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的崛起:全球貨幣新體系的興起
- 歐緯倫 馬國南 羅祥國
- 902字
- 2020-04-14 14:47:3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歐洲美元的作用
歐洲美元(2)多少有點荒誕的特征(它是一種和歐元完全不同的貨幣現象),它令人想起了休斯·默恩斯(Hughes Mearns)的詩——《安蒂戈尼什》(Antigonish),而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有關“缺席的人”的故事。許多歐洲美元的投資者發現他們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歐洲美元作為一種離岸貨幣,它的監管者卻是“缺席的”。確實,在危機中,歐洲美元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這引發了人們討論有關離岸貨幣和國際貨幣穩定之間的關系。顯然這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因為離岸人民幣的規模正迅速增加。為了理解離岸人民幣所帶來的影響,我們需要去討論歐洲美元的一些獨特性。然后,我們方能更好地思考離岸人民幣的某些特點及其所帶來的特有影響。
歐洲美元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們是完全的信用工具。沒有任何政府機構為歐洲美元作明確的擔保,它也獨立于美國政府的監管之外。它們可以建立在任何美國境外的貸款人的資產負債表上,而不需要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上的條目相對應。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的大約15年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簡潔而又尖銳地指出,歐洲美元以及相關的美國銀行的債務,實際上都取決于“會計手中的那支筆”(Friedman,1971)(3)。
結果,歐洲美元市場作為一個整體所擁有的實際美元儲備,比單個貸款人所擁有的實際美元儲備的總和要少。這是因為許多貸款人都持有歐洲美元作為儲備,但是這些歐洲美元卻與美聯儲的美元賬戶一點也不吻合。在遇到系統性危機的時候,這些歐洲美元儲備并不能保障安全,就像這次全球金融危機時所表現的那樣。
歐洲美元市場的重要性不應被低估。這是“世界的資金市場”,而且與在岸的美元相比,歐洲美元有一套不同的管理機制。最重要的是,它不在美聯儲的管轄之內——美聯儲只被授權在支持美國國內“保證充分就業,維持物價穩定及較低的長期利率”時采取行動(Federal Reserve,2014)。因此,美聯儲只會考量國內的貨幣供應和利率。在2008年,當銀行體系的風險承受能力接近零時,歐洲美元市場缺少基本的流動性來源。銀行既不提供歐洲美元貸款,也不接受那些通過無抵押貸款和掉期操作募集得來的美元資金。那些之前被認為是安全的資產被發現其實并不安全,其后果有著出乎意料的長期有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