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創設天賦萌發的環境
孩子所處的環境會影響孩子天賦的萌發,孩子如果時時刻刻都能處在一個富有知識和情趣的環境,那么他就會盡可能早地受到知識的感召,并隨之表現出對某方面知識的極大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欲。這樣父母也就能夠更好地找出孩子的天賦究竟是什么。所以,父母為孩子創設一個易于發掘天賦、開發天賦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
成紅雨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她的父親是我國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成公亮先生,母親是一位知名的京劇演員。成紅雨還在襁褓之中時,就被母親抱著在劇團的大院中聽父親拉胡琴,聽演員們吊嗓子,這些聲音成了她記憶中最熟悉的聲響,也激發了她最初的音樂興趣。
等稍大一些,她還經常跑到后臺去聽戲,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這時候的她已經表現出了超過其他孩子的音樂天賦。她對音樂有種異乎尋常的熱愛,而且對很多種樂器都很感興趣。父母對她的這些表現非常關注,不但鼓勵她接觸樂器、樂譜,還親自對她進行樂理知識的啟蒙,從而使她的音樂天賦得到了充分發掘。
有一年,成公亮去德國進行音樂交流,和很多著名的德國音樂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隨后他帶著大量音樂唱片回國,這些充滿異國風情的樂曲就成了成紅雨天賦提升的最佳養料。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和鑒賞中,她覺得自己的藝術眼界更加開闊了,也很渴望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
當成紅雨向父親提出想去德國學習音樂的時候,父親非常高興,馬上幫她申請了學校,并辦理了其他相關的手續。到了德國,父親又親自領著她去拜會當地的音樂家朋友,使她很快就融入了藝術家的圈子,她的音樂審美能力、演奏技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幾年后,成紅雨已經學有所成,還舉辦了上百場古琴演奏會,她那充滿古韻和靈性的演奏讓德國觀眾聽得如癡如醉。與此同時,她也愛上了一種當地的傳統樂器——凱爾特豎琴,并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用心潛修,就達到了極高的造詣。
現在,成紅雨不但是著名的古琴家,也是凱爾特豎琴家。她學貫中西,被人們譽為“天才音樂人”。
如果把成紅雨比喻為藝術科學苗圃里的一棵幼苗,那么她的父母就是當之無愧的園丁。他們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養料,成功地發掘出了她的天賦,推動她走上了從事音樂演奏的道路,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環境熏陶對于孩子天賦發掘的重要性。孩子有了天賦這個基本的條件,還需要得到相應的發展環境,才有展現和繼續發展的可能。
很多父母為了開發孩子的天賦,會帶著孩子去接受相應的專業指導,但僅僅這樣做還遠遠不夠,父母還要注意為孩子創設富有藝術氛圍的環境,而這一點恰恰是不少父母不太重視的。有些父母認為自己沒有藝術細胞,無法像科學家、藝術家那樣給自己的孩子帶來有益的輔導。其實,創設天賦開發的環境并非如此困難,父母只要用心去做,就完全可以實現。
比如孩子喜愛音樂,那么父母就可以試著在每天清晨用美妙的音樂將孩子從睡夢中喚醒,還可以多在家中播放一些經典的音樂,或帶孩子一起去欣賞音樂會、參加音樂節等,這些都會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孩子的音樂天賦逐漸顯現。又如孩子對色彩、造型的感知特別敏感,那么父母就可以在家中擺放一些世界名畫畫冊、掛歷、臺歷或是造型別致的工藝品供孩子欣賞,還可以多帶孩子去參觀畫展,如此也就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有益的啟發藝術天賦的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