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余生不將就
  • 朵娘
  • 1171字
  • 2020-04-23 10:26:07

03

要論張充和的才華和名氣,那是可以與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廳”分庭抗禮的,可她偏偏是一個與眾不同,不屑于展露的人。

她擅長昆曲,能作詩,善書法,會丹青,琴棋書畫皆精,卻對取得的贊譽抱著十分淡漠的態度,她說:“我寫東西就是隨地吐痰,留不住。誰碰上就拿去發表了。”

她愛唱昆曲,卻更偏向于自娛自樂,反感為了博取他人開心而唱。她說:“她們喜歡登臺表演,面對觀眾;我卻習慣不受打擾,做自己的事。”

汪曾祺評價她時說:

“有一個人,沒有跟我們一起排過曲子,也沒有參加過同期,但是她的唱法卻在曲社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她唱得非常講究,運字行腔,精微細致,真是‘水磨腔’。我們唱的‘思凡’‘學堂’‘瑤臺’,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唱的‘受吐’,嬌慵醉媚,若不勝情,難可比擬。”

早期,她初露鋒芒,雖然數學零分卻因為國文滿分被北大破格錄取。后來更是全面展露才華而備受稱贊。

章士釗把她譽為才女蔡文姬;戲劇家焦菊隱稱她為當代的李清照;作家董橋說她的毛筆小楷漂亮得可以下酒;著名書法家白謙慎評價張充和的字:“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

是的,她就是清淡之人。

她的這種清淡又高雅的閨秀氣質,是從她叔祖母那兒習得的。

叔祖母因為丈夫和孩子都悉數早亡,終日獨守在青燈古佛前,性格里自是偏清冷。張充和在過繼給叔祖母后,培養她便成為叔祖母寂寞晚年的寄托。

叔祖母花重金請老師教她詩詞歌賦,從《漢書》《史記》《左傳》、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都一一教給她。她熟讀了中國的經典,未及十歲,便已會聯詩對句,《桃花扇》《紫釵記》《牡丹亭》……都早已看得滾瓜爛熟。

叔祖母遺世而獨立,不是在藏書樓陪她看書,就是在青燈古佛旁靜坐。從小跟著叔祖母長大的充和,身心浸潤在這樣舊式閨閣文化的氛圍里,自然便得了真傳。

充和16歲那年,叔祖母過世,父親將她接了回來。她人雖然回來了,心卻留在了舊式閨閣里。

她身處深閨大院,竟對《牡丹亭》里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似這般都付于斷壁殘垣”的寂寥,產生了深深的共鳴。

當然,她并不厭惡這種寂寥,有時竟然是主動去選擇這種寂寥的。

因為姐姐們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更喜歡呼朋喚友,舉辦Party。她卻像晚清的閨秀,總是在一旁靜默地讀書、習字、寫文。

于是,人們認為她不夠摩登,說她融入不到姐姐們的圈子里。

為什么她不主動積極些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清冷獨立的氣質早已滲透進了她血脈里,她不是沒有融入進去,她只是不愿意,這是她本身的性情,是主動選擇的結果。

她很有自己的世界,也對進入這個世界的人牢牢把關著,選擇自己欣賞的人交朋友,胡適、楊振聲、張大千、沈尹默都是她經常交往的人。所以,人們稱她為“民國的閨秀”“最后的才女”這也是極其中肯的。

張大千曾給張充和畫過一幅仕女圖。畫中的充和只有一個纖細的背影,身著表演昆曲的戲裝,云髻廣袖,似要凌風飛去。

這幅畫,恰好勾勒了張充和人生的一個側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源| 台山市| 浮山县| 永福县| 上蔡县| 宜都市| 宁都县| 双江| 十堰市| 鄯善县| 钟山县| 侯马市| 广东省| 蓝田县| 宁海县| 湖北省| 历史| 汉川市| 牟定县| 逊克县| 英山县| 喀什市| 加查县| 台南市| 油尖旺区| 盐城市| 莱芜市| 平原县| 高密市| 岳西县| 云林县| 康马县| 遂溪县| 余干县| 穆棱市| 黔南| 西城区| 常州市| 祁东县| 石狮市|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