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制的黃昏:區塊鏈思維與數字化激勵
- 龔焱 李磊 于洪鈞
- 1868字
- 2020-04-07 16:38:50
兩個拐點,兩種策略
關于非理性繁榮期和泡沫破裂期,其實有一個小問題需要回答一下:這兩個階段的競爭策略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判斷,現在的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究竟是不是一個非理性繁榮期,這時需要用什么策略?
跑步入場!越是這個時候,就越不能旁觀。即使你知道前有很多參與者,后有泡沫會破裂,你仍然要跑步入場。
我們以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為例。自1994年互聯網進入中國,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至今,已經整整25年。25年,呱呱墜地的嬰兒已芳華正茂,種下的一棵小樹也已綠蔭如蓋。在互聯網發展的這棵大樹上,有一條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分枝——電子商務,可以說枝繁葉茂。
1999年之前,中國人還不知道電商為何物。那一年,中國第一家電商平臺8848成立,C2C模式(Customer to Customer)在中國誕生。三個月后,易趣成立。再過一個月,后來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誕生了,但它旗下的淘寶網到2003年才成立。一切都還在萌芽。
從1999年到2002年,中國的網民數量還少得可憐。根據2000年年中公布的統計數據,當時中國網民僅1000萬人,使用網絡的主要方式還停留于電子郵件收發和新聞瀏覽。用戶尚未成熟,市場尚未成熟,萌芽期沒能養活幾家電商平臺,只是稍微培育了一批初級網民。
并且隨著21世紀初互聯網第一次泡沫危機的來臨,似乎沒過多久,兩大領頭羊就倍感生不逢時,8848開始沒落,易趣也被美國的eBay收購,成了eBay易趣。2003年成立的淘寶,因背靠資本大樹又有初生牛犢之勇,繼續對eBay的地位發起了強有力的挑戰。短短3年的時間里,免費的淘寶打敗了收費的eBay。2006年,eBay易趣宣布將部分股份賣給TOM,這被公眾視為eBay退出中國的象征(11年后又重返),淘寶在C2 C領域開始稱王。
那么,是不是其他人就對電商技術望而卻步了呢?并不是。2003—2006年,中國電子商務進入高速增長階段,淘寶之外,當當、卓越、慧聰、全球采購等名字成為互聯網江湖中的熱門。它們和大批擴容中的網民互相成就,推高了網絡購物持續見長的熱情。傳統銷售,尤其是眾多中小型企業涉水“網商”,B2B帶來的銷售機會深入供求兩端。
從2007年開始,電子商務進一步從生于網絡、長于網絡的互聯網企業蔓延開去,無數傳統企業和資金流入這一領域,各路門派紛紛涌入B2C。2008年起,更名后的京東商城開始發力;另一座高峰以淘寶商城,也就是后來的天貓為藍本,每年“雙十一”的狂歡,被刷新的破億銷售速度紀錄,構成了令人難以相信的狂奔剪影。
再進一步,從2013年起,又一種新的電商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以純粹的互聯網技術升級為背景,以移動支付為依托,占據了又一輪商業主動權,比如大眾點評、餓了么。近年來最新的玩法則是P2C電商模式(Production To Customer),力圖能夠把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信息,如房產、餐飲、交友、家政服務、票務、健康、醫療、保健等聚合在平臺上,實現服務業的電子商務化。這就是所謂的“電子新零售”時代。
理性或非理性還有待歲月定論,但繁榮確實是真實的繁榮,殘酷確實也是真正的殘酷。在巨頭進場出擊、新人奮力“占坑”的同時,也有很多曾經風光無兩的電商漸漸泯然眾人,甚至轟然倒下。
人們可能不會忘記“凡客”“當當”和“聚美優品”等明星企業市值大幅縮水的“傷仲永”;2010—2017年,童裝品牌“綠盒子”,二手車交易平臺“車來車往”,服裝電商“有范”,購物返現的“優庫速購”等多家獲得融資的平臺倒閉;還包括外企,2019年4月,亞馬遜中國宣布當年7月會停止為第三方商家提供服務,全球電商傳奇入華15年后,在本地電商業務領域最終遇挫。
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各個領域都繼續有人不停地跑步入場,在未完的故事里,誰不想留下自己寫就的輝煌?
那么,如果你判斷現在市場處于泡沫破裂期,又應該用什么策略?這時候的策略正好完全相反,一個字:熬。這時的市場上開始逐漸充滿了陣亡者的“尸體”,你要在下落的過程中收集一些相對有價值的“尸體”作為未來的儲備。
一個是快戰略,一個是慢戰略。但是這里又有一個困境產生了:你如何判斷拐點是否已經到來?這個問題從理論角度來看,非常難以回答。比如,有什么指標可以驗證,現在是否馬上要進入非理性繁榮?我們有一個小指標,可能沒有任何理論意義,但很有現實參考價值,在中國市場上非常有效,我們把它叫作“媒體指標”。
什么意思呢?打個比方,如果各種類型的媒體都在鋪天蓋地地鼓吹某某產業大有可為,這時候基本可以判斷,該產業就要在國內進入非理性繁榮期了。當然,這個指標只是一個表象,表象背后代表著整個市場以及媒體已經形成了共識——這個產業充滿了希望。而希望盈滿之時,往往也意味著危險的拐點即將到來。
所以,無論是看好還是看壞,當人們形成某種集體性共識的時候,就是到了一個非常危險或者非常有希望的拐點,這種拐點就是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