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企業親緣關系、家族控制權與創新戰略研究
- 于曉東 程熙镕
- 1094字
- 2020-05-11 11:52:40
1.1.2 理論背景
作為全球企業的一種主要的組織形式,家族企業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外對家族企業的研究歷史較為悠久。蘇啟林和歐曉明(2002)發現,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家族企業研究開始逐漸升溫(11),不少學者對家族企業這種組織形式展開了各種各樣的研究,例如Gómez-Mejía等人(2007)(12)、Miller和Breton-Miller(2014)(13)以及Santiago(2011)(14)等諸多外國學者。與此同時,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新時代的家族企業也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在我國大量出現,并成為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很多學者也對中國的家族企業展開了多樣化的研究,例如,陳凌(1998)(15)、褚小平(2002)(16)、吳炯(2016)(17)等國內學者。
然而,朱沆等人(2016)發現,國內外的學者普遍對家族企業的創新活動研究甚少,對家族企業對于創新活動抱持什么樣的態度、如何進行創新活動的決策還是一個理論“黑箱”(18)。盡管很多研究都發現,與非家族企業相比,家族企業對于創新活動的投入較少,例如Chen和Hsu(2009)(19)、陳凌和吳炳德(2014)(20)、Mu?oz-Bullón和Sanchez-Bueno(2011)(21)等人的研究,但是對此現象的解釋基本都歸結到社會情感財富理論(Socioemotional Wealth Theory)。Gomez-Mejia等人(2011,2014)認為家族企業減少創新投入和研發活動的原因是為了防止社會情感財富流失(22)(23)。雖然這個解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家族企業的特質,但是,一方面上述解釋對這個影響過程的認識還存在局限,另一方面,還可以從委托代理理論的角度去解讀這個現象。
關于家族企業的控制權研究,往往與委托代理問題相結合,探討家族控制權從創業家族向職業經理人轉移的過程,如徐細雄和劉星(2012)的研究就探討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控制權轉移(24)。然而,很多學者都忽略了家族控制權首先在家族成員內部分配的過程,即在委托人之間分配的過程。這并非委托代理理論的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代理問題,而是家族企業的控股大股東決定誰可以共享控制權的問題。
通常,家族企業的控股股東會將家族成員引入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由家族成員共同對家族企業進行管理。現有研究更多地聚焦于家族企業和非家族企業之間的區別,如Anderson和Reeb(2003)的研究(25),或者對家族企業的高管層中是否包含親緣關系進行籠統的統計,如連燕玲等人(2012)的研究(26),對家族企業內部的親緣關系進行具體的、分門別類的研究較少。
家族企業內部的家族成員在一定程度上共享著企業的控制權,他們通過操縱企業的控制權,決定創新活動的開展和創新資金的投入,而企業的創新活動又會影響企業價值。換言之,將各種親緣關系引入家族企業,可能會對企業價值產生消極或積極的影響。而且,當家族企業處于較好的成長態勢或者遇到發展低谷時,這種影響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方式。這些親緣關系究竟會如何影響家族企業價值,還需進行深入的、系統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