再消瘦下去,我就真成它們的的兄弟了。。。
然后就穿上衣服,在高考前抓麻蝦了。
蹺課
在高考后的一年里,我還是在市一高上學,學校后邊有一個建筑工地,但被閑置了很久,那里有一個大坑,在陽光下被蒸干了水,又在雨后盛滿水,前半年沒有什么的,只是后半年,我偶爾蹺課路過那個坑,大概路過了七八百次吧,竟然“偶然發現”那個坑里有小魚!!
隨著高考的到來,天氣越來越熱,我想萬一坑里的魚變成魚干這可怎么辦啊?!
就帶著幾個比較愛玩的哥們,提著塑料袋去抓魚了,想想天地不仁,想想有爹生沒娘養的魚兒啊,我覺得應該做些什么,帶著同志們,抓幾條魚,再折騰一會,考驗一下有沒有活的價值,最后放到塑料袋里,坐蹦蹦車去水庫,做一件比高考更有意義的事情,在車上,蹦蹦車老大爺很和藹地問我們塑料袋里有什么魚啊?~
我就說有刺兒咕嚕,黃頭兒,剌剌,角兒~
老大爺一聽,哇的一聲叫出來,逮那么多魚啊!!這么利害~!
我們幾個同志一起眉開眼笑地說:“是啊,大爺!!的確好多魚~!”
我們說給別人聽,好像是有三四種魚兒,事實上只有一種魚,它有三四種名字而已,到了水庫,十塊錢租條破鐵船,泛舟平湖,一邊歪聲邪氣兒地唱著歌,一邊劃水都劃同學身上,我們一起一人一只的把小魚們放生,突然覺得自己崇高而偉大,在這茫茫湖面上,開心的像個孩子,
下船的時候,突然想到這些在泥巴里摸爬滾打的魚,會不會只能貼著水底才能活命,它們是不是根本就不會游泳呢?就這么一下把小水洼里的原始魚都放到水庫里去,該不會因為不會游泳最后無休止的下沉而餓死吧?
想到這兒,心情變得很沉重,把想法告訴同學們之后,他們都笑我腦殘,
最后我也笑了。
上課生活
我同桌的生活是田園般的,早晨去騰訊網澆花,第二節課結束,上人人網喂泡泡魚,訓練寵物小精靈,到中午的時候,陽光正好,用來種菜,下午就可以采花,收魚了,晚上的時候偷點菜吃,他告訴我這叫陶淵明式的生活,幸福就在方寸間,我常常祝他:養花偷菜,喂魚喂狗,事業有成!~
如果你想到你所在的空間,是宇宙大爆炸時代開拓出來的空間,這里曾經是宇宙的另一面,曾經不存在宇宙,宇宙的邊緣曾經從這里掠過。
卸下過去的輕疼
時間一點點拉遠距離,我的聲音與我再也碰不到了。
就連當初呼喊地劇烈感情,在空蕩蕩的時間里前前后后蕩徹幾次,也已經聽不清楚了。
只記得我還在,依然在空間里回放,只是我聽不到了,是因為聽力有限的原因吧,只在夜深人靜,曉夢初醒時,才聽到如同困意般地吶喊,火光一現,轉眼撲滅,我知道有什么東西,被我忘在家里,可就是找不到了,我安慰自己說:“丟在自家,不算丟”
可就這樣丟在自己的家里,自己最熟悉,最溫馨,最安全的家里,丟在這里讓人心安,在我需要它的時候,竟然再也找不到了。
于是總有些心有不甘,但又能怎樣?無可奈何地做一些可有可無的夢。
那些感情都只發生在我身上,是所有的愛恨情愁,曾經把它當作衣服穿在身上,把它當作戒指穿在每一個指節,把它當作項鏈鎖在我心口,是皮膚上的刺青,是左邊的耳孔,是我的每一根頭發,是夜里緊抱的玩偶,從不曾分開。
現在是他們長進我的身體里了?還是不屬于我的年齡了?
我從未放棄過對你的愛,也沒有試圖抗拒對你的思念,只是時間潮起潮落,帶來泡沫,帶走故事。漸漸地,我的名字漂到海的盡頭,那是我看不到的遠方。
是我找不到相似的疼痛,足以證明充當我青春里活過的證據,往日,日日抵擋,今昔,惜惜不舍,突然卸去所有痛苦,生命輕的好像再無留戀了。
睡覺和做夢
如果不做夢,我覺得人會患上精神疾病,做夢是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因為從很多精神病人的癥狀表現上來看,他們多有嗜睡的癥狀,我一直對精神病人嗜睡這一癥狀很好奇,因為當正常人精神狀態不佳的時候,也會酣睡一覺,為什么精神方面出現的人,總是熱愛睡覺呢?
后來我知道,人在睡眠中常常能做夢,也許病人睡醒之后并沒有意識到在睡著的時候做了什么夢,但可能的確做夢了,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做夢了,因為夢具有滿足人心愿,需求的功能,只要病人休息了,睡眠了,夢在潛移默化之中,就已經在睡眠時對人的心靈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造,使人睡前和睡后總有點不同,但說不清楚,這說不清楚的就是夢滿足了人的需要,就一定對病情是有所緩解,因為有些精神病人總陷入:追求,斗爭,獲得,滿足中的追求斗爭圈子里,無法獲得,滿足,內心反復追求斗爭,因而成為精神病人,人的機體出于自我調節的需要,主動把睡眠擺放在病人的不正常特征里,所以精神病人往往都帶著嗜睡的癥狀。
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其實也就是日有所需,夜有所得。身體為保證人精神的健康,滿足人的需求,通過做夢的方式調節人的心理活動,改變人的潛意識,所以改變第二天人清醒時對人生的態度。嗜睡是人通過做夢調節內心的方式,夢是人體心靈自我調節的方式,我們正常人不都是心情壓抑的時候睡一覺之后就好了么?通過做夢,實現幻想,放縱情感,滿足欲望,釋放壓力,一定于人身心健康有益,所以看到一個抑郁的孩子,上課瞌睡了,請老師不要吵醒他睡覺。
但假如人不會做夢?也就失去了所有意識的游樂園,變得敏感脆弱神經緊繃,歇斯底里的,幸好睡眠把人生切割成一段一段的小小人生,每一小節都是一場情景劇,快速進入場景觸發生活,對于昨天發生的事情,忘了就忘了吧,能記下的記下也無妨,將來還是會忘的,遇到什么大事的時候,不要急,先好好睡一覺再說吧,夢可以幫你滿足你的小小心愿,過濾出故事主干以便看清未來,使你知道你想要追求什么?
噩夢使人驚醒,也是在告訴人們只有回到現實,改變生活,才能改變夢,噩夢驚醒是告訴你它無法滿足你的需求,只有回到現實,認真改變生活,才能得到夢里的小小恩惠。
順便說一下,人在睡覺時,身體里好像是有思想的,它不受控制,流入人的陰暗面,流入不被意識體貼的感情細膩地方,那種思想好像是有修復能力的,從皮膚表面進入皮膚深處,學館里外的每個纖維里,都是人具有修復能力的思想,它熱熱的,十分溫暖,所以在人中午睡醒時,身體由內而外的運轉暢通舒適,但在人清醒時,人的全部思想仿佛全都停留在皮膚上,應對所有人的眼光。
這到底是什么樣的感受呢?我想我還是要看一看書才知道,這是為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