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近30年來,由于我國草場退化趨勢的加劇,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斷增加對草場生態治理的投入,但是從政策實施的效果來看,草場生態狀況仍然呈現出“局部好轉,整體退化”的態勢。同時,牧民生計與牧區社會發展也面臨著諸多困境。對此,部分學者和決策人員認為傳統、落后的畜牧業生產模式和社區共有的草場管理方法是導致我國牧區生態退化和貧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市場機制的草場管理逐步成為我國牧區遏制草場退化和解決牧區貧困問題的重要政策手段,基于市場機制的草場管理模式主要表現為:在明確牧戶個體草場產權的基礎上推動草場經營權流轉,以市場機制來協調草場資源利用、管理和分配。同時加快與外界市場的接軌,引入諸如飼草料、小額貸款、保險、技術等資源來促進規模化的畜牧業生產,從而形成生態保護與牧區脫貧的“雙贏”局面。

市場機制在我國牧區的草場資源整合和促進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沒有改善牧民的生計問題和畜牧業生產狀況。如今,草場管理制度的相關研究陷入了草場資源管理應該主要依靠市場機制還是社區習俗制度來配置的困境。這些研究強調單一管理模式的重要原因與草場產權的二元化觀點有關,即草場應該私有還是共有。關注習俗制度的研究認為社區組織是習俗制度的基礎,執行草場(使用權)私有化削弱了社區組織在草場管理中的作用,而共有產權能促進社區組織作用的發揮。與此相比,牧區的市場機制是草場承包之后逐漸形成的,并且決策者和有些學者認為明確牧戶草場產權是市場機制發揮的前提條件。上述兩種觀點背后的邏輯均是在強調單一的社區習俗制度或者市場機制如何配置草場的問題。然而在現實中,牧區與外界市場的接軌增加了草場資源在牧民生活中的效用和功能的多樣化。但是以往研究對草場資源本身如何配置這一問題的過度關注,導致其忽略了社區如何配置草場資源所提供的不同服務和效用以及在對這些服務和效用進行配置的過程中,市場機制與習俗制度之間是否存在互補的關系。

如今,我國牧區的草場管理不僅需要考慮草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還需要關注牧區人口增長和市場需求增加帶來的額外壓力。傳統的社區習俗制度無法避免市場化發展帶來的影響,需要面對社區不斷演化的事實。同樣地,牧區的習俗、信仰和社區組織等社會文化以及草場生態系統的異質性特征是市場機制在草場管理中必須面對的現實。因此,本書以青藏高原草場管理政策為例深入研究了實際草場管理中的制度演化的機制,探討了外界資源和社區內部的社會文化特征的結合問題,這樣或許能為我國草場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

基于青藏高原草場管理制度的案例研究,本書試圖回答的現實問題是:草場流轉和放牧配額管理對牧區社會生態系統帶來的不同影響是什么?為了解讀其背后的激勵機制以及兩者的區別,本書提出了相對應的學術問題:草場流轉和放牧配額管理背后的治理結構中,市場機制和社區習俗制度的關系及其作用是什么?在草場管理中,草場流轉和放牧配額管理的本質區別是什么?

草場管理中的市場機制和習俗制度的作用不只在中國,在全球草場管理中也一直是受到關注的研究話題。首先,本書對草場管理中的市場機制與社區習俗制度特征、作用等方面進行綜述,并提出兩個管理制度的不足之處。本書擬回答的研究問題是,在草場管理的制度變遷中市場機制與習俗制度的關系以及放牧配額管理與草場流轉的本質區別。為了詳細地探討本書提出的研究問題,基于制度變遷的理論綜述,本書建立了制度嵌套性視角和環境效用獲取分析框架。其次,本書選取了位于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荒漠草原的兩個案例研究點,在每個案例研究點篩選了兩個可對比的案例村,深入分析放牧配額管理和草場流轉對畜牧業生產、牧民生計、草場生態、牧民信貸行為及牧民旅游業參與的影響。本書的分析結果顯示,無論是在高寒荒漠草原還是高寒草甸草原,與草場流轉比較,放牧配額管理對草場管理更有效。最后,本書深入探討了放牧配額管理和草場流轉背后的機制,并提出了適合我國牧區社會生態系統特征的草場管理政策建議。本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之處:

關于草場應該由牧戶個體使用還是社區共同使用,一直是國內外學界爭議的焦點,并影響著我國市場化的草場管理政策的實施。然而,本書的分析結果顯示,在草場管理的產權配置中,應該把草場資源的初始權(包括草場共有或私有)與其提供的效用和服務功能分開,通過市場機制嵌套在社區習俗制度的管理手段來配置草場資源所帶來的效用和服務功能。基于青藏高原牧區的草場管理特征,本書提出草場效用獲取的產權理論,為我國草場產權理論提供了新的認識。

習俗制度和市場機制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球的自然資源管理(包括草場資源管理)中也是兩個重要的管理手段。很多國家的草場管理政策把兩者作為兩個不同的管理措施在執行。與草場產權私有化和共有的爭議相對應,學界多數進行草場管理機制的研究時也僅關注市場或者習俗制度一個方面的作用。但從本人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市場機制和習俗制度是草場管理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手段,兩者各有一定的作用和不足。隨著市場化的進程,牧區的社會生態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化,草場管理的制度變遷需要適應牧區的社會和生態的變化特征。本書的研究結果顯示,當市場機制嵌套在牧區習俗制度中的時候,這樣的草場管理模式更有效。因為,這樣的管理模式在滿足牧戶個體對于權屬明晰和補償需求的同時,實現了草場資源的公平分配,促進了牧戶的畜牧業生產,增加了其資產,也維持了草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貢布澤仁

2019年6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峰市| 涞源县| 凌海市| 水城县| 绥化市| 汨罗市| 岑巩县| 三原县| 鲁甸县| 惠来县| 集贤县| 景谷| 江城| 丘北县| 汉中市| 改则县| 桐庐县| 宝山区| 陈巴尔虎旗| 从江县| 织金县| 科技| 敦化市| 鹤峰县| 湄潭县| 来凤县| 招远市| 来安县| 岳阳县| 岳西县| 阿巴嘎旗| 驻马店市| 来凤县| 浮山县| 宁河县| 本溪市| 纳雍县| 天全县| 监利县| 西吉县|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