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革及革制品品質檢驗
- 曾運航 張琦弦
- 19字
- 2020-05-28 18:31:18
第2章 原料皮、藍濕革及成品革的品質檢驗
2.1 制革原料皮的品質檢驗
原料皮是指經過宰殺后未經處理、或僅經過簡單干燥、或經過冷凍處理、或經過鹽腌處理、或經過其他保藏處理的生皮。原料皮的價值通常占成品革售價的50%~80%,因此原料皮的品質檢驗和控制對皮革生產及原料皮貿易具有重要的意義。
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SN/T 1329—2003《進出口制革原料皮檢驗規程》適用于進出口制革原料皮的檢驗,本節參照該標準介紹制革原料皮的抽樣、檢驗及檢驗結果的判定。
1.術語及定義
(1)短重率(percentage of short weight):短重質量與原質量之比。
(2)利用率(percentage of utilization):可利用面積與原面積之比。
(3)抵補法(compensative method):對不規則部分進行適當增減的方法。
(4)鹽紅脫毛(reddening of flesh):由嗜鹽菌繁殖侵襲,造成皮板纖維松弛,皮板發紅,毛面用拇指推毛易脫落,嚴重者破壞粒面層。
(5)虻眼(grub holes)和虻底(healed grub):牛蠅系寄生蟲,寄生在牛脊背部,成蟲咬破皮層鉆出后形成孔洞者稱為虻眼,愈合后或尚未鉆出的幼蟲在皮板上留有的凹癟的痕跡者稱為虻底。
(6)癬癩傷(mange):癬、癩均系皮膚病造成的傷殘,破壞毛囊。輕者,毛絨粘亂,含有膚皮的稱為癬;重者,毛絨脫落,板面呈凹窩的稱為癩。
(7)瘡疤、傷疤(scar):牲畜患瘡或受外傷,傷口感染潰爛成瘡,瘡愈合后脫痂稱為瘡疤,外傷愈合后稱為傷疤,初愈,患處無毛發亮;痊愈,患處新生短毛。
(8)烙印傷(brand marks):用燒紅的金屬標記,烙在皮板上留下的痕跡。
(9)脂肪浮肉(fat & waste meat):附著在皮板上凸起成塊狀(片)的脂肪或浮肉。
(10)鞭傷(whip damage):鞭子抽在牲口身上留下的傷痕。
(11)刀傷(butcher cuts):因剝皮不慎造成的傷殘,深入皮板厚度三分之一者稱為描刀,超過三分之二厚度為刀洞。
(12)霉爛(mildew):由于貯運不當,導致皮板變質。
(13)脫毛(slipping hair):由于加工晾曬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或貯存時水分大、溫度高,導致毛囊損壞,毛面用拇指推毛絨脫落,皮板變暗,嚴重者霉爛變質,失去制革價值。
(14)痘傷(pox marks):因病毒感染所致,板面呈紅色丘疹,逐漸發展到黃豆粒大小,輕者只有幾個;重者,成片,影響制革價值。
(15)大型皮張(bigger hides):牛、馬、騾、驢等大動物的皮張。
(16)小型皮張(smaller hides):豬、羊等小動物的皮張。
2.抽樣
(1)數量。
張數在1000張以下按各等級的10%抽??;1001~10000張,每增加20張增抽1張,不足20張以20張計;10001張以上,每增加40張增抽1張,不足40張以40張計。
(2)方法。
①成包的皮張,從堆放的不同部位,隨機抽取。
②未成包的皮張,按上中下或左中右抽取。
3.檢驗
(1)工具。
工作臺、磅秤、直尺或鋼卷尺、割皮刀。
(2)條件。
檢驗場地要求光線適宜,避免陽光直射。
(3)內容。
①板面。
檢驗皮形完整程度,肉屑、脂肪塊去凈程度;鹽濕(干)皮還要檢驗鹽漬均勻程度;檢驗纖維組織粗細、緊密程度。結合刀傷、痘傷、虻眼、虻底、瘡疤、霉爛、脫毛等的影響程度,綜合判定質量。
②毛面。
檢驗毛的粗細、疏密、光澤度;檢驗鞭傷、烙印傷、霉爛、脫毛、癬癩傷及其他皮膚病等傷殘。
③面積測量與計算。
板面朝上,平鋪于工作臺上,長度從頸部中間至尾根量出,寬度在腰間部位按抵補法量出。按下式計算:
S=A×B
式中,S——面積(cm2);
A——長度(cm);
B——寬度(cm)。
④脂肪浮肉。
抽取代表性樣品(不低于100張),提取帶脂肪浮肉的皮,用割皮小刀割下脂肪浮肉,集中稱取質量,按下式求得脂肪浮肉百分率:
C(%)=m2/m1×100
式中,C——脂肪浮肉百分率(%);
m1——抽取皮的質量(kg);
m2——割下的脂肪浮肉質量(kg)。
脂肪浮肉不得超過5%,若超過5%,可抽取第二次,兩次結果加權平均,求得百分率,仍超過5%則判定為不合格。
⑤衡重。
衡器校驗按SN/T 0188規定執行。
實衡毛重:將貨物逐件(包、盤、捆)穩放在磅盤上實衡毛重,記錄每件毛重,求得全批貨物毛重m1,單位為kg。
實衡皮重:將貨物件數的10%拆件,逐張去掉浮鹽和雜物,將所有的包裝物和浮鹽、雜物等堆放在磅盤上,衡取皮重,以此推算全批皮重m2,單位為kg。
凈重:m3=m1-m2,單位為kg。
實衡凈重:抽取貨物件數的10%拆件,將抖凈的皮張放在磅盤上,實衡凈重,分清重量檔次。
(4)結果判定。
①等級規定。
一級皮:利用率≥90%;
二級皮:利用率≥80%;
三級皮:利用率≥70%。
②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判定為不合格批:
a.利用率低于上述等級規定的皮張數量超過5%;
b.等級升降互相抵補后,降級率超過5%;
c.鹽濕大型皮張短重率超過7%,鹽濕小型皮張短重率超過5%,鹽干、淡干大型皮張短重率超過5%,鹽干、淡干小型皮張短重率超過3%;
d.平均面積短少超過5%。
4.檢驗有效期
檢驗有效期為兩個月。
牛皮、羊皮和豬皮是皮革行業利用的主要動物皮資源。受飲食習慣影響,我國的生豬養殖量巨大,豬皮制革也是我國制革工業的一大特色。但是從成品革角度看,豬皮革由于受到外觀的限制而無法加工成高檔制品,其需求量和應用范圍遠不及牛皮革。據估算,我國牛皮革產量占皮革總產量的70%以上,羊皮革占20%左右,豬皮革約占10%。下面分別介紹牛皮、羊皮和豬皮原料皮的品質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