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再版再序
- 梁曉聲文集·長篇小說14
- 梁曉聲
- 816字
- 2020-05-13 15:55:18
此書自初版后,究竟已經再版多少次了,我是記不清的。大概有七八次了吧。
而這一次再版,因書名之特殊,內容之敏感,出版社是決定不了的。于是須上報新聞出版總署審批。新聞出版總署也是決定不了的,于是按要求將校樣轉呈中央黨史研究室審批。
這么一來,我便想——估計我這一部已再版過多次的書,以后將沒了再版的可能吧?
然而我竟判斷錯了。
兩個月后,出版社的責編高興地通知我,中央黨史研究室居然通過了對該書的審批。
責編高興,我也高興。
我用“居然”一詞,是大出所料的意思。
中央黨史研究室審讀此書的同志,極其認真,對書中涉及的兩處史實,指出了時間錯誤。對書中引用的一段當年《“五一六”通知》中的話,也指出了與原文的出入。并且指出,那一段話,其實非是毛澤東當年的話。
細心若此,令我感動。
這對我是一種教育,即——雖然寫的是小說,但涉及重要歷史事件的時間、重要歷史文件的文字,那也還是應準確無誤才對。
是的,該書只不過是一部小說,有仿佛紀實的品相,但絕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紀實書。所謂實,只不過是學校實、城市實、時代氛圍及現象實、某些片斷實。而虛構的部分,也不全虛,將當年其實與“我”無關的事情,結構在與“我”相聯系的人物關系中了。
虛實比例大約一半對一半。
我很欽佩中央黨史研究室負責審閱此書的同志的水平。
他之審讀意見的第一行字便是——“作者以小說形式寫出了此書”。
這結論是正確的。
因為不能反過來認為,有一半左右較實的內容,《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就不是小說了。
“此書較充分地反映了‘文革’發動后,人們在造反運動中心靈的扭曲和陰暗心理的暴露,但對于紅衛兵代表人物后來的反思和思想覺悟過程反映不夠。這是此書的一個薄弱環節。”
對于以上評語,我亦心悅誠服。
我們的出版審查尺度,對于《一個紅衛兵的自白》這樣的小說,持開明而包容的態度,我認為,這也是中國不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后走回頭路的一種證明。
而中國的希望畢竟在前方,不在回頭路上。
再次感謝此書的審讀者!
梁曉聲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