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用穿透式學習跨越知識與實干的鴻溝
我們現在所講的知識,是在行動中可以證實的知識,是對行動結果有效的信息。
——彼得·德魯克
數字化加速變革經濟、社會與生活,外部世界巨變,知識快速更新,我們都感覺到需要持續提升技能,我們認為自己應終身學習。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渴求知識、熱衷學習。學習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學?如何學以致用?
我們熟悉的在學校里學習知識的方式似乎不再那么有效。首先,重大的變化之一是目標變了。我們不再僅以掌握知識為目的,還以擁有技能為目的,更重要的是,以實干出成果為目的。
知識的樣貌也在發生變化。過去,我們期待的知識是穩定的,已經經過長久發展、檢驗與梳理?,F在,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的是新涌現的知識,很難找到我們通常期待的已經掌握所有知識的老師,我們也很少有系統的課本與課程。
學習和實踐的時間關系也在發生變化。過去,學習和實踐的互動是以一生或至少數十年為周期的:我們在學校里學習知識,以備在未來的人生中運用。即便離開學校開始工作,很多人看待學習的方式也沒有變化,即學習是為了將來某個時刻用。但現在,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周期內往返于知識和實干之間,我們在實干中覺得需要就去學,學了就立刻用,如此循環。
學習的方法變了,知識的樣貌變了,知識運用的場景也變了,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習這件事。作為為實干而學習的成年學習者,我們更需要一些新的學習方法。在這本書中,我想做的是探討知識、學習、實干的關系,分享我們學到的、用過的且被證明有效的一些學習方法,我們可稱它們是注重知行合一的“穿透式學習”。在開始討論具體方法前,讓我們先看看我對于學習的兩個主要認知:第一,學習的目標是擁有有效的個人知識體系;第二,我們可借助“學習之旅”圓環游走于知識世界與實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