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光伏產業發展的階段性評價

一、光伏產業發展脈絡與評判

1990—2000年:受到巴西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的觸動,中國明確了太陽能發展的重點。太陽能熱水器市場大幅增長,太陽能電池行業穩步發展。

2001—2007年:太陽能市場平穩發展,產業主要細分為光熱技術和光伏技術。光伏產業受到政府傾向性的扶持,發展迅速。

2008—2010年:中國太陽能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時期。為體現低碳環保理念,政府大力建設光伏設施,補助標準日益明確。

2011年至今:中國太陽能消費量驚人增長,光伏發電獲得國家資助。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腳步加快,鼓勵光伏發電的政策陸續落地。

二、我國光伏產業設備發展現狀

以下從我國光伏產業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裝機量等方面對光伏產業進行介紹。

(一)多晶硅

在2007年以前,我國的光伏產業尚處于萌芽期,因此,多晶硅產量遠不及光伏產業發展成熟的發達國家。度過萌芽期后進入2008年,我國多晶硅實現規模化生產,產量陸續上升。當然,我國多晶硅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2011年光伏產業遭到“雙反”的影響,國際市場對多晶硅的需求量大幅下降,這樣劇烈的市場沖擊導致我國多晶硅制造業在2012年面臨停業破產的危機。針對這一市場現象,國家政策開始實施反傾銷措施,并對光伏產品的應用端進行擴大,進而幫助了多晶硅行業復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多晶硅產量快速增加至19.4萬噸,產量是2008年產量的41倍;2017年多晶硅產量達到24.2萬噸,相比2016年增長了24.7%;截至2018年8月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共計29.4萬噸,其中在產企業16家(包括分線檢修企業),在產產能為21.5萬噸/年。

(二)硅片

我國硅片產量在全球遙遙領先,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硅片制造商有九家,都聚集在中國。光伏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硅片產量就已經超過63GW,在全球的產量占比高達90%以上。2017年硅片年產量87GW,在全球產量占比略有下降。2018年硅片產量達到109.2GW,其中,上半年硅片產量超過50GW。數據來源于中國光伏協會2018年數據統計。

(三)電池片

自2010年以來,我國太陽能電池片的產量就持續上升,2011年產量增幅接近上年的一倍,但接下來的兩年由于受到國際“雙反”的影響,國際市場對電池片的需求量驟減,兩年的產量增幅都在10%以下。在國家政策扶持下,2014年我國電池片的生產規模又開始以大幅增速上升,到2016年我國電池片總產量約為49GW,產量全球占比71%。由于我國的產業集中度較高,生產規模達1.5GW以上就有10家。到2017年我國電池片同比增長三分之一,年產量達到68GW,占全球產量的68%,產量位居全球第一,產量1GW以上的企業有21家。數據來源于工信部2017年數據統計。

(四)組件

光伏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光伏組件產量發展不如硅片和電池片等在國內的發展。由于受到國際市場、新興競爭者及價格下降等不利因素影響,2018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和出口增幅約為24%和25%,同時在產業層面的發展也不容樂觀,銷售價格在1—5月份處于持續下跌的狀態,導致很多組件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甚至部分小企業有破產的危險。但是,我國光伏組件有一部分骨干企業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在海外市場出貨量已達70%以上。光伏組片的發展主要在技術層面,如雙玻雙面組件正加速產業化,領跑者基地雙面電池占有率已達45%,60片組件功率已達300W。

(五)光伏裝機量

2013年我國新增裝機容量達10.9GW,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7.45GW。2014年新增裝機容量達10.6GW,同比下降2.75%,累計裝機容量達28.05GW。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達15.13GW,與2014年相比上升了42.74%,累計裝機容量達43.18GW。2016年光伏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新增裝機容量達到了34.5GW,約為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的2.28倍,累計裝機容量達77.68GW。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出現了大幅快速增長,新增裝機為53.06GW,比上一年增加18.56GW,增速再次刷新歷史高位。2018年全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約44.26GW,全國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了175GW數據來源于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8年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詳見表1-1。

表1-1 中國新增和累計光伏發電裝機容量

三、我國光伏產業技術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光伏產業技術發展現狀

2015年以來,在“領跑者計劃”推動下,光伏產業新興技術大量涌現,光伏技術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目前發展較好的技術包括單晶PERC技術、多晶黑硅技術、MWT、N型等電池技術以及雙玻雙面等組件技術,這些技術的發展雖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在持續改進完善。從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來說,目前普遍的單硅轉換效率達20.3%,多硅轉換效率達19%,組件效率已分別達到了17.74%和17.11%;技術發展較成熟的多晶電池轉換率能達到20.6%以上,高效組件效率已分別達到了19%和18.42%。此外,電池組件依然朝著更高效率發展,如HIT等也在加快發展中。

逆變器方面,其轉換效率、電能質量、電力輸出穩定性、安全性能、智能化程度等指標均得到了提升,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和并網逆變器控制技術逐步完善,集散式逆變器和組串式逆變器得到了廣泛應用。

系統方面,跟蹤系統和1500V系統等技術已應用于光伏電站建設中,智能機器人、無人機、遠程監控軟件、先進通信系統等均已在電站運營中使用。

(二)光伏產業技術發展趨勢

1.持續向高效方向發展

在連續3批領跑基地實施的推動下,未來我國光伏設備和技術將持續向高效方向發展。以PERC技術為例,目前單晶PERC電池最高效率已經突破22.7%,未來提升潛力巨大。同時,基于PERC技術的雙面電池技術在不增加額外工序和設備投入的情況下增加發電量10%~30%,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新技術不僅可以大大提升光電轉化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單位制造成本和系統安裝、維護等成本。隨著晶體硅電池轉換效率的不斷提升,各類電池組件效率也將不斷提升。

2.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國家相繼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和《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志著我國光伏產業逐步向智能化升級,并促進了太陽能電池和部件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深度結合,進而完成光伏產業的智能化改造,推動發展智能光伏集成運維。

光伏產業智能化不僅體現在技術升級上,也為光伏制造工廠管理體系提供了高效職能的管理系統。未來,這些制造工廠都將建立MES、ERP等智能化制造管理系統,達到全程自動監測和調度的目標,有效提升生產效率、設備性能質量,提高光伏產品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技術問題

我國目前生產的硅材料的穩定性尚不如進口的多晶硅材料,這是由于我國目前的多晶硅的提純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據光伏協會統計數據,N型單晶的少子壽命大于等于1000μs,國產多晶硅材料在此規格下的不合格率比國外進口的要高出十幾個百分點,因此國內的多晶硅品質還有待大幅提高,否則無法滿足目前市場的需求。

(二)產品質量問題

目前我國光伏企業發展速度參差不齊,發展較好的企業產品質量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但也不乏一些發展較緩慢的企業產品質量可能存在不達標的情形。我國目前光伏電站裝機量占比較大,但是根據光伏協會的最新數據,在已建成的電站中有33%左右的電站質量不達標,光伏組件折舊損耗速度遠大于預期,部分組件使用3年就耗費了25年的指標,更嚴重的電站在建成的當年組件損耗就高達30%。

(三)棄光限電問題

在低碳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對新能源在未來能源使用中的占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伏產業應積極響應我國未來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新增光伏電站裝機量節節攀升,但是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主要聚集在我國的西北部,電力需求較大的城市又大多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而目前國內的遠距離電網輸配系統尚不完善,無法滿足長距離的輸送,導致電力供需嚴重不平衡,造成棄光限電等問題。

(四)政府補貼拖欠問題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期大多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光伏產業也不例外。在前期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甚至相比其他新能源,光伏產業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性更強。在2016年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六批)的通知》中列入資金補助名單的光伏項目均在兩三年前就已并網,可見政府補貼拖欠問題是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嚴重阻礙。政府補貼拖欠主要歸咎于兩個原因:其一,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無法按時收繳齊全,從而導致光伏產業唯一資金來源出現缺口,企業營運資金短缺;其二,光伏產業資金補助審批經手部門過多,辦理流程過于冗長,且部門間的協調機制不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任丘市| 屏南县| 韶关市| 修水县| 革吉县| 龙南县| 香格里拉县| 田东县| 景谷| 宣恩县| 汉沽区| 新野县| 石泉县| 同江市| 青州市| 吐鲁番市| 蛟河市| 崇州市| 涞源县| 大冶市| 宝兴县| 沁水县| 襄樊市| 化州市| 纳雍县| 绥江县| 仲巴县| 塘沽区| 威宁| 怀仁县| 犍为县| 莱州市| 郑州市| 尤溪县| 赞皇县| 迭部县| 陇西县| 都匀市| 清丰县|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