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老王。
乙:我是老李。
甲:上次說到魏忠賢被小太監叫去,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他們進了文華門,看見他的上司陳爺正在和幾個大太監喝酒呢。那陳爺叫魏忠賢唱個小曲聽聽,魏忠賢只好唱了幾個小曲,有個大太監夸了他一句:“果然唱得好!”嗨,魏忠賢還來了勁了,他拿起琴,自彈自唱了一套《弦索調》。
乙:喝,這個家伙行啊!
甲:幾個大太監聽了齊聲叫好。陳爺高興,賞了魏忠賢銀子和酒飯,還把他留下來,教小太監們唱小曲。就打這兒開始,魏忠賢上了道兒了,一步一步走向罪惡的頂峰。
乙:皇宮里小太監都學唱小曲,可見明代北京的民歌真是火啊——可你知道嗎?明代北京民歌都唱的是什么呀?
甲:你問明代北京民歌的內容是不是?
乙:對呀。
甲:明代北京民歌大多使用單一曲牌,每一個曲牌,只能容納百十個字,所以,它的內容也比較簡單。或者描寫一個人,描寫一個場景,抒發一種感情。
乙:你舉個例子說說。比如說描寫一個人的……
甲:好。我說一個……
乙:最好唱一個。
甲:很多明代民歌的曲譜已經失傳了,幸好還有文字保存下來。所以,只能是說一個了。
乙:真是可惜。說就說吧!
甲:唉……我還得先說明一下,明代民歌有一個曲牌名,還有一個是小曲名。每一個小曲的第一句,就是它的曲名。
乙:啊哦……知道了。小曲的第一句,就是曲名。
甲:我說一個《舉止從容》,它用的曲牌是《駐云飛》。“舉止從容,壓盡勾欄占上風。行動香風送,頻使人欽重。嗏,玉杵污泥中,豈凡庸?一曲清商,滿座皆驚動。何似襄王一夢中,何似襄王一夢中。”
乙:好,寫得好。
甲:好?怎么好?這個小曲說一個勾欄中的歌手……
乙:可它不說這個歌手容貌如何,穿著打扮如何,只是說她“舉止從容”,穩重大方,讓人欽重。人還沒有見,香氣就來了,等她開口一唱,四座皆驚。
甲:好比當年楚襄王遇見神女一樣啊!
乙:只用幾十個字就描寫出一位德藝雙馨,像荷花一樣美麗出眾的歌手!
甲、乙:真是絕妙好辭啊!
甲:那時候還有搞笑的段子……
乙:哎,我喜歡搞笑的,你說說!
甲:這一首民歌的名字是“小腳”。“小腳忒即溜,剪一雙弓鞋面,費了一匹潞綢。拽拔兒零剪了一丈六,四張羊皮金,嵌不來雙鳳頭。拔不上鞋根也,還要拖他拖他走。”
乙:哇,這還是小腳啊?古代的一匹綢子是多少?
甲:一匹是40丈,合今天的尺寸13米多呢!這是做了多么大的一雙鞋啊?
乙:那么大的鞋,還穿不上,還“拔不上鞋根”,只好“拖他拖他”地趿拉著走。
甲:哈哈哈,哏就在這兒呢!
乙:就這還愣說是小腳呢!哈哈哈!
甲:其實,明代北京民歌更多的還是抒情的段子,描寫男女愛情的段子。
乙:好,你說說。
甲:這一回,你聽我唱一段。
乙:這一段你能唱。
甲:我找到這一段的曲譜了,只要有曲譜,我就能唱。
乙:太好了。你唱唱。
甲:(唱)一更里窗前月光華,可憐奴家命運差,犯桃花,偏偏落在風月人家。背井離鄉遠,拋撒爹和媽,悔當初錯把兒來嫁。
乙:啊哦,是描寫一位婦女悲慘命運的段子。
甲:這一首民歌的曲牌叫《銀紐絲》,在明代流傳在我國各地。
乙:也可以說是當時的“網紅”了。
甲:是。這些民歌都是用很通俗的日常生活語言,卻表達了非常真摯的、強烈的感情。你聽這一段《送情人》:送情人……
乙:這回又用說的了。
甲:你聽著吧!“送情人直送到門兒外,千叮嚀萬囑咐早早回來。你曉得我家中并沒個親人在,身子又有病,腹內又有胎,就是要吃些咸酸也,哪一個與我買?”
乙:耶,真是大白話耶!
甲:它表達的感情卻是很真摯的,很感人的。明代文學家馮夢龍都說它“最淺、最俚、亦最真。”
乙:人間真情最寶貴!
甲:還有描寫青年男女追求純潔愛情的“泥人兒”。“泥人兒,好似咱兩個。捏一個你,塑一個我,看兩下里如何。將他揉和了重新做,重捏一個你,重塑一個我,我身上有你,你身上有了我。”
乙:真好啊,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這正是愛情的最高境界啊!
甲:為了追求這個境界,有一些青年男女不惜獻出生命。聽這一首“要分離”,“要分離,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離,除非是東做了西;要分離,除非是官做了吏。你要分時分不得我,我要離時離不得你,就死在黃泉也,做不得分離鬼!”
乙:為了愛情,死都不怕,做了鬼也要在一起!
甲:今天看到這些明代的老北京民歌,也讓我們非常感動。所以,我們說,北京民歌千萬首……
甲、乙:千歌萬曲總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