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不愛我的人
感謝不愛我的人,有你們的不愛,所以才能毫無牽掛的走的更遠,尋找到更多的愛。
感謝有你不愛我,所以我漸漸懂得愛的真諦,明白了愛比被愛更重要的道理。
幸好你不愛我,我才不至于迷戀著你的圣光,忘記這世界上還有神秘奇妙的北極光。
因為你們不愛我,我能為自己著想,不用麻煩誰體貼我,我再也不用欠下什么人情巨債了。
沒有愛的時間里,我的時間不被愛占據,總能有機會讀書而且更有感覺,得到最美的啟示。
因為沒有愛,我可以冷靜的剖析一切人,不用顧及任何人的感受,雖然會常常感到寒冷,但這才是真實的世界,它因為沒有霧氣所以看得更清楚。
我不會因為愛,而身不由己。
無愛的靈魂,如脫韁野馬,開闊,毫無羈絆,目空一切,雖然居無定所,有一份難為人知的苦苦孤獨,卻是值得的,就算再鳥群里,鳥兒也是彼此孤獨的,自由的代價是用大一點的孤獨,取代小一點的孤獨。作為自由的代價,值了!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小孩都一樣,但你見過有哪兩個老人是一樣的?只有無愛的孤獨,方能塑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在愛的圣光下,沒有人可以遠走。
感謝不愛我的人,因為你們我的思想才得以成熟,因為你們我才有時間胡思亂想,因為你們我才會走得更遠,無愛使人眼窩深陷變得深邃,無愛使人心靈充實,不必再藏著淚把逞強說成是堅強。
是會退,但痛的長久。
從我第一次被拒絕那次慘痛記憶開始,已經過了無數次愛與被愛的風霜雨雪,雖百煉成鋼,快成一代情圣了,但也飽受負面情緒的摧殘,有時一陣似曾相識的小風兒,就足以讓人淚流滿面,我常常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痛可以痛得那么深刻,那么長久?
我猜想是因為負面情緒,活動范圍處于人的腦干附近,所以產生的興奮具有影響心腦功能的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臟,讓人痛苦的血壓忽高忽低,欲生欲死,帶給人難以忘記的心靈體驗,并且強震過后余震不斷,凡是與痛苦體驗有聯想的感情,都會常常喚醒關于曾經痛苦的那次震撼的恐懼,每一次痛苦來襲都能撼動心靈最深處的記憶。
所以痛總是教人痛徹心扉,但是快樂就不一樣了,它大多受控于大腦皮層,屬于高級神經活動,快樂是需要一定理解力才能得到的美好心靈感受,這就是為什么調查說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快樂,也是為什么農村人口自殺率偏高的原因。
高級神經活動就好比是你算了一道高數題,算過了也就算過了,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你也記不下來,人們常常能記住悲傷的音樂,但卻記不起一個簡簡單單剛剛發生的笑話,快樂開心屬于高級神經活動,所以快樂總是被一笑而過,痛卻恒久遠的保存下來,我們對負面情緒,念念不忘,記憶深刻,是因為它可以動搖我們活在世界上的信念,是因為它強烈的威脅到我們的生活,作為剛開始是動物的我們,為了生存下來,千百年的演化是我們對痛不得不記憶深刻。即使在另結新歡之后,這樣的記憶依然會常常存在,影響到本該正常的生活。
好了傷疤忘了疼的原因是:痛使人活得深刻,“深”是深入腦髓的“深”,人們為了活的深刻,不惜針穿,紋身,那種痛的感受,似乎能讓人聯想到愛的深度。人們狂熱的追求痛,痛使人自以為活的崇高,滿足犧牲的神圣之感,痛的瞬間會常常使人聯想到贖罪,懺悔,痛過之后的人,總是以為自己心靈得到了無比的精華,變得純潔寶貴。痛并快樂著,它的疼痛使人感受到現實的冰冷堅硬,讓人明白自己還存在,即使疼痛,也比快樂深刻,它更容易上癮。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曾幼稚的以為假如我把悲傷痛苦的事情向人傾訴,說上一遍,就會加固悲傷痛苦在心中所處的地位。后來看書的時候,我發現有一條神經從喉嚨一直聯通到心臟,人說話會影響得到心臟的活動,也正是因為它的存在,自從有科學依據支持著我就再也不把悲傷痛苦對誰傾訴了,我以為這就像是說了一遍,它還是我自己的故事,沒有人能幫助我,反而又害了我,加深我的痛苦悲傷。但是沒過多久,我又發現人在閱讀,思考的時候,咽喉的神經也在接收傳遞信息,只要人在思考,它都處在跳躍的狀態。看來就連想一想也是在強化痛苦悲傷的存在啊,既然是這樣,我也無所顧忌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什么開心就玩什么,瘋狂發泄一下,之后才發現根本就不需要有什么自制,開心了就好了。這僅限于我的個人經驗,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方式呢?
人在長大之后,痛會一直存在,直到最后你已經習慣著痛著瘋狂,痛著玩耍,痛著開心,痛著當新娘,痛著當新郎,它在呼吸里,眼神里,心跳聲中,取代全部人生,但并不剝奪生命的自由,痛完全占據了人,它就懶得發作了,變得可有可無,你已經習慣它的存在,少了它似乎生活就沒有了敵人,變得空空蕩蕩不再真實存在,需要這樣痛著感受世界的溫度,其實痛和懶惰很像,懶惰在人勞動時才會樂于出現,并受人歡迎,但當人一旦清閑下來,沒有人愿意懶惰著,痛在人抵抗它的時候才有意義出現,但當人一旦化身痛苦,被痛取代,自然也就不再有痛,快樂將成為主旋律,但沒有人愿意永遠快樂,膚淺的活就像沒有活過一樣。
情緒,外在,性格
我認為個人的情緒會影響到他的生理特征,使他們發生改變,情緒可能會像激素一樣激發某些人體器官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個體的生理特征,也許會把隱性的性狀激發為顯性,如果情緒得到釋放,也就逐漸趨于平靜,可能那些特征殘留在身體上,也可能跟隨著感情的逝去,漸漸消退不見,
一個人的情緒如同后天環境一樣,像環境包裹著人的所有思感,帶給人對眼前世界的理解,品味,那是屬于一個人的獨特生命體驗,相同的種子在不同的環境中長成后的特征也不一樣,外界物理環境對人產生影響,像水土氣候直接的對人產生影響,也通過人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勞動,在勞動中影響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系環境可以帶給人不同的生命體驗,情感經歷,就像我們學校門口有一條河,每當我路過它的時候,總會有一些與詩情畫意有關的聯想,如果沒有這條河,我想也就沒有現在的我以及為它寫的詩文了,它的存在決定我的感情,
環境包含著關系環境,它們對人絕對是有影響的,而且沒有人可以離得開環境的影響,或好或壞的影響取決于自己的思想方式。比如據說清代妃子的平均壽命為31歲,比民間受苦受難的婦女鐵定短命的多,有寬宏大量丈夫的妻子比有小肚雞腸男人的妻子要年輕,壽命也相對長壽,另外有研究表明,那些在單親家庭成長的孩子,比雙親撫養長大的孩子在成年后要矮小的多,據我分析是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家庭成員,家庭結構不穩定,容易在外界壓力下產生較強的心理危機,單親兒童相對缺少生活支持,缺少存在感,缺少安全感,于是保持著對外界抵觸,防御的心理,寫在基因里的天生本能,自然策劃出新的成長方案以適應外界的危險環境,于是就以先性早熟,催生肌肉,大腦發育,趁早面對生活的壓力,使人雖小而全,發育成一個小大人,這是人身體不得不采用的下下策,采用這樣的策略可以使單親兒童在同齡人中縮短青春期的年限,較其他正常兒童首先獲得資源,使人早慧,身體比同齡人更為結實,骨骼也成熟一些,與同齡人競爭中可以處于優勢,增長人的存在感,挽救處于劣勢的地位,活過幼年時最艱難的青春歲月,不再有那么強的危機感之后,人已經因為性早熟過早而不再長高,只能內增高了。
談到這里,我都是在講環境,沒有說過情緒,其實情緒就是一種環境,像烏云籠罩在人身體周圍。
一種環境中自然有十幾種屬性相似的情緒,單親家庭(環境)里的情緒,完整家庭(環境)里的情緒,都是因為環境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緒。身處什么樣的環境里,自然也要難免帶有什么類型的情緒,感情。所以環境真的會影響到絕大多數人,但是少有幾個人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精神哲學,不管身處怎么樣的環境中,都可以圓潤飽滿的使自己改變,做到快樂始終如一,他們有這樣的精神氣質,處世哲學,是一點點歷練出來的,如果沒有相當的悟性,可遇不可求的際遇周遭,就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雖然這樣的人不一定有著花樣青春,但一見之后他的姿容風度令深陷迷霧中的人傾心向往,也許歲月已經在他的臉上雕琢出深深淺淺的故事了,可是我更愛他的皺紋,那比他年輕時俊秀完美的臉還要美上幾萬分,雖然他已經不再純凈,但依然高貴,純潔并不意味著高貴,高貴也不是純潔,像歌德七旬愛上一個女孩那樣,比初戀更純凈,比初戀更高貴。
每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總會發現自己的眉毛亂哄哄的,甚至連頭發也分叉,毛孔變得粗大,但只要我心情順暢,就算衣著隨意也難掩青春獨有的光彩,任誰看了都會多看幾眼。
但是這幾年見過的人太多,我的心對人也越來越刻薄,原先厚嘴唇也變薄了像兩把刀,時刻想要宣戰樣,張開嘴就有要殺人的感覺。這幾年心情也不是太好,所以漸漸皮膚青黑,全身好像烏煙瘴氣的一般,為了維持外表的美,我很少生氣,常常看閑書,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探究感情的秘密,在改變中守護著我的心靈美,因為我常常在想只有我心靈足夠美麗,我的外表才會隨之變得美好,還是希臘的那句話,像隨心轉,心隨像轉,王爾德曾說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毛姆也曾說過“他們都太丑了,但是還不知道用美德補救自己的丑陋。”
我常常認為有什么樣的心情,我就會跟隨著心情常常做出什么樣的表情,就連做夢也是。
常常猥瑣的人,不知不覺也就變得猥瑣了,心靈荒蕪冷漠的人,就連神情也在漸漸變得冷峻了,
面部也就那幾塊肌肉,幾塊肥肉皮了,反反復復在社交中被人拉扯揉合扭曲,不斷變形,重復一種動作之后,天長地久,隨時間用進廢退,因為情緒的長久影響,而改變了人外貌。
想想看當你試著假裝一個笑臉的時候,再假裝一個吧,仔細感受下,此時的心底是否也會燃起一小朵歡愉的火焰,轉瞬即滅,火光一現的感覺,你是否也從中感受到一種喜悅的態度?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在做其他的表情時,內心情感也在跟著表情做著相應的變化,難道不是么?
當你融入一個群體里,群體的情感也在影響你的情感,你會因為群體的屬性,產生相應的情感而變成一個你并不熟悉的陌生人,你與笑的人談話,必然要回笑,必然要帶笑,與哭的人對話,有點人性的怎么著也要帶著沉重吧?與小孩子對話也總是帶著天真,與低檔次的人交流,也只有使用低檔次的語言,行為,才能有交流的意義,不然談話又有什么意義?不知不覺得人就在生活里被改變了,經常處于一種環境中,感受某種情緒,做出某種表情,久而久之,內心被潛移默化成所屬群體需要的、大多數的、人,難免要身不由己,成為當初少年并不想要成為的自己。
發生在群體中的事件,常常改變人的心理,心理的改變也可能會改變激素的配比,激素配比的改變使人的身體特征也在改變,我記得有一個同學,在練過散打之后,竟然長胸毛了,他告訴我親朋里沒有人長胸毛。
人的身體是很奇妙的,也許猜測的也是對的吧,我的猜測是從生活里一點點感受,拼接,論證出來的,對于我來說這是對的。對于未來,就讓科學家們論證吧!
雕刻
一位雕刻家,得到一塊上好的玉石,透過玉石淡淡發光的紋路,他看到石頭里困著一位佳人。
佳人的眉目雖然看不真切,但朦朧飄渺,深情款款,蘊藏著低回婉轉的哀怨情愁,憑直覺他已經知道這是一位玉中美人,發誓要從玉中把她琢磨出來,耗費十個月,窮盡心血,一點點把它剖開,細細琢磨得到玉雕的美人。
功成之后,雕刻家很是歡心,與自己生活十個月的玉石,終于脫胎成人,他深深的愛上自己親手雕琢的佳人,每天都站在它的面前,仔細端詳它的美貌,它的神態。
他會像羅丹那樣回答別人:“她就在那里,我只不過幫她去下了多余的衣服。”
長時間的審美,使這位天才的雕刻家,在玉雕的美人身體里卻又看到一位佳人,像第一次初見玉石佳人那樣深深地迷戀,靜默數月后,拿起改刀,在佳人臉上劃下第一刀,這是創造美的第一刀,也是毀滅美的第一刀,佳人已經死了,她身體里的另一位美女在十月之后,在雕刻家手中的最后一刀里醒來,在他眼前,眉目含情,語笑嫣然。
它好像是有靈魂的,見身旁的玉屑,便只好把眼睛轉向一邊,像第一次那樣,雕刻家愛它十個月,看到它的身體里,有另一個更美的存在。
但他不忍下刀毀去自己心愛的人,當找到第一刀的落點,就忍不住地改刀的旋律,又是十個月,得到佳人,又是十個月,毀去佳人,又是十個月循環往復,卻再不見石中美人,她已經香消玉損,
成一焚香屑,隨風去了。
佳人如夢一場,轉頭成空,追求現實的人,只能落入無盡的虛無,雕刻的并非是佳人,是最后無窮精美的心,雕刻家的心是一塊美玉,脫胎自對她的幻想,琢磨人心,愛得久了,琢磨得久了,就不再是他了。
美男滅絕論。。。
為什么現在美女很多,但是帥哥越來越少了?甚至在學校,社會上見到的都是丑陋的男人們,卻不見姿容姣好的美男子?
魏晉時期,常常流傳著關于男色的品評,竹林七子的阮籍,嵇康,都是俊美異常的男人,宋玉,潘安,蘭陵王,聞太師,張良哪個不是面柔心壯的美男子?文人雅士好辨人氣韻,比如什么林下之風,煙云水氣之類的,現在哪個男人還有什么氣度?凈是一些烏煙瘴氣,煙花柳氣,銅臭氣,滿眼污濁看這個世界,就連這個世界也污濁了。我常常在想,為什么美男子越來越少了?曾經才貌雙全的男子不是很多么?怎么現在就少了?
我分析了一下為什么美男少了的原因,就先從他們的生存環境上來說吧,因為是美男,他外貌上得天獨厚的優勢,總能被人記下,便于在關系環境中傳播而毫不費力,所以更容易接觸大范圍的人,遭遇更多的敵人和朋友,美男子沒有歷史積淀,不曾經歷過生死決斗,因而更容易被人們低看,遭到同類的攻擊,得不到男性們的信任,攻擊挖苦刻薄大多來自同性,在同性中,攻擊和崇拜異類是人的本性,美男剛一出場就被定罪(罪名是:引起大多人注意,動搖當權者被崇拜的地位),更容易遭受打擊,而不是受人關愛,如果美男風頭太盛而沒有什么底蘊存在,沒有誰會愿意讓他長久活躍,將他打入深淵,甚至得不到一絲關愛。因此他們常常得不到信任,也不會太信任他人,游離于背叛和信任之間,變得脆弱不可靠,這樣的性格在群體中表現出來之后,更加深美男的在群體中不被人信任的程度,因而美男游離在權力之外,變得可有可無。
美男在小的時候,就已經嶄露美男的潛質,是俊俏可愛的小正太,從一開始他備受寵愛,容易認為愛與幸福是他與生俱來的,是不需要通過付出,努力討好他人也能夠得到的,所以美男成長為人之后,很少懂得付出,又因為他進入學校,進入社會,需要與人相處,一時間缺少父母,親人的關愛,一切都要自己負責,缺少關心照顧,而變成吸血鬼,因為沒有人給與他大量的愛與能量,他對愛的需求太過于強,強制壓榨人們的愛,會讓人喘不過氣,無法適從,但是他依然缺愛,寂寞成災。
活不到大多數人的世界里,因為美男子從小受關注,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把一些屬于外在的東西,打小就活進人的生命里,常常會表演欲很強,自尊心,虛榮心強,因此他們表演的很堅強,但卻不輕易表達,這對人心理健康也不好,不利于美男的成長。
雖然屏幕上的美男們一個個如花似玉,陽光青春,一個個都是人來瘋,近仰亮,高大全,看起來很美,被帶上無數光環,但真的是這樣么?現實中他們并不是那樣的美好,傳媒輿論作為對比,他們的缺點被挖掘,放大傳播開來,生活沒有隱私,被強加上無數的對與不對,他們變得糾結迷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讓人們滿意,讓自己快樂,在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在將自己封閉,弄不好還會患上精神分裂,妄想癥。
他們的生活被迅速廣播,自己以為隱私不再受到保護,思想也在被傳播,能夠被人瞬間看透,生活中嚴重缺乏安全感。
所以美男的心理健康往往不容樂觀。沒有好的心理,怎么會有好的身體,沒有好的身體,也只有死了,所以美男在不斷減少,因為是美男,幾乎所有的女性在一開始就會用心底預留的印象對他進行覆蓋,誤以為他戀愛多次,有豐富的經驗,以至于從來都找不到清純的女朋友,也難以找到真愛,就算遇到真心愛他的人,對方也會因為美貌而缺乏安全感,漸漸影響到兩人關系,他始終帶給人一種可能離她而去的感受,一個黑箱子和一個白箱子,你一定認為黑箱子更沉。
一個丑男和一個美男都對你說我愛你三個字,你一定認為丑男的愛更珍貴,會以為美男的愛因為說過太多已經廉價了,但你不知道美男每次重新相信愛,需要多大的勇氣,被你輕輕一推,煙消云散了。
因為俊秀的外表,輿論的不正確導向,將美男子一步步推向風口浪尖,在美男子心中,他所接觸的傳播媒介所塑造的美男形象都是獨特的,完美的。他會以為自己也應該是完美的,加上家庭慣養的原因,從生活中印證的結論都紛紛指向自身的完美,他認為自己應該得到眾人的寵愛,但是說到底,美男也不過是一個人,一個人而已,沒有誰能無緣無故的得到寵愛,如果不奉獻些什么,根本得不到什么與愛有關的寵愛,除非對他別有所圖,比如要他的腎什么的。
無法得到寵愛的美男,因為缺愛,會像小孩子一樣極為幼稚,大喊大叫的,做出像漩渦鳴人一樣的事情,為得到關注,得到類似愛的眼光,他們越來越不正常,但內心卻是認為自己完美的,為彌補內心與外界對他評價的差距,他要為自己的不正常來尋找理由,來解釋自己到底是為什么?循環往復的發生內心與外界的摩擦,尋找的理由也會越來越多,當借口越來越多的時候,生活已經被自己打亂的不成樣子了,由于尋找借口,也是鍛煉思維能力的方式,與眾不同的原因,成就他與眾不同的思維,久而久之美男的思維也異于常人,更是難以忍受,更是難以與人相處。
美男總是因為自己的美貌而早熟敏感,腦子不笨就是在該學習的時候不學習,不思進取被中考,高考淘汰到技校,高職高專,被社會淘汰到殺豬賣肉,開公交車。
因為偶像劇塑造出一大批真善美的花美男,不小心看了偶像劇的現實花美男把現實和電視混淆,因而產生心靈潔癖,無法忍受周遭骯臟異常的環境,急于逃脫自我,躲避自我尋找真善美。
我知道某省里有一個學習還不錯,長得乖巧可愛的男生,他的父母死了,于是一冬天沒有下床,竟然餓死了。竟然餓死了?我的天啊????
所以生活里的很多美男,在精神心理上不健康,在生活上得不到支持,在人際交往中處于劣勢,在追求愛情中得不到愛情,并且狂妄自大,清高自卑,他們沒有生存的余地,所以沒有來源沒有去路,美男會越來越少的。
我覺得美男少的原因一定還包含著進化的原因,在遠古蠻荒時期,當時的生產力低下,自然環境惡劣,人們不得不同大自然作斗爭,現代的科學技術已經證明相貌俊美的男子的小蝌蚪更有活力,美女的生育能力更強一些,所以人類族群為了與大自然作斗爭,不得不采用人海戰術,種族里死去一批人,就要再產生一批人,為讓族群更加壯大,俊男和美女結合在一起誕育很多孩子,填補犧牲的空白,人類有一段相當長時期的野蠻歷史,盡管當時的人們并不知道什么活力之類的,但人人都偏愛美色,就為種族的發展做出貢獻了,后來的社會為母系社會,在死亡壓力很大的過去,領導者女人們選擇美男可以達到多產多育,生養出更多的人,有利于族群的壯大,發展,在種群斗爭中因為人多,處于不敗的地位。
但是后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父系社會確立正統地位,時代已經改變了,變成男人選擇女人的時代,人是追求美的生物,雖然不知道什么科學,只要愛美,他就選擇生育能力強的美女當作自己的老婆,選擇一個生育能力強的女人,來完成使命。男人們只要肯安心勞動,只要肯付出的男人都能最后得到女人,女人因為身體素質的原因只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作為男性附屬品存在著,所以女人成為被選擇的對象,而男人們無分美丑都被保留下來了,在歲月里女人被男人選擇,一代一代過去了,美女越來越多了,但是美男卻越來越少了,美男們因為競爭不具優勢,被踏實能干的居家男人超越了,于是美男越來越少,找不到對象,逐漸從人類基因池中被清除。
美是特立獨行的罪,美男,美女是帶著被同性們強加的罪活在世界上,如果只有一個美麗的人,要么他將被崇拜,要么將被攻擊。但頑固的老人們,舊勢力怎么會把被崇拜的權利拱手相讓,一定會誓死確保它不落入別人手中,無論是不是美男。美男在族群里一旦有進取心天生就是被攻擊的對象,寡不敵眾,他必不能勝,我們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丑男們勝出,美男遭遇進化的淘汰,俊俏的基因被一代代清出基因池,留下的全都是些丑八怪男人的基因和性別為xx時為顯性的美女基因。男人們已經不能再看了。
因為社會進步,生產結構改變,不再需要生育活力高的美男們來承擔繁衍使命了,丑男們有足夠多的物資可以支持美女,孩子家庭的生活,為她們提供保障,自然她們也樂意投向富有的懷抱,丑男作為物資的擁有者,可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具有強大生育活力的美女們,就這樣一代代地,女人們被選擇了,變得妖孽美麗,男人們選擇她們的同時也在選擇自己,于是美男越來越少了,張藝謀在拍攝山楂樹之戀前,尋找男演員發現竟然沒有好看的男演員,一時很尷尬,覺得快不能開機了,就抱怨說“難道現在的社會,就沒有漂亮的男人和漂亮的女人結婚,生娃娃么?”
一言難盡,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社會,進化心理無處不在,美男作為一種畸形的美好,一種另類的存在,他越來越少了,尤其美男本身也有問題,美的最高境界偏向哲學層面,對于有性的愛他們不再追求,反而有大量的美男子同性戀,美男子同性戀發生的可能要高于相貌普通的人,另外有研究發現相貌俊美的人對待事物更為客觀公正,我想這也是美男子們被欺辱傷害的原因吧,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帶著一把名叫偏見的劍,見人就先砍上幾下,讓他變成自己希望的形狀,之后再交流,又扯遠了,
美女是父系氏族的產物,丑女是母系社會遺留的產物,美男是母系社會殘存的活化石,丑男是父系社會的私有物品。看現在這個情形,我對美男基本上沒有什么期望了。
該怎么回答呢?
男孩從小行為端正,學習優秀,處事完美,后來他突然改變了,變得討厭一貫正確的人,變得討厭一貫完美的人,他自己也自甘墮落,行為偏激,學習下落,處事冒險沖動。
就在這時,一個一貫正確的女孩,一貫完美的女孩,她卻愛上他,接受他的冷漠,無情,為他默默守候男孩無視她,不理睬她,不想多看她一眼,因為她完美的令他惡心,只一心覺得虛假。
她卻告訴說:“我并不完美,我是一個一慣犯錯的人,因為我愛你。”
我很想知道他是該要怎么回答呢?
如果是說我不愛你,那個女孩始終不完美,男孩兒就應該愛她,如果是說我不愛你,就說明了他是喜歡一貫正確的人,如果是說我愛你,她也就達成目的,心愿是被完美了的,于是他就不該再愛她。
我很想知道他是要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只走了一路
我有一個同學,他身高178cm,有陳坤的眼睛,鐘漢良的唇,在上學期間,鬼使神差地就按戀上一個女孩兒,不知道怎么回事學校里有那么多的人,他就是糊里糊涂莫名其妙的就戀上一個“普普通通,相貌平淡”的女孩子。
據我所知,除了考試的時候,他們會在相同的考場以外,我同學和她沒有任何交集,也從未有過聯系,甚至在剛開始的時候連名字都不知道,就跑著告訴我她的名字叫“小青”,只是因為她在校食堂點一份菜,菜名字里有青字,后來小青兩個字被他二合一言“情”。我們幾個朋友們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只好以小青稱呼同學心中的那個她。
他對她一無所知,但還是不可自抑地愛上她,仿佛像著魔一樣,每當看到小青即將要來的時候,我同學就會一臉淡然,旁若無人,自顧自地從我們幾個里走脫,在他眼中只為小青留著一大片虛幻的色彩,裝點他黑白膠片般的生活。
我同學喜歡打羽毛球,在打球的時候,看到小青來了,他就奮力扣殺,連連壓的我喘不過氣。
與我在一起時,看到小青款款走來,他就會非常可愛,要么故作深沉,要么就批評教育我們幾個,而且說話聲音變的倍兒響亮,直震得耳朵疼,我們識相的都知道有情況,一口一個爺的供奉著他。就為了讓小青聽聽看,好塑造同學的光輝形象,與小青有關的事情發生了上百件,但是一件有進展的事情也沒有發生在二人之間,我們幾個兄弟對他這樣的情況都快要看不下去了,他們盡管不認識,但天曉得是有多浪漫,每天都要在她背書的時候,跑到樓下打羽毛球,就是為了讓她看的,短短時間里他幾乎認識了所有小青班里的同學,買畫冊給小青的同桌看,寫故事,畫畫給她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如果我是小青,我的生活里一定充斥著關于那個男生的所有故事。
故事發展一定要是安排兩人有一次見面的機會,才不辜負觀眾的期望,的確有那么一次,他們兩人有了感應,記得那一天下了一場雨,上天安排他們見了面。當時他沒有打傘(某君鼓吹男人不打傘,打傘不男人,其實男人不打傘就是為等有心人為他撐傘),他低頭走路,看到一雙象牙白的女鞋,還有一蓬在濕淋淋地面倒影的雨傘,抬起頭卻發現是她和她的傘,兩人走過短短一程,宏志樓到寢室樓的兩百米,后來再也沒有見過兩人發生過什么了。
我沒有見過他伏在窗前守望她的方向,我再也沒有新的繪本畫冊看了,沒有他寫的新鮮原創小故事,還是和我打球,不過我已經再也沒敗過了,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就連學習也一落千丈,應該是他們都在一個考場的原因吧。
小青在我同學心里出現的時候,滿足了他關于美的所有幻想,她的模樣他雖然看不清楚,但一顰一笑俱是他的地震,牽動著他的心,撩撥少年心弦,彈奏出一曲曲動聽旋律,小小插曲圍繞在他的生活里,每一天都像冒險,是屬于他的故事,藏在后花園的花叢中,是他最珍貴的幻想,他可能常常在心里與一個她那樣的姑娘對話,看到山要告訴她,我看到了山,于是心中的女孩瞇起小眼睛側頭一笑,看到水也要這么對心里的女孩說一句,我看了水,幻想中的女孩,她的表情也溫柔如水了,可能是因為他太孤獨的原因吧,可能是因為男生心里總有一塊同性不可能撫慰的柔軟,他從小青的身上幻想出一個女神,活在他的心里,他默默地死去活來地愛著她一學期又一個學期,如果不再愛她,過去的人生仿佛成為空白,他心中完美的女孩兒,脫胎于小青,但卻不再是她了,她的美被過分雕琢美化成為了一個并不存在的人,就是他心中的那個女孩,就像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只是為了一個不存在的人。
他愛上自己的幻想,像石匠愛上親手鑿出的石像,木匠愛上剖出的木觀音,讀者愛上心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到最后滿滿愛的都是自己的完美幻想,他就算是得到小青,我想也不會是永遠的愛情,只有永遠的愛著那個幻想,并將永遠地一直愛下去,直到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