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研究:以“立德樹人”為引領
- 姚遠 冉玉嘉
- 1359字
- 2021-04-16 12:36:35
一、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特點
(一)主體數量與性質多樣性
教育未來將發展成一個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生態系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在2016年提出了“互聯網+教育新生態系統”的理念。在創新創業活動中,以高校為核心的利益主體正在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利益主體分為外部主體(政府、科研機構、企業、金融服務機構等)和內部主體(學生、學校管理部門、學院等)。主體數量的激增會導致協調工作量的增加,主體性質的多樣性會讓角色、行為、目標取向等方面產生更多的不匹配和矛盾。
(二)教育需求出現差異性
在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政府希望能夠培養出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維護國家利益的高水平人才,高校和研究機構希望能夠順利培養出具備專業素養、兼顧通識知識的人才,企業等營利機構希望能夠培養出具有本行業高水平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用戶、社會利益相關者希望能夠培養出能承擔社會責任的人才,而學生本身希望則能夠學習專業技能、提升知識水平、實現個人價值。每一類主體都對創新創業教育有著不同的需求。
(三)價值取向的新要求
隨著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開展,企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價值取向的內容不斷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多樣性、差異性和豐富性,需要一個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作為協調的核心,統領新時代新精神的發展。基于此,本書提出用“立德樹人”思想引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發展。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背景下,將“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往往合為一體,成為國家重要戰略。2018年6月30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提出“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在創新過程中“做大做強人才智力支撐”。而在如何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方面,“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理念首次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被提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此項被列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措施”之首。換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要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作為高校建設的根本目標,在“創新驅動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發展背景下,走具有我國獨特歷史、獨特文化、獨特國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道路。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育人,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創新者和創業者。19世紀,法國經濟學家薩伊提出“創業者”的概念,并將其運用到經濟領域,形成了“企業家精神”的概念。創新者、創業者善于把握機會,勇于承擔風險,能夠將不同的社會資源進行有效配置、組合、運用。誠如熊彼特所言,創新創業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體現,代表著一種以創新活動為基礎的思維邏輯、思考方式和個人活動能力。
隨著《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政策的出臺,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不斷深化,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創業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被相應地納入本科生、研究生、MBA等課程中,綜合了項目路演、創業競賽、大講堂、基金申請、創業特訓等實踐教學內容,使得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形成了一個差異化、開放式的生態系統。隨著“創新系統觀”“創新三螺旋理論”的提出,高校的知識生產、傳播和教育功能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