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是一生的功課
- 盛瓊 盛羅蘭
- 2175字
- 2020-05-27 11:28:03
空巢青年“七宗罪”
奮力擠上地鐵,在靠門的位置給自己找了一個相對寬松的小角落,我在心里默默嘆了口氣:“唉,這一天總算是過完了。”身體被掏空,心撲通一下掉到了胃上,估計一頓海陸大餐,也不能將它撐到原來的位置。機械式地掏出了手機,手指下意識點開微信朋友圈,上下滑動起來。
前段時間,朋友圈被一篇篇逃離北上廣的文章刷屏。房價、霧霾、壓力、悲觀,成了喋喋不休的話題。不過,無論怎樣,我還是要好好感激這些在北京的日子。因為生活對于年輕人來說,從來都不是為了追求舒適,而是為了追求未來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今年的五四青年節,“空巢青年”這個詞又重新熱鬧起來。背井離鄉、獨居生活、孤獨焦慮、生存壓力大……這些身份標簽,如同狙擊手的精準槍法,一個個穩穩地射在我身上,直擊要害。
不管你是主動選擇成為“空巢青年”,抑或是被迫變成“空巢青年”,你的身上都不得不背負額外的枷鎖。這些不美好的、不舒適的感受,是獨居的生活環境所帶來的,也是必須忍受的副作用。這讓我想起了天主教里提到的,人性的七種原罪:貪婪、懶惰、色欲、貪食、傲慢、嫉妒、憤怒。
它們是一種屬性,而不是一種選擇。
借用天主教的這個概念,我也把“空巢青年”的負面特征歸納了一下,將其總結為“空巢青年七宗罪”(當然,這里的罪,意為受罪的罪,而不是罪惡的罪。):
單身、獨居、情感匱乏、生存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社交圈子狹窄、前途迷茫。
然而,正如印度教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所指明的:“惡并非產生于內心,而是來自不得志的生活。”既然我們暫時還改變不了糟糕的環境,那就讓我們先改變內心的想法和態度。
在《會飲篇》中,理想主義先驅柏拉圖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在遠古時代,人是一個完整的圓形,長著四手四腿,自給自足,力量非凡,甚至要跑到奧林匹斯山上,與眾神一決高下。天父宙斯沒有辦法,只好用雷電把人劈成兩半,以大大削弱其力量。被劈成兩半的人,總想著要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希望恢復成原來完整的樣子。而且,他們一旦找到了另一半,就緊緊相擁在一起,不想再被分開。
這個故事聽上去匪夷所思,但是它所描述的,那種人與人之間相愛一生的沖動和欲望,卻十分真實而動人。
單身的人,似乎都是不完整的。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名叫《龍蝦》(The Lobster)的電影。這是一部發人深省的科幻片。
電影講的是,在某一平行宇宙,政府為了社會和諧穩定,要求所有適齡青年必須結婚,領養或生育孩子,組建家庭。一旦成為單身,你會被立即送往集中營,并要在45天之內重新找到伴侶。若在規定時間內找不到伴侶,你將會被政府變成一種動物,棄于荒野,任人捕殺。
男主的哥哥,正是因為沒有成功找到另一半,而被政府變成了一只金毛犬,每天只能和男主玩玩拋球撿球的游戲。哈哈,看來“單身狗”的稱號,在這里真不只是一句調侃而已。
心理學家弗洛姆曾寫了一本薄薄的小書,叫《愛的藝術》。這是他在反思總結了自己30多年內5段感情經驗之后的肺腑之談。
他說,“愛是一種藝術。”想要擁有完美的愛情,就像藝術家創作一件唯美的藝術品一樣,是那么可遇而不可求。這世上誕生過多少名垂青史的藝術家呢?又有多少不知名的藝術家們被卷入滾滾紅塵之中?天賦,機遇,還有對美好孜孜不倦的實踐和追求,這些都缺一不可。似乎只有具備了所有命運恩典的人,才有可能擁有理想主義者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愛情呢。
他還說,“愛情問題,不是對象問題,而是能力問題。”在他的歸納中,這些能力包括了解、尊重、責任感、關愛等基本要素。而單身狗們表示很困惑。空有這些能力,卻沒有愛的對象,難道是只能和自己談情說愛了?
除了單身、獨居這樣的“罪”,我仔細想了想,似乎剩下的幾宗“罪”,并不是空巢青年所獨有的。
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不受事業、愛情、財富這幾塊巨石的碾壓?只不過,空巢青年的“罪感”會更強烈一些。因為無人分擔,無人排遣,所有的辛酸必須自己吞咽,所有的重負必須自己扛起。
焦慮和不安,是不是也時常盤踞在你的心頭?人工智能發展得這么快,會不會有一天自己的飯碗就被機器人搶去了?00后的孩子們已經轟轟烈烈地出來搶地盤了,奔三、奔四的你還能那么淡定?……
實際上,這些對未知的緊張和恐懼,自我們出生以來,就一直跟我們如影隨形。從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去理解:自人脫離母體開始,我們就一步一步與自我剝離,外界的紛擾把一個完整的自我,切割得支離破碎。這種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沖突,愿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造成了焦慮。
然而,焦慮真的是一種負面情緒嗎?我們真的要去抑制它或抵制它嗎?仔細想想,焦慮本身也是一種生命成長的動力呀。如果沒有焦慮的沖擊,我們可能反而缺乏每天拼命工作、拼命學習的動力了。如果,我們能把焦慮當成一個中性詞,而不是一個貶義詞去理解,那么,我們的心態就會平和很多,與焦慮共處起來,問題也顯得簡單多了。
經歷了喪氣滿滿的一天,要如何恢復少女元氣?空巢生活的“原罪”,難道真的要等上帝來救你?其實,我們是可以完成自我救贖、自我赦免的。
在地鐵搖擺的車廂里,我認真回想著生活里美好的鏡頭,快樂的瞬間,溫馨的場景。活潑的多巴胺,似乎又跳躍起來。哈哈,我總結出應付空巢的“七種武器”了:其一,自律:保持規律的作息。其二,動手:保持空間的清潔。其三,運動:保持身體的活力。其四,忍耐:保持情緒的平穩。其五,交友:保持社交的主動。其六,學習:保持精神的充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獨立:保持內心的強大。
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