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背景介紹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前后的歷史時期,我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世界多方力量此起彼伏,處于你消我長的態勢,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仍然存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文化軟侵略等形式在意識形態領域與我國的斗爭仍十分激烈;另一方面,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國內對自身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卻出現一些值得引起重視的現象或問題,少數人崇洋媚外,影響了精神文明的建設。

在國際舞臺上和國內各大重要場合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內涵、傳承和發揚問題,表達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尊敬和推崇。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4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勸勉當代青年人要主動弘揚五四精神、以實際行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意義,堅定核心價值觀,以此來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實現中國夢。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講話,其中全面闡述了中華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發展、壯大、復興的歷史意義;深刻闡明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與中華文化傳承與弘揚的辯證關系: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文化既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又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品格;中華文化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性,又培育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中華文化即是中華民族歷史流傳下的瑰寶,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路明燈。從來源、根基、關系上指明了中華文化與整個民族之間的深刻聯系,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民族特性。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中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提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治國理政、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對國內外重大挑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嶄新階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了全世界中華兒女的高度認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

與此同時,當代青年正處于信息紛雜、受多元文化影響的大數據時代,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得大學生在此過程中極易形成認知偏差,造成價值觀歪曲,這種價值觀混亂進一步導致部分高校青年學生對本國文化產生文化自卑,對外國文化盲目崇拜的錯誤心理認知。甚至有的高校青年學生對民族文化不了解、不學習、不熱愛,貶低民族文化,缺失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崇拜國外文化以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具體表現為對國外新潮事物不加辨別地推崇,在網絡平臺上發表不實不當、不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言論,對高校開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關注不夠,等等。另外,國內教育主要注重對現代知識的學習運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關注相對較少,深度人文精神教育相對缺乏,這也使得部分高校青年學生缺乏對中華文化的了解,難以樹立文化自信。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需要全社會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覺。這在高校即表現為新時代高校青年學生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增強文化自信,夯實文化根基,堅定民族信仰,增強國家歸屬感,抓住世界大勢之潮流,迎接機遇與挑戰,使自己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有生力量。本書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出發,探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與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樹立之間的關系,對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樹立提出合理建議,并展開相關延伸思考,對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書的研究對象為新時代高校青年學生。旨在探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對加強當下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的自我認同以及自豪感、歸屬感的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內核,并以哲學、史學、文學、語言、書法、藝術作品等為承載形式的反映中華民族風貌特質的文化。它是經過五千年的歷史沉淀,在中華民族的漫長發展史中,一代代繼承、發揚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含義的優秀文化財富。它從源遠流長的歷史中孕育而成,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統領,集中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成果,證明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創造力。

文化影響人,并對經濟、政治產生作用。一方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成就需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影響作用,提供不竭的精神支撐和動力源泉;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興盛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人類發展進步的每一步都是伴隨著文化的飛躍。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爭鳴,漢代獨尊儒術發展主流思想,唐宋時期三教并立,清代受到外來近代思想潮流的沖擊,馬列主義傳進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作為我們的精神涵養,不斷給予我們行動力量的支持。它發揮著深遠持久的作用,培植了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文化基因。

高校青年學生是國家建設的希望、民族復興的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在新時代下更肩負著民族復興和興國強國的重任。高校作為培育青年的重要思想文化教育陣地,把青年學生培育成怎樣的人才,是關乎國家未來發展、民族前途的問題。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挑戰,國家、社會對高校青年有了更多的要求:主動肩負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勇于追夢逐夢,敢于奮斗;慎思治學,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只有培育好高等教育人才,堅守意識形態教育陣地,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在多個場合談到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根植于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以及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強大信心。它突出表現為培養文化自覺和提升文化“軟實力”兩方面。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上唯一具有五千年歷史且從未中斷的文化,博大精深,面對任何外來文化都有自信和底氣。培養文化自覺,其一是增進國人對自身文化的了解,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特點相結合,熔鑄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分;其二是自覺學習、保護本民族文化,主動肩負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其三是面對外來文化,不盲目崇拜,用批判眼光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取人類文化優秀成果,使其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會貫通。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發展文化教育、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增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和提倡,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度關注和重新認知,而作為社會發展智力支持的高校青年大學生,應當怎樣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呢?應該如何不斷提高自我要求、培養綜合素質,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呢?本書將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分析,對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現狀和主客觀影響因素進行探析,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與高校青年文化自信的辯證關系,分析兩者間的關聯性、統一性與時代性,并從實踐角度對增強新時代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第三節 選題依據

一、理論價值

目前,本書的研究主要是關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探索及解讀”等內容。通過文獻檢索,筆者發現關鍵詞為“高校青年文化自信”的相關文獻共有201篇。數據顯示,2002年學界開始針對“高校青年文化自信”進行研究,到2009年這一研究逐漸受到關注,2015年后其發展越來越快;關鍵詞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相關文獻目前共有12337篇。然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對青年樹立文化自信的作用”為關鍵詞的相關文獻甚少,且多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某一方面對樹立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的影響的角度進行探析。

本書的理論價值在于:①首次提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青年學生文化自信”相結合,基于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探索兩者的關聯性、統一性、時代性。用新思維來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時代要求和特點來樹立文化自信、培養文化自覺,使傳承和統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具體的實施途徑,使高校青年學生更樂于接受和適應。②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內涵,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方位,結合當下社會建設和實踐的需要,基于傳統、立足長遠,解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高校青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③根據“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要求,從高校青年學生入手,提出具體的理論指導。高校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高校青年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環,應通過高校青年學生的行動來帶動整個社會增強文化自信。

二、社會價值

(1)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面對當前西方文化的“軟侵略”、部分國民民族文化意識淡薄、文化傳承和弘揚陷入困境的現象,喚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既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的傳承和弘揚,又助推了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有信仰、有行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現實生活、走入人們心中,是新時代的要求。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青年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促使人們深入了解與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2)有助于增強全社會的文化自信,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都建立在了解和認識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高校青年學生只有經過深入學習,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貴及其對民族精神傳承的重要作用,才能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加強對文化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肩負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將文化自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命運前途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充滿信心。通過高校青年學生的影響力、凝聚力、引領力,為整個社會營造出樹立文化自信、培養文化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3)有助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同時推進,文化方面即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力量,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高校青年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指導意義,有利于堅定高校青年學生的信念,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使高校人才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有民族大局觀、有民族自豪感、有民族榮辱觀的青年群體,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添磚加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九寨沟县| 林芝县| 本溪| 凤翔县| 漯河市| 微博| 西平县| 通州区| 襄汾县| 定日县| 图片| 通河县| 武冈市| 皮山县| 巍山| 鹤岗市| 鄱阳县| 宝鸡市| 松原市| 鄢陵县| 嘉鱼县| 繁昌县| 永和县| 衡水市| 江达县| 揭阳市| 惠水县| 名山县| 黑水县| 昆山市| 绥中县| 吐鲁番市| 包头市| 璧山县| 新余市| 长春市| 思南县| 武安市| 监利县|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