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中國傳統健脊術
- 姜南
- 1148字
- 2020-11-12 17:17:34
第一節 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的宏觀研究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加快,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的比例越來越大,這是一種與“現代化”過程相伴而生的社會性疾病。WHO指出:“到2020年,非傳染性疾病的負擔將超過全球所有疾病負擔的70%,因體力缺乏每年將導致約200多萬人死亡,世界許多國家大約有60%~85%的成年人體力活動沒有達到有益于他們健康的要求,缺乏體力活動是疾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因此,WHO曾開展一次全球疾病負擔和影響因素的探討和研究,認為身體運動將是改變身體健康狀態的關鍵。
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與健康變化的背景下,預防、控制和消滅非傳染性疾病成為目前最主要的任務,醫學和體育走在了一起,從而滿足“促進健康”的要求。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了《體育的國際憲章》,在國際范圍內明確了“發展人類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使體育運動的發展為人類進步服務”的任務。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召開了健康促進與體育會議,明確提出了“體育成為健康的生活方式”。1995年我國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目標為“通過努力,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面健身體系”。1997年,第47屆世界健康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奧委會召開了聯席會議,闡述了一個完整的健康促進的觀點,即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動“積極生活—體育為健康”。2001年我國下發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二期工程(2001—2010年)規劃》確立了經過10年努力實現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和面向大眾的體育服務體系的目標任務。2002年,WHO在世界衛生日提出口號——運動有益健康,主題是體育鍛煉,號召個人、社區及國家采取行動、實踐倡導
。2007年美國運動醫學會將“運動是良醫”作為一項解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健康促進行動正式提出,目前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廣泛響應和推廣。2012年6月,“運動是良醫”在中國正式啟動,標志著中國運動科學與公共衛生學術領域的進一步交融,共同為解決中國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尋求最佳的循證實踐模式。2014年第61屆美國運動醫學會年會,第5屆“運動是良醫”世界大會在美國弗羅里達州奧蘭多市成功舉辦,會議的主題報告為“運動助力健康”。目前,“運動是良醫”已成為解決當前全球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的一項健康促進行動,有助于促進全民健身運動開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各國各民族的體育運動方式可能不同,但不論是東方的氣功和武術,還是西方的體育運動項目,其方法都是指向人體自身的,都是在強壯體魄這一客觀效能的總旗幟下各自完成自己的目的。人體運動的生物學規律表明,體育運動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改善肌肉、心血管、呼吸系統功能,提高神經、內分泌和免疫能力,改善亞健康狀態,從而達到人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運動能力的完好狀態。體育運動作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對人類健康始終起著獨特的作用,是維護人們身心健康最有效、最有益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