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短暫的晚自習,幾個人算是熟絡了。
夏婉安和聶蘭雖然不是很熟,但都是默哲的朋友,聊著聊著,自然比一般人的關系深一點。
穆如雪和聶蘭、默哲兩個人都不熟。不過有夏婉安這個中間人在,是不是朋友還不是時間問題。
初次見面,穆如雪拿出了自己常備的薯片和這伙人分享。
默哲和穆如雪的同桌也因為有個好同桌,收到了來自有錢人家的投喂。
嗯,真香。
……
一周的磨合期,周五正好是元宵節(jié),這種機會可不是每年都能遇到的。
對于像夏婉安這種走讀的學生來說,元宵節(jié)放不放假的可能不重要,反正每天都能回家吃宵夜。
這種可能幾年才有一次的機會,對寄宿學生來說卻是彌足珍貴。
4G網(wǎng)絡剛剛在大城市興起的年代,一家人團聚的時候,絕大多數(shù)家庭在團圓的時候還是家長里短的聊著天;在元宵節(jié)的時候也是快快樂樂吃著湯圓。
晚上,夏父夏母給默哲準備了一份湯圓,讓默哲帶回家里吃。
湯圓的發(fā)音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團團圓圓。
回到家,坐在書桌前,看著碗里一個個還冒著熱氣的圓滾滾,默哲一時盡有些恍惚。
一口口吃掉湯圓,在年的尾巴,默哲第一次感受到了年的意義。
臘月寒天,祛除寒意,溫暖人心……
二月過,三月來,三月的末尾是月考。
考試當天考完,晚自習結束前老師們將試卷批改完,基本上第二天就會有班級排名、學校排名。
如果說初三中考有什么黑馬,那這個時候應該會初露端倪。
有這樣一種人,平時考試不算突出。或許或有一兩科成績特別好的,沒有哪一科比較弱。在這種時候,只需要隨隨便便努力一下,無論哪一科成績提高,在班上的排名都會上升,進入班級前列也不是沒有可能。
穆如雪就是這一類人。
初三一班有四十多個學生,平時考試穆如雪就在二十名上下波動,算不上拔尖。之前在班上的表現(xiàn)不算出眾,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成績不代表什么,教育才是。
大戶人家的孩子,在教育上的投入總比一般家庭要高。
穆如雪想報奧數(shù)班了,家里支持;穆如雪想報興趣小組了,家里支持;穆如雪想學鋼琴了,家里支持;穆如雪想學空手道了,家里支持……
平日里覺得學習累了,放假想去旅游,穆母關掉店鋪,親自帶出去玩……
只要是那種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不管是學習方面還是吃喝玩樂,對身體沒壞處,穆如雪的爸媽都會支持。
別問為什么,問就是有錢。
父母和孩子之間有時候想法有沖突,做父母的也只是疏導,最后兩方各退一步,得出一個折中的主意,也不會出現(xiàn)父母代替孩子做決定的情況。
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的,父母示范教導;孩子做不了決定,父母加入一起探討;孩子做錯了事,父母指導更正……穆如雪正是在這種家庭里長大。
玩玩學學玩玩,初一初二也沒有正兒八經(jīng)地讀過書,反正不偏科,英語好。這初三了,穆爸爸對穆如雪的要求稍稍提高了一點。不過有一點還是沒有變,不讀死書。
厚積薄發(fā),行穩(wěn)致遠。
從小養(yǎng)成的好習慣,看準一件事后就鉚足勁去做。在這次月考中,穆如雪的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初三一班從高到低的排名:
第一:默哲;
第二:學委;
第三:聶蘭;
第四:班長;
第五:夏婉安;
第六:穆如雪;
第七:……
穆如雪屬于典型的半路殺出的程咬金,讓大部分人都吃了一驚……
“你們好厲害啊!”看到成績后,穆如雪吃著薯片,和坐在前面的幾位大佬聊天。
聶蘭:“你才厲害吧,這都算得上一飛沖天了。”
默哲:“確實,這有一、二十名了。”
穆如雪:“嘿嘿,也就一般般吧,還在婉安后面一點。婉安你好厲害啊!”
夏婉安:……怎么又一個隨隨便便成績好的?不想說話!
說起來,這次月考夏婉安還算是比較努力。每天記單詞,晚上回家后還會做一兩個數(shù)學題。沒想到排名居然還是原地踏步……
排在前面的都是些什么神仙!
頗為無奈地嘆了口氣,無精打采地拿出比較弱一點的數(shù)學。夏婉安覺得還是刷點題目壓壓驚的好。
“你笑什么?”聶蘭瞥見了默哲轉瞬即逝的一笑,狐疑地問道。
夏婉安聞言抬頭看去。
默哲連忙撇開視線:“沒事,你看錯了。”
周圍的這幾個人,可能也只有默哲抓住了夏婉安的無奈,畢竟這孩子之前還因為這件事還把自己冷落了幾天……
“嗯,看來有必要給她開開小灶,補補課了。”默哲在心里默念,“任重而道遠啊!”
……
四月中旬,學校進行了上級要求的體育統(tǒng)考;給將要離校的初三學生們拍了畢業(yè)照。
這體育考試主要是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男子單杠和女子仰臥起坐。
默哲發(fā)揮出色,拿了個滿分。
還是那句話,過關很容易,但做到極致卻很難。
除了默哲,班上男生組拿滿分的還有趙謙、王莽和盧宇……
不會還有人看到這里了,對這三個人沒有一點印象?不會吧?
咳咳,開個玩笑……
這三個人是在第一次班會上和班主任周文“聊得來”的三位。文的不行,武的還可以。算是四肢發(fā)達頭腦一般的一類人。
夏婉安和聶蘭幾個,雖然沒有滿分,但也在九十之上,還算滿意。
當然,也有幾個身體素質較差,平日里又疏于鍛煉的學生。這其中不乏一些成績比較好的。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
學校對這種事情的態(tài)度自然是希望每個學生都過的好,可上面的人不許啊。沒辦法,一頓好酒,一條好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去了。
不詳細排查學生姓名的考試,蒙混過關最容易。覺得自己過不了的,找個能過的,換一下外套,就代替著上了。
單杠及格也就幾秒鐘的事,監(jiān)考老師查得不嚴,混過關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的最后,整個初三大部分學生都通過了這次統(tǒng)考。極少數(shù)學生請假或者無故缺考的,最后怎么過的,這里就不得而知。實在不行,總該不會到醫(yī)院里開一張證明自己心臟有問題的證明……吧,不會吧?
至于拍畢業(yè)照嘛,就是那種每個學生都會交錢,然后人手一本類似回憶錄的厚相冊,里面有初三組各個班級的學生合照和小團體照。還算可以。
相比往年,這次添加了一些設定。像QQ、電話、愛好、座右銘之類的,也算是跟上了時代潮流。
四月月底的最后一次月考,初三年級大部分同學都卯足了勁考試,想提高一兩分進強化班。
這強化班,一共分為兩個。每個班各50人,分別從各個班級抽調的第一梯隊的學生。
默哲、聶蘭、穆如雪、夏婉安幾人,毫無懸念地進入了強化班。
就此,四月底,五月初。離六月十八日的中考,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初三最后所有的努力都在這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
這次,默哲和夏婉安沒有分到一個班。默哲和聶蘭在強化班1班,穆如雪和夏婉安在強化班2班。
這強化班年級組設在多媒體教室所在的樓里,1班在一樓,2班在二樓。
短暫的別離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