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曉說:“陳蓉伊,你活得瀟灑,就夠了!”
……
“你真的是一個恐怖的女人!大學的時候,你為什么被孤立?”陳蓉伊曾經問易曉,你可以如此掩飾自己,為什么大學的時候不交朋友。
“我有社交障礙,她們對于我沒有意義,何必忍著不安恐懼去討好她們。不相信我的話?”
“文思琪,優等生,精致女孩,早上6:30起床,洗簌,化妝30分鐘,脖子戴項鏈,喜歡三種發型,馬尾,自然垂直戴著素色短毛發夾,用皮筋綁起前面同單色花絨裝飾,喜歡裙子,短袖中長,喜歡的顏色田園文藝。有點看不起其他五個人,但是沒人發現,宿舍的和事佬,連你都不討厭她。同學不討厭她,老師也喜歡她,但是畢業的時候,她搶了劉夢瑩的男朋友,其實他們大三的時候就在一起了?!?
“劉夢瑩,嬌嬌女其實她是我們宿舍最單純的,喜好都擺臉上,她嫌棄我穿著土,但是卻是宿舍里面唯一一個我打掃廁所之后跟我說謝謝的人?!?
“那你為什么不跟她好一點?”
“她太容易被人說動,跟我交朋友?只怕別人一句我是為了錢,她就可以跟我絕交,這樣子的女孩,需要哄,我哪里有時間。結婚門當戶對,朋友也是一樣的。”
“祝音螢呢?”
“她是從農村出來的,就算如此,她也是比我富裕的,她不是虛榮,只是因為她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成為像你們這樣的人,自然是跟你們走近,跟我走近做什么?難不成盼著我草根逆襲?我和她都懂的道理,彼此不耽誤。她喜歡社交,我討厭社交,根本和不到一起。而且,她知道我沒有利用價值。”
“利用價值?”
“對,她可以通過其他人,認識優秀的男孩唯獨我沒有,我那里出一個大學生都難,何況出一個帥,又有頭腦,家境還不錯的男孩。”
“這目的有那么明顯?二十歲左右想這么多?”
“她未必這么想,但是會這么做。一個人并不是她有具體的想法,才會去做,而是一種潛移默化里面。另一個就不用說了吧?!?
“那我呢?”
“性格不合?!?
“蝦米?哪里不合?”
“生存狀態完全相反?”
“……”
……
“易曉,你為什么看得那么透?既然如此,你為什么還恐懼交流?!?
“人心復雜,每跟一個人交流,你就要觀察這個人的語言,語氣,行為,環境,穿著打扮,分辨這些,然后得出信息,想出對策,多了,會很累的?!?
“有些人,并不需要你這么觀察?!?
“但是不看透,心里不安。”
“那恐男癥呢?”
“不是恐男,應該是厭男?!?
“有差別嗎?”
“有,一個是害怕,一個是討厭。我說過我做過一個小孩被拋棄路邊死了的夢?!?
“怎么說?”
“我懷疑是我小時候親眼看見的,而那個小孩可能是我的妹妹,我不清楚真假,還是我臆想出來的,但是它在我心中二十多年了?!?
“為什么有這個想法?”
“我家重男輕女,計劃生育下,罰款很重,偶然聽到的,然后就開始做夢,不知道是回想起來的,還是臆想出來的,后來我就開始討厭男孩,討厭男人。我會察言觀色,但是我總是難以猜中他們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我是女人的原因,還是因為討厭他們而失去判斷力。”
“因為不可控,所以遠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