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企業親緣關系、家族控制權與創新戰略研究
- 于曉東 程熙镕
- 1414字
- 2020-05-11 11:52:40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實踐背景
在2014年的全國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是市場主體。企業興則經濟興。”在支撐中國市場發展的企業中,除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表現也非常搶眼。而在民營企業中,家族企業的作用越來越大。根據我國首份《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家族企業在民營企業中廣泛存在,在全國85.4%的民營企業中,半數以上的控股權被掌握在個人和家族手中,55.5%的民營企業同時還有家庭成員參與管理。截至2016年,A股2781家上市公司中,家族企業占比達到31.8%(1)。家族企業已經成為左右我國經濟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家族企業的發展吸引了多方面的關注。例如,《福布斯》每年會發布全球家族企業500強排行榜;普華永道專門成立了一支家族企業的調研團隊,對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內的2800家家族企業進行研究,并出版《全球家族企業調研報告》。關于中國家族企業的報告也層出不窮,例如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研究課題組在2011年出版的《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2)、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委員會在2015年出版的《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2015)》(3)、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與全國工商聯合作發布的《中國家族企業健康指數報告》《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等。中國的家族企業越來越多地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
那么,家族企業的績效表現究竟如何呢?Anderson和Reeb(2003)發現,在美國構成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企業中,家族企業的績效高于非家族企業(4),歐洲家族企業的股價表現明顯優于非家族企業。然而,在中國,對于家族企業的業績表現存在較大的爭論,對于家族企業的價值也存在爭議。
Dosi(1988)認為,企業被公認為是創新的主體(5),Ettlie(1998)和Schumpeter(1934)將創新作為對未來成長的投資(6)(7),創新對企業績效和價值的影響重大。尤其對于正在經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中國而言,充當制造業主力軍的家族企業更是需要依賴自主創新,轉變運營模式和戰略規劃,從長遠角度突破現有的瓶頸。然而,陳凌在《2014年中國家族企業健康指數報告》中卻指出,與全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創新投入相比,家族企業的研發強度和投入水平明顯不足,而且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8)。
家族企業由個人和家族掌控,因此企業研發強度和投入水平較低的問題最后還是歸結于個人和家族對于企業創新戰略的決策。在家族企業中,這類型主觀決策的問題通常都由掌握企業控制權的實際控制人決定。對家族企業控制權的爭奪與配置不僅涉及有股份的家族成員、有股份的非家族成員、家族管理者和非家族管理者。掌握家族企業控制權的人將決定家族企業的創新方向和發展戰略。
家族企業與非家族企業最大的區別在于家族企業的控股權在個人及其家族成員手中,并且家族成員還會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中。實際上,在家族企業中,家族內部的各種家族成員分享了大部分企業控制權。2012年的《中國現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發現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家族企業,親子關系已經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親緣關系,比例高達46.8%;緊隨其后的是配偶關系,比例高達45.9%;排在第三位的是兄弟關系,比例約為33.3%;兄妹、姐妹和姐弟關系所占比重則較小(9)。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傾向于只靠親子關系和配偶關系的單一關系控制(10)。
因此,家族企業、企業價值、創新投入、家族控制權和親緣關系形成了一個緊密聯系的影響機制。令家族企業有別于非家族企業的親緣關系,究竟會對家族企業的控制權產生何種影響,又如何左右家族企業的創新戰略決策,進而對企業價值產生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呢?家族企業的發展現實引發了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