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背后,看不見的手:解讀投資的邏輯
- 王文革
- 1538字
- 2020-04-08 16:11:12
二、美國的資本市場
美國擁有現時世界上最大最成熟的資本市場。紐約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聚集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游資和風險基金,股票總市值幾乎占了全球總值的一半,季度成交額更是占到全球總額的60%以上。
美國的證券市場體現了立體多層次,為不同融資需求服務的鮮明特征,主要有成立于1792年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成立于1971年的納斯達克這個世界最大的電子交易市場,此外,還有柜臺電子公告榜等柜臺交易市場。不同的市場為不同的企業進行籌融資服務,只要企業符合其中某一個市場的上市條件,就可以向美國證監會申請登記掛牌上市。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全球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IPO數量及市值第一的交易所,是全球四大交易所之一,也是全球最具國際化的股票交易市場。
納斯達克,全稱為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是一個基于電子網絡的無形市場,目前大約有5400家公司在該市場掛牌上市,是美國上市公司最多、股份交易量最大的證券市場。
(一)在美國上市的條件
2006年2月,納斯達克宣布將股票市場分為三個層次,上市和退市標準相應區分,滿足不同類型和規范的公司上市和交易需求。納斯達克內部分為三層結構:全球精選市場(Global Select Market),上市財務標準要求最高;全球市場(Global Market),由國際化公司組成;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由新興和成長型公司組成,要求最低、最靈活。三個層次要求從高到低,公司達到一定條件可以轉入更高要求板塊交易,分層結構進一步優化了市場結構,吸引不同層次的企業上市(見表7-2)。
表7-2 在美國上市的條件

在美國,上市的方式主要有兩種:IPO和反向并購。中等偏大的企業,比如凈資產5000萬元人民幣左右,或者年營業額達2億元人民幣左右,并且凈利潤在1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可考慮在納斯達克發行IPO,更好的企業則可以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對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國的中小企業,在美國上市最適宜的方法是買殼上市,因為無論是在時間上或費用上,買殼上市都比IPO要少很多。IPO的前期費用一般為100萬~150萬美元,時間一年左右;買殼上市的前期費用一般為45萬~75萬美元,時間一般為4~6個月。
(二)在美國上市的優勢
1.美國證券市場的多層次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融資要求。通過上市條件表格可以看出,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柜臺掛牌交易對企業沒有任何要求和限制,只需要三個券商愿意為這只股票做市即可,企業可以先在場外交易市場買殼交易,籌集到第一筆資金,等滿足了納斯達克的上市條件,便可申請升級到納斯達克上市。
2.美國證券市場的規模是世界任何一個金融市場都不能比擬的,這在上文分析香港市場的時候有所提及。在美國上市,企業融到的資金無疑要比其他市場多得多。
3.美國股市極高的換手率、市盈率,大量的游資和風險資金,股民崇尚冒險的投資意識等鮮明特點對中國企業來說都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三)在美國上市的劣勢
1.中美在地域、文化和法律上的差異。很多中國企業不考慮在美國上市,是因為中美兩國在地域、文化、語言及法律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企業在上市過程中會遇到不少這些方面的障礙。因此,華爾街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顯得有點遙遠和陌生。
2.企業在美國獲得的認知度有限。除非是大型或者是知名的中國企業,一般的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可以獲得的認知度相比在中國香港或者新加坡來說,是比較有限的。因此,中國中小企業在美國可能會面臨認知度不高、追捧較少的局面。但是,隨著“中國概念”在美國證券市場越來越為人所知,這種局面近年來有所改觀。
3.上市費用相對較高。如果在美國選擇IPO上市,費用可能會相對較高,但如果選擇買殼上市,費用則會降低不少。
(四)適合在美國上市的企業
美國資本市場多層次化的特點及上市方式的多樣性為不同的企業提供了不同的服務,各個層次的企業在美國上市計劃都切實可行,故而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在美國上市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