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心理學3:兒童行為心理學
- (美)約翰·華生
- 983字
- 2020-04-23 16:25:49
2. 面對刺激,兒童的三種行為反應
為了讓大家對心理問題和行為主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有清晰的認識,我們用幾個簡單的公式對相關的問題進行總結。

在這個公式中,S是刺激,R是反應,當我們以這個公式對反應和刺激的關系進行描述時,我們會發現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習得性的反應。在我們剛剛出生時,有些刺激不會引起我們的反應,但在后天環境的影響下,我們便會對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比如,在我們蹣跚學步的嬰幼兒時期,我們不會有一看到紅燈就要止步的反應;但是由于我們每一次試圖在紅燈亮時越過馬路都被制止,久而久之,我們一看到紅燈就會產生止步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紅燈可以被稱之為替代刺激。因此,我們從不止步到止步的行為變化被稱之為條件反射,這種形成條件反射的反應就是習得性反應。
此外,當我們找到其他可以引起相同反應的刺激時,我們可以將所有引起反應的刺激統稱為條件刺激。舉個例子,當我們工作的時候若是出現有人與我們談話、工作完成、腹中饑餓的情況,都會讓我們停止工作,這時停止工作就是我們做出的條件反應,而與人交流、工作完成、腹中饑餓這三件事都是令我們做出這些反應的條件刺激。
第二種情況是與習得性反應相對的無條件刺激。這種刺激一出現就會引起幼兒的本能反應,這種反應就是我們所說的非習得性反應。下面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當嬰兒看到光線時會不由自主地轉動眼球;當他們口中含著酸性東西時會無意識地分泌唾液;當他們被東西割傷時會不停地哭喊;當他們聽到突如其來的噪聲時會無法自控地感到恐懼并因此大聲哭喊直到聲音停止。引起這些本能性反應的刺激就是我們所說的無條件刺激。
如果我們將條件刺激和非條件刺激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條件刺激遠比非條件刺激的數目多,非條件刺激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不是條件刺激可以比擬的。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這些條件刺激,要知道由這些非條件刺激形成的無條件反應是對我們的生活有重大影響的條件反應形成的基礎。如果我們不能對引起無條件反應的非條件刺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我們就無法得出與人類行為研究有關的正確結論。
除上述所說的兩種情況外,條件刺激還可以造成與刺激和反應有關的第三種情況,即我們可以用一種刺激引出我們想要的反應,并且用另一種刺激代替我們已知的這種刺激。在下文中我們會單獨對這種反應替代進行詳細的介紹,這是因為,反應替代在孩子成長中具有條件反應和無條件反應都無法替代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