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心身癥”
- 胡安·莫伊塞斯·德拉·塞納
- 592字
- 2020-04-22 16:38:56
第1章 心身病理學
第二本電子書對心身醫學領域進行了深入探索:首先介紹了“心身”的概念,以及其他學科為驗證心身理論所做出的主要貢獻,如心身病理學與心理神經免疫學、順勢療法或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病變的共同點。此處僅舉幾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出心身病理學是一個獨立的領域,它涉及那些既有生理(病理)成分又有心理(精神)成分的疾病。如果不能二者兼顧,對其進行的干預就是不完整且無效的。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受損案例中,長期壓力過大可能會對身體的某些器官造成損害,且即使受損的器官接受藥物治療,只要長期高壓的環境沒有改變,其他器官也會受損。
有幾種方法從治療的角度以及更加理論化、概念化的角度來分析心身病理學。
就臨床實踐而言,醫療干預在任何疾病的治療中都一樣重要,也就說醫生會觀察癥狀、做出診斷以便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同樣,作為補充,應當在治療中把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發現應用在患者護理、病痛管理、堅持跟進治療等方面。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也為患者提供一套完整的治療手段,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自從精神疾病有心理根源這一最早的觀點提出以來,相關理論不斷完善。人們認為心理緊張通過符號轉化會在身體上表現出來,其中受損器官具有特別意義,與無意識的、受壓抑的心理創傷有關。盡管心理障礙能夠通過生理表現反映出來——這一觀點已為大眾接受,但是關于心身障礙的起源及其符號意義的心身分析卻被拋諸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