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階段性評價

我國目前的生物質能充足且種類豐富,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家禽養殖代謝物、城市產生的垃圾、工廠排放的污水等。根據統計局數據調查,目前,我國生物質能轉換為能源量可達4.6億噸標準煤,已經開發利用的能量約達2200萬噸標準煤,還有約4.4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后續階段隨著我國林土面積擴大和經濟的發展,生物質可轉能源潛力會持續提高達到10億噸標準煤。可見,我國生物質能的利用潛力巨大。

一、生物質能產業發展脈絡與評判

21世紀以前:我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若能合理利用,就能極大減少碳排放,收獲巨大的環境效益。但是生物質能資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后等問題都制約了生物質能在我國的發展。

21世紀以后:我國生物質能走上蓬勃發展的快車道。與生物質能有關的政策紛紛出臺,有效推動了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多家大型投資單位參與生物質能發電建設運營,“戶戶通電”等重大項目落地生根。2010年,中國生物質能投資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二、我國生物質能應用現狀

(一)生物質發電現狀

1.生物質發電量現狀

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頒布,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盡管生物質發電產業目前是僅次于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第三大產業,但其發電量仍不高。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生物質能發電在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只達到全部發電量的1.2%,發電總量共計795億千瓦時,全國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274萬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488萬千瓦。近兩年,由于資源條件的限制,生物質發電的增幅穩定在10%左右。

根據國家能源局《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生物質能基本實現商業化和規模化利用。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約58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700萬千瓦,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750萬千瓦,沼氣發電50萬千瓦;生物天然氣年利用量80億立方米;生物液體燃料年利用量600萬噸;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3000萬噸。

2.生物質發電設備發展現狀

2017年,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投產了74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并網裝機容量1476.2萬千瓦(不含自備電廠),年發電量794.5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271個,累計并網裝機700.9萬千瓦,年發電量397.3億千瓦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9個,累計并網裝機725.3萬千瓦,年發電量375.2億千瓦時;沼氣發電項目137個,累計并網裝機50.0萬千瓦,年發電量22.0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累計并網裝機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東、浙江、江蘇和安徽,分別為210.7萬、158.0萬、145.9萬和116.3萬千瓦;年發電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東、江蘇、浙江和安徽,分別是106.5億千瓦時、90.5億千瓦時、82.4億千瓦時和66.2億千瓦時。2018年,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1781萬千瓦,同比增長20.7%。數據來源于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8年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

3.生物質發電技術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發電技術主要有三種方式: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混合燃料發電、生物質氣化發電。

(1)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

在國內多年的摸索研究下,我國直接燃燒利用的生物質能技術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其中單機容量多選擇15MW或30MW的高溫高壓機組,與生物質鍋爐相關的技術是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技術的核心。目前,國內生物質直燃鍋爐主要以爐排鍋爐和循環流化床鍋爐為主。企業根據建設地的生物質燃料資源的具體情況進行鍋爐選擇。其他燃料預處理系統、給料系統等都由我國自主開發。

(2)混合燃料發電。

混合燃燒發電方式是在生物質燃燒中混合了礦物燃料,燃煤電廠通常會選擇這種方式進行發電,這種結合型的燃燒能夠大大提高燃燒發電率,同時在選擇燃料的儲存設備時不會發生重大變動,從而就大大降低了投資的成本。

這種技術相對其他兩種生物質發電技術操作相對簡便,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效率更高,但是目前尚缺乏一些較好的補貼政策、有效的操作辦法及監控措施,因此混合燃料發電技術應用不夠普遍。

(3)生物質氣化發電。

生物質氣化發電的原理簡單來說是利用高溫將生物質材料放進專門的高溫流化床產生燃氣,后續再將燃氣進行化學和物理處理得到清潔的燃氣,最后加壓啟動發電機組產電。因為氣化發電在靈活性和經濟性上較其他兩種生物質發電技術更強,因此恰好能解決那些具有豐富生物質資源的邊遠農村電力輸送難的問題,但這種氣化發電技術較特殊,需要更高的技術水平作為支持。

(二)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現狀

2001年是我國燃料乙醇產業發展的起步階段,由于當時大量余糧陳化,為了充分利用這批資源,我國批準開辦了4家糧食燃料乙醇企業,正式開始我國在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的試點工作,并選取了部分省市作為燃料乙醇汽油應用的試驗點。目前,國內的燃料乙醇企業發展正式步入軌道。據統計局數據,2017年,國內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共7家,總產能達到234萬噸,其中,采用小麥、玉米等糧食為原料的乙醇產能166萬噸,占生物乙醇總產能的70%以上。2018年國內現有燃料乙醇產能為322萬噸,其中,玉米燃料乙醇產能270萬噸。數據來源于國家糧油信息中心2018年統計數據。

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最終還是需要依靠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燃料乙醇的銷售量不僅取決于國內汽油的需求和調配比例,同時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國家對燃料乙醇的推廣。截至2018年,我國推廣使用燃料乙醇的省有11個,包括黑龍江、河南、吉林、遼寧、安徽、廣西6省(自治區)全境和河北、山東、江蘇、內蒙古、湖北等省的31個地市。2018年7月,我國燃料乙醇年消費量近260萬噸,乙醇汽油消費量已占同期全國汽油消費總量的1/5。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

2017年,中國乙醇進出口市場變化持續,改性乙醇關稅上調至30%后,2017年進口量為0.9萬噸,同比銳減98.7%。同時,玉米乙醇出口退稅及補貼雙雙發揮作用,2017年未改性乙醇出口量為13.1萬噸,同比暴增309.4%。從出口口岸來看,東北和內蒙古通關出口的乙醇占比高達95.4%,可見退稅增加了中國乙醇的對外競爭力。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統計數據。

(三)沼氣產業發展現狀

1.沼氣池建設現狀

到目前為止,沼氣產業發展仍然主要集中在農村和一些邊遠山區,它的主要應用模式包括分散式的家庭沼氣池和集中式的大規模沼氣池,前者主要是用于滿足單戶家庭日常需要,后者則可以用在需求量較大的村莊或工廠。

家庭式的沼氣池的發展歷史相對久遠,只是過去還未受到國家的重視,技術尚未發展成熟。自1973年開始,家庭式的沼氣池才漸漸受到政府的認可;從1984年到2000年,家庭式的沼氣開始慢慢發展,其年增速為4.6%;2000年以后,該產業的增速逐漸加快;到2014年,我國農村大約有家庭式沼氣池4.18億個,年產沼氣大約132億立方米。1973年,集中式的大規模沼氣池開始出現;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直到2000年,集中式的大規模沼氣池發展都很緩慢;2000年以后,該產業發展速度開始加快;從2007年到2014年,大規模沼氣池從8576個增長到31696個,其沼氣產量從2.9億立方米增長到14.6億立方米。數據來源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統計數據。

2.沼氣市場發展狀況

沼氣產業市場的發展一直保持著較為平穩的增長速度。根據最新調查數據,2011年至2017年,我國沼氣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11年,我國的沼氣規模約為7.89億元;經過兩年的高速擴張,在2013年成功突破了10億元規模,當年的增速也達到三年的最高值;在政策的帶動下,2014年我國沼氣行業市場規模達12.3億元,增幅較2013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較高的增長率;2017年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18.12億元。綜合來看,沼氣發電市場在2011—2017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9%。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

目前沼氣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市場分布不均,國內華東和華北地區經濟軟實力較其他地區更強,生物質規模發展更大,技術和設備更優,因此市場份額占比最大。據統計,2016年,華北地區的沼氣發電市場份額為37.48%,位居全國第一;其次是華東地區,市場份額為24.82%;東北地區市場占比為18.52%;其余地區市場份額較小,均在10%以下。數據來源于國家電力部。

三、我國生物質能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環境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

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從生產到銷售環節仍然在政府的嚴格把控中,尚未實現真正的市場化,并且還處于計劃生產階段,對市場的反應缺乏靈敏性,缺少對生產前的目標制定。由于生物質分布地區廣泛且每個地區政府對發展生物質能的態度不一,有些地方對生物質能發展的眼光僅僅局限于目前該產業對地方GDP增長的影響,缺乏長遠的目光,因此生物質能在投資規模上大受限制,整體發展規模較小,技術投入比率較低。

(二)相關政策和服務體系尚不完善

雖然國家為推動沼氣產業的發展出臺了相應的價格補貼和激勵政策,但是這些政策仍缺乏全面性。我們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大量的補貼資金被用在了設備和土建等方面,而很少有資金補貼被用于工程運行服務和終端產品。此外,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價格補貼缺乏強制性,導致沼氣工程發電上網困難。長久以來,我國沼氣產業的發展都忽視了產業管理的重要性,在產業運行維護上缺乏專門的管理網絡,設備和人才的引進也缺乏長期規劃,導致沼氣池折舊加快、壽命縮減、運行率不高,更有一些設備因為老化存在安全隱患,這些原因都嚴重打擊了企業和農戶建設使用秸稈沼氣的積極性。

在林業生物質發電方面,政策補貼缺乏針對性和合理性:其一,對生物質發電價格的規定不合理,目前的價格標準仍然沿襲了2010年發改委制定的每千瓦時0.75元的標準,很明顯這并不適應當前的市場狀況;其二,政府對林業生物質發電企業財稅補貼與企業實際發展嚴重脫節,目前企業的增值稅率為11%,比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要高出四五個百分點。

(三)技術投入不足

技術投入不足是新能源產業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目前我國生物質能的發展最大問題之一也是技術研發缺少資金投入,我國生物質產業發展生產環節沒有匹配的研究成果相支持,技術轉化生產力的能力較弱,因此阻礙了生物質能源的推廣應用。產業技術投入不足的原因中也存在著企業自身的問題,類似中石油這樣的大型國企,它們其實也掌握著部分生物質能的終端,在缺乏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這類企業會選擇把資金投入一些本公司發展較為成熟的能源上,例如石油能源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额尔古纳市| 莆田市| 邢台县| 沁水县| 哈密市| 金堂县| 图们市| 宣威市| 霞浦县| 西充县| 沛县| 兴仁县| 东丽区| 临澧县| 常熟市| 西充县| 凤山市| 杂多县| 霸州市| 双鸭山市| 商水县| 沂水县| 黄山市| 龙口市| 达拉特旗| 崇明县| 宿迁市| 龙井市| 鸡泽县| 榆林市| 宁乡县| 荥阳市| 得荣县| 贵溪市| 四平市| 环江| 遵义市| 垣曲县| 北海市|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