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公募FOF基金的進化
FOF(Fund of Funds),翻譯為基金中的基金,是投資其他基金的基金,有人稱它為基金2.0版。FOF通常會選擇公司總體實力均衡、業績回報長期穩定、基金經理優質且穩定的基金。
很多FOF也重倉配置指數基金。但和指數基金不同,FOF加入了后續動態管理。
FOF是由資深研究員和投決會(投資決策會)來選定基金標的,由專業的團隊通過配置一籃子基金,分散投資降低風險、降低波動,而且,其專業性也保證了收益穩定。
在歐美發達資本市場,FOF已經是一類成熟的理財產品。但我國的FOF剛剛起步。2017年是公募FOF元年,10月,國內第一批公募FOF面世,到2019年1月,回看這一年多FOF的發展,雖然時間不長,但是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實踐出真知”的意義,如表2-1所示。
表2-1 普通FOF(截止日期:2019年1月10日)

FOF產品已經從精選基金的定位,逐步轉向養老定位的目標日期基金,這一過程在美國市場經歷十年,但是在中國僅歷經一年多時間。
首批六只FOF基金募集規模為166億元,目前僅剩余61億元,贖回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華夏的73%、南方70%、建信的64%、泰達宏利的62%、嘉實的57%以及海富通的47%,當然這里海富通偏股型基金倉位最高,虧損最多。
之后發行的FOF中,上投摩根與長信基金由于發行困難,延長了募集期,通常在延長募集期會找資金幫忙,結果就是上投摩根FOF贖回率為77.28%、長信FOF的贖回率為95.85%。
其中長信FOF的規模僅為0.19億元,不算管理費與托管費等其他費用,單單信息披露費每年至少幾萬元,假設信息披露費用(以下簡稱“信披費”)為8萬元,對于該基金的凈值影響就高達每年0.4%,期望三大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是中國證監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中國保監會指定披露保險信息、中國銀監會指定披露信托公司信息的報刊)可以免除這個迷你基金的信披費。
養老目標基金(滿足人們養老目標的基金)相關法規創設了一個新名詞“鎖定持有期”,即客戶申購之后持有一定期限方可贖回。這一制度還是非常有效的,不僅有效避免了幫忙資金,還可以強制客戶長期持有。
事實上,2018年以來,養老目標基金異軍突起,按規定它們采取了FOF模式。截至2018年年底,獲批養老目標基金已經達到40只,待批的養老目標基金還有33只。
養老目標基金的發行目標從沖規模修改為沖戶數,以及開放之后的持續營銷與定投的推廣,其中華夏基金2040基金成立規模為2.12億元,持續凈申購之后最新規模為3.27億元,凈申購率為54%。
與此同時,在2016年出現的大V組合,從起初的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經歷不到三年時間的成長,有些跟投規模已經上億元,更有甚者跟投規模逾十億元,相比公募FOF規模發展,產生了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