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入院
- 李賊
- 拽梯郎君
- 2294字
- 2020-05-16 23:13:48
縣學教諭沉吟道:“好,保持心性,我南陽便可又出一個人才。”
聽的歐開瑞又在下面暗罵不已,這小子什么心性,騙人心性?
這時候不少學生也已經默寫完畢,紛紛交卷。不久,教諭面前就擺了一堆試卷。他卷而封之,朗聲道:“今年一切從簡,你們現在便可以直接去府學考試了。”
“考完第二道之后,回家等消息。三日之后,在府學門口放榜。凡是中榜之人,即為童生,可以參加科考。通過科考,就可以入官學成為生員,也就是俗稱的秀才。”
“當然了,你們也可以自己去向王教授申請入哪所學校。”
話雖如此,但任誰也知道府學比縣學好,每次招生都只能是按照分配來。縣學教諭說完這話,自己也輕微搖了搖腦袋。
“走吧,跟我來,府學在城北。”
縣學教諭寬袍大袖,襦襟飄飄,在前面帶路,眾人連忙跟上。
有一些僥幸而來的人此刻連十句論語也沒寫完,有的黑著臉交卷,有的干脆嘆了一口氣,試卷也不交了,直接放棄,也不跟著教諭去府學了。
守門的衛兵見怪不怪,每次都有一些人來此體驗生活,其實漢字哪是那么好學的?等人員全部走光,衛兵鎖上門,跟上隊伍前往府學。
劉銀張鐵柱嚴中成都是大字不識一個,此刻都在幫劉屠戶剁排骨,李天賜是一個人來應試的。
他落在隊伍后面,見這幾個士兵背著長槍,不禁又好奇起來。
“大哥,你們是哪里的軍爺?這個槍好使嗎?”
之前在門口那衛兵就對他印象深刻,剛才教諭對李天賜青眼有加,幾個衛兵也都看在心里。此刻遠離教諭視線,都愿意跟他聊上兩句。
“咱是南陽衛的軍戶,平日里衙門有什么事,都讓咱們來幫忙。”
“這聲軍爺見外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咱平時也都種地,都是良民。”
李天賜跟他們客氣了幾句,最感興趣的還是鳥銃,沒想到那衛兵直接回了一句:“這個咱也不會使,就是個燒火棍,唬人的。”
李天元緊緊跟在教諭后面,唯恐落下半步。他用余光掃視周圍,沒發現李天賜的影子,暗暗有些奇怪。
這小賊不跟教諭套近乎了?
他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看,沒看見。又看了好幾眼,才發現李天賜居然躲在最后跟幾個衛兵聊天。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臭味相投!
“到了。”
縣學教諭忽然發聲,打斷了李天元的思緒。周圍各人頓時也都停下腳步,整理著裝。
學宮位于南陽府衙門的右側,距離很近,都是府治下的直接管轄區域。
門口青磚麟麟,視野極為開闊,門上掛著一塊碩大的金邊招牌:“南陽府學”。
教諭上前敲開門,回頭道:
“你們還不是正式生員,進門無需進大殿行禮,直接到側殿考試。“
一行人再次按照年紀排序,進入府學大門。李天賜跨進門來才發現大殿中坐著一群人,里面赫然就有豫山書院的山長胡化真。
府試的流程和縣試一摸一樣,只是人變少,場地變大,所有人都能在屋中做題了。
題目沒有了隨便默寫,而是接下句和解題,題目是“師之義”。
這題目有些超綱,并不是四書五經的原文,但侯恂給他的那本《四書章句集注》恰巧有手寫的注釋。
李天賜當下一口氣寫完,他抬起頭來,發現不少人都還在皺著眉頭思索。他又在一群人的注視下交了試卷,率先回家。
…………
三日后,榜上果然有李天賜的名字,他和李天元歐開瑞等八十多人一塊通過了童試,來到府學門口等著教授確認結果,再加入一所書院學習。他們還不是秀才,不能直接在官學上學。
幾個人對視了一眼,都對對方視而不見。
學宮大殿之中,南陽府學的教授、訓導、縣學教諭和三大書院的負責人正在品茶。
王文騏是南陽府的教授,負責管理整個府學。但明代奉行的“府歸府管,州歸州管,縣歸縣管”,南陽府學和南陽縣學屬于兩個機構,沒有直接的上下級關系,是以他和縣學教諭的關系近似于同事。
此時縣學教諭放下茶杯,看了王文騏一眼,淡淡道:“學憲,今年的童生考試不是不是太難了點。”
王文騏道:“今年鄉試我們南陽只有三人中舉,八府倒數第一,比汝寧府還少,還不是我們平時管的太松了!”
此言一出,三大書院的山長對視一眼,都頗有些幸災樂禍。讓你把書院關了,這幾年你們官學也沒見著比誰強。
不過表面上誰也沒露出異常,都是一臉慚愧。
王文騏見眾人無話可說,又是冷哼一聲。
“今年要換一批生員。科考歲貢不合格的統統下去,合格的學生要遞補成為稟膳生,增廣生。各位可不要藏著掖著,把最優秀的學生都送上來。”
稟膳生是明初設置的生員數,府學四十人,縣學二十人。增廣生是后來加的,人數一樣,都是屬于吃公糧的。南陽府學加縣學,就有一百二十個名額。
這些名額向來是各家族、各書院爭奪的焦點,此時王文騏放出風聲來,眾人心思各異。
志正書院的山長吳明凡道:“我們書院一向人才輩出,今年更是出了兩個舉人,必定不會讓學憲失望。“
王文騏道:“好,我們去看看今年的新童生,聽說有不少可造之才。”
“都進來吧!”
三大書院的院長整了整衣冠,來到庭院中等著諸多童生來見面。
童生們按照年齡順序再次排隊站好。
志正書院山長吳明凡長須垂胸,面色紅潤,頗有幾分仙人風范,他面對眾人,朗聲道:“學者明志為先,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是為志正。”
他一邊說,一邊走,到了隊伍最后面就開始挑人,年紀小的童生都在后面,自然潛力也大。
待他挑完人,諸葛書院的山長李春英接著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致學。我們諸葛書院便是如此。”
李春英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走的很慢,但也挑了很多人。他走到李天賜面前時,猶豫了一下,還是沒停腳步。
二十歲以下的童生,都被挑光了,唯獨留下了李天賜。
眾人看著李天賜的目光都略有所悟,這唱戲的事想必書院們都知道了。大家表面上不說,卻用行動說明了一切。
歐開瑞被諸葛書院挑走,李天元被志正書院挑走,二人都趾高氣揚的站在了師長身后,一臉嘲弄的看著李天賜。
豫山書院的山長胡化真是最后一個出場的,他輕輕咳嗽一聲,道:
“我們豫山書院選人嗎,自然是誰長得帥就選誰。小子,跟我走吧。”
他一把拽住李天賜,再也不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