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寫這一篇序時,王思泓是高三女生。我的另一所大學的一位同行,將她即將結集出版的《橙黃橘綠時》給我看,囑我對她的寫作提出些自認為有益的指導。
為了節省我的時間,思泓本人預先對某些篇章作了標記。
但我沒有按照那些標記來讀,我從第一篇開始讀。印象頗佳,便折頁角。如此這般,斷斷續續地將她的集子全讀過了,頁角竟已折了十幾處。
我言“印象頗佳”,并非指都稱得上好文章。倘某篇僅有一點觸動...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我寫這一篇序時,王思泓是高三女生。我的另一所大學的一位同行,將她即將結集出版的《橙黃橘綠時》給我看,囑我對她的寫作提出些自認為有益的指導。
為了節省我的時間,思泓本人預先對某些篇章作了標記。
但我沒有按照那些標記來讀,我從第一篇開始讀。印象頗佳,便折頁角。如此這般,斷斷續續地將她的集子全讀過了,頁角竟已折了十幾處。
我言“印象頗佳”,并非指都稱得上好文章。倘某篇僅有一點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