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微觀經濟影響研究:理論與實證
- 李江一
- 2056字
- 2021-04-09 15:12:49
1.3 研究內容與研究框架
本書的研究涉及的內容如下:
首先,本書第二章是全書的基礎。該章首先通過回顧相關文獻闡述了住房市場發展對宏觀經濟是否有影響,只有當這一問題得到明確回復時,分析住房價格、住房財富對家庭經濟行為的影響才具有現實意義。同時,該章詳細梳理了關于住房影響本書所選取的幾類家庭行為的理論解釋,本書的重點和難點是對住房如何影響每一類家庭行為背后的理論機制進行檢驗。
其次,本書第三章、第四章將考察住房對消費的影響。住房對家庭消費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住房作為家庭資產組合的一部分,其具有投資品的特點,住房財富的增加可能產生促進消費的財富效應。另一方面,住房作為一種消費品,其需求具有很強的剛性,同時,由于市場存在首付要求、最小住房面積要求等市場摩擦,絕大部分家庭在購買住房前需要有相當數額的儲蓄,在此期間,家庭的消費可能減少,而儲蓄隨之增加。在購房后,住房貸款形成家庭負債,償還住房貸款將降低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由此可能進一步抑制家庭消費。學者們通常將家庭為購買住房而極力儲蓄所造成的對消費的擠出,以及購買住房后因償還住房貸款對消費的長期抑制稱為“房奴效應”(顏色,朱國鐘,2013)。當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住房財富效應是否存在及其傳導機制的分析,對“房奴效應”的研究較少。本部分將綜合考慮住房的財富效應與“房奴效應”,并深入分析二者背后的影響機制,從而為住房對消費的影響提供更全面的理解,彌補了現有研究的不足。同時,通過比較住房財富效應和“房奴效應”,可從整體上判斷當前房地產市場發展對居民消費而言是以促進為主還是以抑制為主。
再次,本書第五章將考察住房對創業的影響。創業作為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穩定增長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有助于分散經濟風險,進一步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系,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創業在推動技術創新、吸納就業人口和推進城鎮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吸納就業人口為例,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就業人員數量合計達7.64億以上。其中,私營和個體企業吸納的就業人口就達1.83億以上,占總就業人口的23.9%,而2001年年底,該項統計指標僅有747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10.2%
。因此,探討如何促進創業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家庭的創業行為是創業浪潮中的主力軍,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全國小微企業總數約為5558萬個,其中以家庭為主要經營單位的個體工商戶約4423萬個
。
在影響家庭創業活躍度的因素中,缺乏啟動資金是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的重要障礙(Evans & Jovanovic,1989),普通家庭很難獨立承擔創業初始資本的投入,因此,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經營性信貸就在家庭的創業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并非所有的創業信貸需求都能得到滿足,銀行為規避風險更傾向于發放安全性較高的抵押貸款,而住房作為家庭創業開創時期最重要的抵押品,可以緩解家庭在創業過程中融資難的問題,進而促進創業的發生,提高整個經濟社會的創業活躍度。本書第五章將基于微觀數據對住房的這一作用機制進行檢驗。
最后,本書第六章將考察房價對家庭傳統婚姻觀、生育觀、養老觀的影響。婚姻和家庭是人們基本的社會關系和群居的基本生活單位,聯系著千家萬戶,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盧淑華,1997),結婚生子、撫養子女、贍養老人被認為是個體成長的自然過程,也是一個家庭延續后代、和諧幸福的保證。在新家庭經濟學理論中,婚姻、生育與養老均可視為一種正常品,而其價格便是為了獲得上述正常品所需付出的成本。家庭所面對的整個消費品市場價格體系的變化都可能導致婚姻、生育、養老的影子價格朝不同方向上升或下降,而住房就是經濟增長過程中因城市化和要素稀缺所導致的家庭預算約束中相對價格變化最為劇烈的耐用品之一(易君健,易行健,2008)。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擁有住房通常是結婚的必備條件,婚房通常由男方父母準備,而性別比的嚴重失衡以及高昂的房價使得住房成為男性在婚姻市場競爭的重要籌碼(Wei & Zhang,2011)。即使在成婚后,普通家庭仍面臨著長期沉重的房貸償還負擔及養育下一代的壓力,許多父母為減輕子女負擔,不但可能會傾其所有為子女籌集首付,還會在長期內給予子女經濟支持,這可能掏空父母的養老儲蓄,進而造成父母在年老時不得不依靠子女養老。
本書第六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房價對家庭經濟行為的影響:第一,高房價是否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婚姻觀?第二,高房價是否使得人們在擇偶時更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第三,高房價是否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多子多福”“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的生育觀?第四,高房價是否使得父母不得不更加依靠子女養老?婚姻觀、生育觀與養老觀雖然與人們相對應的實際行為有偏差,但卻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家庭經濟行為的演變,由此可以幫助政策制定者采取預防措施,以防止高房價對家庭經濟行為的非正常改變。同時,本章最后還將利用我國2005—2012年330個地級以上市、州的面板數據分析房價對人口出生率的影響,從而為“房價改變生育觀,進而改變生育行為”的影響路徑提供證據支撐。
結合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全書的邏輯框架可用圖1-4形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