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6章 李庭芝就義殉趙宋 張世杰圖存據廣州(下)

  • 太祖令
  • 背砍刀詩人
  • 4090字
  • 2020-08-30 06:51:38

德祐二年七月,元軍渠帥阿術請求元世祖赦免李庭芝焚燒詔令之罪,再次招其投降,并將天子詔令一并送來,李庭芝拒不接受。此時益王趙昰自溫州派遣使者前來,以少保、左丞相職務召回李庭芝,命其南下勤王,復興宋室江山社稷。李庭芝得書喜極而泣,遂令朱煥駐守揚州,自與姜才率兵七千人趁夜突出重圍,沿江東進至海,欲向南行。前至泰州,遭元將阿術率兵圍剿。朱煥其后以城降元,驅逐李庭芝部下將士妻子兒女到泰州城下,副將孫貴、胡惟孝等難舍妻子兒女性命,于是開門投降。李庭芝聞說有變,跳赴蓮池,因水淺而未被淹死,于是被擒,送到揚州。朱煥請示阿術道:“揚州自從用兵以來,蒙古將士尸骨滿地成堆,皆是李庭芝與姜才所造成者,不殺此二人,何以面對蒙古勇士亡魂?”阿術回思此言有理,于命殺李庭芝與姜才二人。李庭芝就死之日,揚州民眾無不傷心流涕,咒罵朱煥。

六年之后,乃至元十九年,因南宋遺老遺少反抗不斷,元朝中書省奏請皇帝將瀛國公趙?遷居上都,元世祖批準其議。趙?乃自中都復至上都,時年一十二歲。至元二十五年,瀛國公趙?已滿十八歲,元世祖詔遣趙?入吐蕃,學習梵書、西蕃字經。元代高僧釋念常所著《佛祖通載》記載:“宋主以王位來歸,學佛修行。帝大悅,命削發為僧寶焉。”是年十二月趙?啟程,從脫思麻進入烏思藏。趙?出家學佛之地向稱土番,即如今西藏同也。其后漢文史籍之中,再無關于趙?記錄,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蹤跡。趙?十九歲到西藏喇嘛廟里出家,得法號“合尊”,此后為忘卻曾經傷心之事,潛心學習藏文,不問天下之事。不數年趙?已在藏佛界暫露頭角,將大量漢文佛典譯成藏文,并曾任薩迦大寺總持,成為西藏佛學大師,四處講經、潛心研究佛學。其所翻譯《百法明門論》、《因明入正理論》,皆在扉頁自稱“大漢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寶”,被藏族史學家列入翻譯大師名單,成就一段歷史奇事。

趙?結局不見諸史書,只在《佛祖歷代通載》漢文版里提到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于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由此有人認為瀛國公是被賜死于河西,亦有人以為“賜瀛國公”本是官名,非被賜死之意,且“詔僧儒金書藏經”,朝廷禮遇之意,乃屬善終。元英宗至治三年,宋恭帝結束喇嘛生活圓寂亡故,終年五十二歲。共孩提時代四年,為帝三年,為瀛國公十一年,在西藏為僧三十四年。七歲離開臨安,十八歲離開上都,其間再未踏入中原,以及那思牽夢繞的江南故鄉。有閑人所謂,宋末帝一如當年被其祖宗趙匡胤所擄往開封之李后主,一同歸于憑欄小樓,“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悵然瀟涼;或是一如先祖宋徽宗趙佶,在五國城獨覆冰雪,終歸于“踏花歸去馬蹄香”之黯然追憶。兩代宋朝亡國之君皆為歸虜,一個在北海經歷風霜,一個在西藏枯燈誦經,應是因果報應,冥冥中乃是李后主刻意之為。說話人卻謂,其實不然,其實不然。宋恭帝一生未作惡業,何來報應?且最后歸于佛祖而得善終,正是趙匡胤當年結束戰亂、統一華夏之絕大福報也。

按下恭帝趙?不提,復說流亡皇帝端宗趙昰。趙昰乃是宋度宗庶長子、宋恭帝長兄,累遷而被封為建國公、吉王、益王等稱號。西元一二七六年,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元軍攻克臨安,恭帝和太皇太后謝道清相繼被俘,被元軍押送北上。就在臨安城投降前夜,皇宮內亂成一團,諸皇室諸王、內侍、嬪妃、宮女各不相顧,或逃或死或降。益王趙昰時僅七歲、廣王趙昺只有五歲,二人藏于深宮,見身周內侍及宮女盡皆不見,不由相抱縮于屋角,哀哀而哭。正在此時,卻見一個中年道士闖進屋來,手執長劍,足有四尺之長,劍穗鮮紅如血。后面跟隨二人卻都認識,正是駙馬都尉楊鎮、國舅楊亮節。書中暗表,來者正是鬼谷門第五十七代掌門張三豐。因前番未經細察,被伯顏謊騙學走絕藝,心生愧悔,于是只得下山,暗中阻止元軍濫殺,并保護南宋仁人志士。前番張順、張貴兄弟二人率三千老弱之兵能沖透元軍重圍,將鹽布物資送入襄陽城中者,皆其暗中相護之故也。又因賽存孝劉整兇狠惡毒,南宋無人能敵,亦是被他潛入軍營,使用點穴之法暗中殺死,為民除害。此時聞得臨安城破,急忙自襄陽趕來,卻是晚了一步,謝太后及少帝已被元軍擄掠北上,相救不及。當下見楊鎮、楊亮節二人正在打點逃跑,于是一把揪住,逼其帶路進得內宮,這才尋到二位皇子。由是在張三豐護送之下,駙馬楊鎮、國舅楊亮節保著兩位皇子潛出城外,逃往婺州,后又至溫州,為趙宋王朝保留下一絲血脈。張三豐見二王已至安全之地,但猶啼哭不止,乃大起慈悲之念道:“你二人休哭,貧道這便去給你尋一個賢能宰相來。”遂飄然而去。二王逃至溫州之事,終被張世杰得知,不由信心復起,遂率領焦山之戰敗余殘部前來溫州勤王。

張世杰祖籍涿州范陽,少時隨從張柔戍守杞州,因犯法奔逃宋州,隸籍淮兵,隱姓埋名。上將阮思聰見之,謂是奇才,遂請大帥呂文德征召為小校。張世杰此后多次立功,累遷升到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因與高達援救鄂州有功,遷調官職十階。不久隨從賈似道進入黃州,戰于騣草坪,奪敵所獲,歷任知高郵軍、安東州。呂文煥舉襄陽投降元軍后,朝廷命張世杰率領五千人駐守鄂州,張世杰用鐵索封鎖兩城,夾以火炮、弓弩,顯要之地都散布木樁,設置器具。元軍攻破新城,長驅而下,張世杰奮戰,元軍派人招降,張世杰不從。元丞相伯顏設計佯攻嚴山隘,暗中以水軍進自唐港入漢水東攻,鄂州乃下。張世杰率領所部入衛臨安,經饒州而入朝廷。當時臨安危急,諸將皆不能到達,只有張世杰軍至,宋度宗嘆息驚異,遂累遷張世杰為保康軍承宣使,總督府兵。張世杰遣諸將攻取浙西各郡,收復平江、安吉、廣德、溧陽諸城,軍勢振奮。遂與劉師勇等將出師焦山,一戰而敗,張世杰奔逃圌山。

德佑二年正月,元軍迫近臨安,謝太后號召天下兵馬前赴臨安勤王,諸鎮節度使、制置使、觀察使等響應者寥寥,又唯有張世杰慷慨赴會,至令舉朝震驚。都統卞彪降元后充當說客前來勸降,張世杰大怒,令人將其舌頭割下,復又拖至巾子山磔殺。張世杰奏請轉移皇帝、皇后、太后三宮入海,自與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戰。元兵到達皋亭山,張世杰于是領兵進入定海,因聞說益、廣二王逃至溫州江心寺,故引本部軍來迎,并奉二王進入福州。

當年五月,張世杰與陳宜中在福州奉趙昰為主,改元景炎,是為宋端宗。元軍聞訊而至,張世杰乃使陸秀夫奉端宗及廣王入海,自率陳吊眼、許夫人等畬族軍攻打泉州。元軍主帥唆都率軍來援泉州,宋軍不敵,于是撤兵退去。唆都派人入海招降端宗,被陸秀夫堅拒;又派經歷孫安甫勸說張世杰歸降,張世杰便將孫安甫拘留軍中,不使其回。元軍招討劉深攻打淺灣,張世杰戰敗,將端宗移居井澳。劉深又來攻打井澳,被張世杰奮力擊退,因而復將端宗遷到硇州。如此且戰且走,度過年余流亡歲月。時有番禺人張鎮孫,曾任浙江金華通判,因事罷官,歸鄉閑居,因見元軍打到廣東,遂盡散家財,在廣州集結南宋潰軍,尊奉宋端宗號令抗元。端宗依張世杰之諫,遂詔命張鎮孫為廣東制置使兼經略安撫使,統轄廣東軍政大權。又命廣東都統凌震、權兵部侍郎王道夫,歸屬張鎮孫率領,重新整編各路散兵游勇。

景炎二年四月,張鎮孫命凌震、王道夫兵分兩路進攻廣州。元軍守將呂師夔因軍餉不繼先自退走,宋軍打敗留守元將梁雄飛,收復廣州。十一月,元將塔出率援兵與呂師夔會師,反撲廣州。張鎮孫率戰船在珠江海面迎擊元軍,戰敗退入廣州。守城月余,終以元軍不屠城為約投降。其后張鎮孫在押解途中自盡,凌震和王道夫突圍走脫,收拾殘兵共數千人,兵分兩路,各據東圃和番禺茭塘,互為犄角聲援之勢。景炎三年二月,因元朝中央發生變亂,駐守廣州元軍主力北撤。凌震與王道夫乘虛進攻,再次收復廣州。宋端宗下詔嘉獎,任命凌震為廣東制置使、光祿大夫,加封一品,王道夫為兵部侍郎、廣東轉運使。

按下廣東戰局漸安,復說重慶釣魚城。且說元軍雖然已破臨安,擄去帝后,但巴蜀戰事正事,重慶因有大將張玨鎮守,元軍屢攻不克。史說張玨字尹玉,隴西鳳州人,魁偉而有謀略,因極善用兵理政,稱為“四川虓將”。張玨自十八歲到合州釣魚城參軍,因多次建立戰功,升為中軍都統制。宋理宗寶佑末年,元兵攻入四川,破吉平隘,攻克長寧山,殺死守將王佐父子。閬州守將楊大淵投降,推官趙廣殉難;蓬州守將張大悅出降,轉運使施擇善戰死。順慶、廣安諸郡皆被攻克,合州戰役正式打響。張玨時為副將,與主將王堅協守釣魚城前后九個月,多次打敗蒙古軍的進攻,并石擊蒙古大汗蒙哥,使其受傷而死。王堅離開合州之后,朝廷以馬千為興元都統兼知合州,后因馬千之子被俘降元,朝廷乃任張玨為合州知州,后升為興元府諸軍都統制,兼利州東路安撫使。張玨上任后積極恢復農業生產,訓練士卒,修整兵器戰備。因其管理嚴格,賞罰分明,所以人人奮發,公私皆足。

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后繼續攻宋,一面圍困釣魚城,一面調派重兵占據大良平,增筑虎相山城,進攻梁山軍、忠州、萬州、開州、達州。宋度宗咸淳二年,張玨派部將史照、王立率五十名敢死壯士,收復大良平山、虎相山二城。次年蒙古平章賽曲赤提兵數萬攻破重慶防線,取道出擊合州城下,張玨在款龍溪截江建城相抗,再次挫敗蒙古軍攻勢。開州、重慶迭遭兵禍,百姓困苦非常,張玨則以軍隊保護耕種,教民墾田儲糧,由是公私用度兼足。忽必烈至元年間,于成都置四川行省,以重兵進攻京湖,使降將劉整縮小對釣魚城包圍圈,并隔斷重慶與釣魚城通道,伺機而破。北面由青居推進到漢初、定遠,建立武勝軍、定遠軍,距釣魚城僅八九十里之遙。張玨遂于釣魚城隔江宜勝山筑城,大張疑兵于嘉渠口,又潛師渡平陽灘,火燒元軍錢糧器械。復又越寨七十里燒毀敵軍船場,元軍統制周虎戰死。

宋恭帝即位,任命張玨為四川制置副使、重慶知府,加檢校少保。又命其帶兵保衛京城,因入川道路已被阻斷,詔令沒能送到。宋將昝萬壽以嘉定及三龜城、九頂城降元,守將侯都統戰死,元軍乘勢占據瀘州、敘州、長寧、富順、開州、達州、巴州、渠州,隨后合兵攻打重慶,在長江、嘉陵江中架起浮梁,阻絕外援。自秋至冬,重慶援絕糧盡,張玨堅守合州,屢以死士乘間入城,許以赴援,為之畫守御計。派部將趙安襲擊元軍征南都元帥府青居城,活捉安撫劉才、參議馬嵩,又派張萬以船艦載精兵從水路沖入重慶,匯合重慶守軍進攻瀘州。正是:誰言南宋無勇將,至今猶說釣魚城!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金溪县| 黑山县| 宜州市| 玉树县| 镇赉县| 永修县| 原阳县| 临颍县| 崇义县| 胶南市| 建湖县| 施秉县| 巴青县| 绥芬河市| 农安县| 邮箱| 临高县| 鞍山市| 荥经县| 顺平县| 山阳县| 青铜峡市| 贵德县| 景德镇市| 通河县| 孝昌县| 荣成市| 洛南县| 旬邑县| 亚东县| 龙游县| 柳河县| 康乐县| 福贡县| 崇文区| 四会市| 呼和浩特市| 肥西县| 潞西市|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