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背后,看不見的手:解讀投資的邏輯
- 王文革
- 22字
- 2020-04-08 16:11:10
第五章 為什么中國概念股(紅籌股)回歸成為熱潮
一、中國概念股回歸的原因
2017年5月,原來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16年凈利潤高達17億元的醫療器械巨頭——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申報A股IPO(首次公開募股),標志著又一只中國概念股回歸國內資本市場。
中國概念股回歸,一般是指在境外發達股市(主要是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通過私有化手段先從發達股市退出,然后再回歸到半規范、半封閉的A股市場重新IPO,以便實現公司價值和大股東利益的最大化。
中國概念股回歸,既有不同資本市場估值差距甚大的原因,也有不同資本市場對于上市公司的監管程度不同的因素。
一是A股市場股票市盈率比任何成熟資本市場的市盈率都高得多,企業套利空間大。A股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在50倍以上,主板也有20倍左右,比起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平均市盈率一般不超過15倍,有的甚至只有幾倍,A股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間。如2015年創造了連續27個漲停板的牛股暴風科技,就是私有化后拆除了VIE架構,重新到國內A股創業板上市,市盈率超過1000倍。又如分眾傳媒,因為業績下滑和股價下跌,已經退居二線的分眾董事長江南春不得不重新出任CEO,通過私有化借殼七喜控股,回歸后的分眾市值竟然爆漲了13倍。這對于在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公司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二是美國股市的市場監管很嚴厲,而一些中國公司財務造假比較嚴重;國內外會計準則不完全一致。大家耳熟能詳的美國渾水公司(Muddy Waters)和香櫞公司(Citron Research),就是通過調研中國在美國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發現其中財務漏洞,通過做空機制,使不少中國在美國上市公司的股價大跌,獲利豐厚。據不完全統計,香櫞公司和渾水公司共做空21家中國概念股,其中紐約交易所上市公司4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16家,多倫多交易所上市公司1家,在美國場外交易市場交易的上市公司2家。在被做空的中國概念股中,有7家已經被退市,1家被停牌,有11家出現60%以上巨幅下跌,另有2家公司尚處于做空戰役之中。這些公司在被做空之后,公司及其高管大多遭到了監管部門的調查或集體訴訟,被投資者要求巨額索賠。
2015年以來,已有超過40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宣布私有化退市計劃。其中,有10余家公司已經完成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