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三板斧:重新定義干部培養
- 茅廬學堂
- 2113字
- 2020-05-15 15:49:38
1.2 第一次團隊危機
2000年,境外的風險投資瘋狂涌入中國互聯網產業,當時圈內盛行圈錢、燒錢。三大門戶網站在納斯達克的相繼上市,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浮躁心態。然而,浮躁勁兒還沒過,寒冬到來,三大門戶網站就遭到了來自納斯達克市場的打擊:新浪的股價跌到1.06美元,搜狐跌至60美分,網易在上市的當天就跌破了發行價,一度只有53美分。
與此同時,思科市值從5792億美元下跌到1642億美元,雅虎從937億美元下跌到97億美元,亞馬遜從228億美元下降到42億美元。統計顯示,2000年美國共有210家“.com”公司倒閉,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的互聯網公司一同見證了這一泡沫的退場,資本對互聯網的浮華已經失去了耐心。2001年,國內75%以上的第一代電子商務模式在這一背景下也退出了市場,紛紛倒閉關門。
而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戰略,在千禧之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并未幸免于難,公司也出現了資金鏈瀕臨斷裂的危機。
在提出國際化戰略之后,阿里巴巴為了占領全球市場,相繼在中國香港、美國、英國、韓國都建立了辦事處,同時中國臺灣、日本、澳洲站都在積極籌備中。在短短一年之內,阿里巴巴就迅速擴張成一家跨國公司,狂飆突進,膨脹壯大。就像一個氣球,在快速地膨脹變大,但隨時有破裂的危險。
在互聯網泡沫破裂之時,阿里巴巴的風投資金已經燒掉大半,而所有國際網站每個月的運營成本又大得驚人,到了2000年年底,阿里巴巴的賬上只剩下700萬美元了,按當時的開支計算,每個月還要燒掉將近100萬美元。而且投資人原本答應的給更多的錢,也決定不給了,許多項目被迫停了下來。
最后情況演變成在阿里巴巴資金鏈即將斷裂時所有的風投都不愿再掏一分錢。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當時阿里巴巴發展的方向和主打產品還沒有明確定下來,而且收入為零,按照當時燒錢的速度來看,阿里巴巴最多還能撐半年。
阿里巴巴近似瘋狂的國際化戰略布局必須停下來。
想想看,從1999年9月創立到2000年年底成為跨國集團,阿里巴巴根本就是在資本催化下極速膨脹的,而在膨脹的過程中,雖然有理性的分析和決策,但結果卻違背了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參照當時中國的成功企業,比如海爾、聯想等都是先在本土市場站穩腳跟獲得成功之后,才開始國際化的,而美國的雅虎、eBay也是先占領美國市場,然后才向世界擴張的。國際化要有基礎,要有金錢和實力做后盾,先本土后國際,符合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顯然當時的阿里巴巴還不具備走向世界的實力。
資金鏈瀕臨斷裂的危機導致業務停滯,業務停滯連帶出了內部管理的危機。彼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在馬云心頭蒙上了厚重的陰霾。

1998年,阿里巴巴部分創始人在長城上合照
其實,在1999年到2000年這段時間,阿里巴巴和今天的很多創業團隊相比在管理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可能比現在的一些創業公司的管理還要差。馬云也和現代大多數初創公司的創始人一樣,老師出身的他在管理方法上并不會有多高明。
而且離開外經貿部,最早的那撥跟隨馬云創業的人大部分都是他的學生或朋友,或者是通過各種人脈關系而加入的。雖然有很多大咖在專業領域很強,但管理能力還不如能說會道的馬云,至少你說不過他,說不過他就得干,但干了以后發現不靠譜。經過這樣的折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業務沒有明顯突破,團隊的士氣也像過山車一樣,一般人很難經受住這樣的折騰,再加上2000年的互聯網危機,團隊的穩定性遇到了巨大挑戰。
于是,各種因素聚集在一起,就爆發了阿里巴巴的第一次團隊危機。
以前十幾個人的時候,大家都在一個房間里面,溝通非常簡捷和有效——只要喊一聲就行。隨著人數的增加,2000年的時候核心團隊變成了幾十號人,公司也做了一些組織架構的變化和制度的設計,但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挑戰。隨著公司正規化建設的開始,劃分部門、明確分工當然是自然而然的事,而有了部門就得有負責人,于是就要提干。
在阿里巴巴的18個創始人中,第一批提干的有三人:孫彤宇、張瑛和彭蕾,職務都是部門經理。而其余的創始人仍然還是普通員工。創始團隊間大家地位和職務的突然變化,而馬云的時間和精力都在業務和對外活動上,在團隊的管理上并沒有太多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干預。再加上公司大了、人員多了,大家見面少了,溝通也少了,令大家產生了不少誤會和猜忌。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矛盾就出現了。在這種情況下,創始人之一樓文勝在收集了其他人的意見后,執筆給馬云寫了一封信。
收到信后,馬云覺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立即召集所有創始人一起開會解決問題。那天,大家圍著圓桌坐下后,馬云說:“今天大家不用回去了,既然你們有那么多怨言和委屈,現在當事人都在,都說出來,一個個罵過來,想哭就哭,所有的都攤在桌面上,不攤完別走”。
會議從晚上9點開到凌晨5點多,從創業的初心一直到團隊現狀,大家把想法、建議都一一拋了出來。即使到了現在,很多參加過那次會議的老阿里人,對這種開放、坦誠的氛圍也仍然非常喜歡,這也是為什么阿里巴巴經過無數次折騰,依然保持很好的團隊狀態的原因,應該說2000年的那次會議算是最早的阿里裸心會了。
經過這次溝通,團隊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強,也讓馬云意識到團隊管理的重要性,意識到自己在管理上的不足,需要有人來補位。馬云作為團隊的領袖、CEO是要制定方向和策略的,這就需要有一個管理經驗豐富的COO來落地執行。
經過獵頭推薦,在面試了很多人之后,有一個人特別合適,那就是關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