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想不到的是,對付我的是繩子。
繩子一頭打個活套、套我頸脖子上。她拽住繩子的另一頭。一邊蹬腳一邊拉繩子,一邊咬牙切齒的咒罵。
我舅聽到我呼天搶地的吼聲,跑到我們院子,正看見我翻白眼。
“死瘟,勒死了,你這樣是要弄出人命的。”
“勒死了、死瘟。”
我翻著白眼,只差還沒有倒地。
我舅急匆匆的從我媽手中奪過繩子,一邊罵我媽。
那天、若不是我舅,可能我真的享年了。
一個十一歲的小屁孩,至于這樣置于死地嗎?試問「母慈子孝」,這句話該怎么講?
關于這些過往,換作是別人,估計早忘記了。
可是我記仇,老狗記千年,我忘不掉了。關于這些,是我真真切切的經歷,無論何時,塵封的記憶自己會扒開,在腦海縈繞。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它總從來不曾飄散或者是消失。
不管這種行為是真正想徹底廢了我,還是為了出氣而嚇唬我,如今我也無心考證不想追究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放過這些也是放過自己。
我也總是自己安慰我自己。
然而、每每憶起往事、真的猶如是在破潰不堪的傷口再撒一次鹽。
也許受傷的靈魂,早已被死死定在歷史的恥辱架上了。
MDB,只能用兩個字“殘暴”來形容。不是我忤逆,不是我不懂養育之恩,這些道理,我比誰都懂。
現在寫的真實事件是1976年時,我老公剛七歲,那年他還有一個1975年出生的妹妹。
我老公說那時他剛進學校讀書,那天星期天。
他媽媽下田干農活,本來他媽媽是背著他妹妹的,我老公的外婆一再要求他媽媽放下妹妹,她幫忙照看。
他媽媽真的放下他妹妹下田去了。誰知,他妹妹剛剛學會走路,一溜煙不見了。
據我老公講,他和一群小屁孩兒玩,他妹妹覺得好奇,也屁顛屁顛的跟在后面跑,啥時候沒影子兒的都不知道。
等想起的時候,已在沼氣池里淹死了。
其實這事發生以后,我老公說他嚇得半死。誰知,他爸他媽沒揍他,更沒有責備他。
并且直至現在,我公公常常對我講起:“我們家DD和LL,從小時候起,從不曾挨過揍,更舍不得罵他姊妹倆。無論DD想要什么,我們我們只要有能力,定會滿足他,從不曾忍心讓他失望過。”
其實,想想也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注定已經給發生了,為什么還要責備呢?發生不好的結局,誰又愿意看到發生呢?
同樣都是為人父母,又同時在那個年代,處理事情的態度、和處理事情的方式,卻又是天壤之別。
有事實證明,那些在溫暖的家庭氛圍中成長著的小孩,父母給足了愛和呵護。這種孩子通情達理,脾氣性格溫順。
更有事實證明,還有一種小孩子,性格叛逆,桀驁不馴。他們的父母對他們不是惡語相向,就是棍棒相加。
也許他們的父母是真的不懂什么叫:物極必反!
又或許,在他們眼里:孩子是累贅,他們可以拿孩子肆意撒野,當孩子是出氣筒。
我一直很欣賞抖音上的一段文案,這段文案真的值得收藏:
1.孩子如果是平庸之輩那么就承歡膝
下,如果出類拔萃,那就海闊天高任其飛。
2.我們平凡了一生,卻不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凡。試著與孩子和解,接受平凡。愛,需要理解,需要包容。
3.接受自己的普通,接受孩子的平凡,放下面子,掙錢養活自己,才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
4.我可以接受孩子平庸,也接受他一生粗茶淡飯,希望他一輩子健康快樂成長,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腳踏實地做人。
補充一點,我生孩子,是讓孩子來人世間感受人間的美好,不需要他有多大的作為,只求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他把自己的小家經營好,只求他一輩子能平平安安,我也知足了。
我總是教育我兒子,腳踏實地的作人,不能好高騖遠,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要懂得懸崖勒馬,再晚也不遲。
所有這些,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不成材、便成仁」!
希望如火,失望如煙,生活就是一邊點火,一邊冒煙。
人生路很長,走過的是經歷,看過的是閱歷。
年齡越大,看得越淡。看淡生死,視錢財如糞土,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
有些人,有些事情,能敷衍則敷衍,笑笑且過。余生要為自己而活,不用在意別人怎么說。
或許我是屬后者吧!
人生有些經歷和傷痛,需耗盡一生去治愈。
回歸正題了。
話說我們一行七人和保安正鬧得不可開交,他們的領導來了,也就是保安隊長。
“轟”的一聲,我們都圍上去,這場面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最后經保安隊長調解。
“你們六個人陪媽上去,我就在這里等你們下來。”我妹弟一驚一乍的吼道。最后我們一行六人真的就陪著我媽進了住院部。
按說,非常時期,****疫情肆虐,保安是為了維護醫院秩序,和保護醫院病人的財產安全而盡職盡責,也是按章程辦事。說到底,真的是我們違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