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1933年5月,丁玲被捕了。
她與馮達、潘梓年一起被押往南京軟禁。而告密者被懷疑正是馮達。
胡也頻去世后,馮達以保姆般的角色出現(xiàn)在丁玲的生活里。
丁玲餓了,他會買菜煮飯……丁玲很享受這種事無巨細的照顧。然而,就如茨威格所說: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biāo)好了價格。
這一段日子,讓丁玲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以至于他成為她一輩子都不想提的人。
爭議點在于——她與背叛者馮達在囚禁期間同床共枕,并生下了一個孩子。
其實,她的內(nèi)心也是撕裂的,最初她自殺過——她把頭頸伸進繩套,一腳踢翻了凳子。
馮達救了她。
蘇醒后的丁玲,玩命般地忍著暗無天日的囚禁日子,在無我的狀態(tài)里茍活,盼著一線生機。
一男一女,囚禁在同一片天地,同睡在一張床上,然后有了女兒蔣祖慧。
女兒的誕生更是讓丁玲有了一身的非議——同叛徒嫌疑人馮達一直同床共枕,還生了孩子……她怎么就不和馮達劃清界限,自證清白?
丁玲對那段日子的回憶是:“實際我心中成天裝著一盆火,只想找人發(fā)泄!”
是的,馮達,是人,還是鬼?她不知道。但是,她需要活下去。
可是,在孤絕的黑色海面上,在一條被捅了個窟窿的船上,為了使船不要沉掉,丁玲的解決方式是:借助男人有力的臂膀,先去堵那個船窟窿。
然后,船到岸后,再和那個人一刀兩斷。出獄后,她和他果然斷絕關(guān)系,再無聯(lián)系。
所以,對于她與馮達之間的同居關(guān)系,這只是一個女人在無能為力下采取的一種策略,她說:“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p>
只是,她沒想到自己的自救舉措,會在若干年后為她帶來滅頂之災(zāi)。
但無論如何,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大概就是丁玲面對苦難的底色態(tài)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