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基層協商民主的理論、實踐與展望:基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的實證解析
- 吳小莉主編
- 5字
- 2021-03-12 17:34:3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緣起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部分指出,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砥礪奮進的五年中“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面展開”,這是對近年來中國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和實踐方面所進行的積極探索和取得的成績的充分肯定。
從現實閾的角度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中逐漸形成并不斷發展的一種重要民主形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這一民主形式也亟須得到完善和創新。為此,進入21世紀以來,全國多地都把推進協商民主的改革試點作為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提上議事日程。成都市在2016年5月被國務院委以重任,除了要在經濟領域和對外開放等方面進行大力探索外,在政治領域進行探索也是任務之一。而龍泉驛區正在全力打造“中國汽車城,成都副中心”,自然應在各方面都走在前列。為此,本課題組特選定成都市龍泉驛區作為調研對象,試圖通過對龍泉驛區基層協商民主現狀尤其是其運行成效的了解,發現西部地區基層協商民主存在的問題和困境,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和舉措,從而為探求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之路略盡綿薄之力。首先,為改善和加強地方的政治協商制度及其運行提供助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迄今已運行了近70年。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實踐和理論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現實中尤其是在中下層具體運作中仍存在諸多不足。我們希望通過對龍泉驛區的實證研究,查明目前這一制度運轉中的具體癥結,探尋解決之道。其次,為推動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探路。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這是黨和政府首次正式宣告將協商民主作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后他又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重申并強調了協商民主在政治體制改革中的重要性。2015年2月9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就協商民主建設的相關內容做出了詳細闡述,這為研究基層協商民主提供了法理依據。本課題的研究便是順應這種要求而做出的嘗試性探索。最后,有助于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基層政府是國家治理的基層單位,基層民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基層協商民主建設能夠激發民眾的政治參與熱情,培養民眾的有序政治參與,加強民眾對政府的監督。從這個意義上講,本項目致力于基層協商民主的實證研究,其成果將有利于推動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直接有助于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從理論閾的角度來講,自近代以降,人類社會先后經歷了三次民主化浪潮。其中,協商民主的理念和實踐便是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其影響,更多地源于應對新的世情國情黨情所提出的各種新挑戰的需要,我國理論界在進入新千年后也逐漸加強了對協商民主理論和實踐的關注與研究,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明確地將“協商民主”納入我國政治改革的范疇后,對此問題的研究迅速成為學界熱點,短短幾年間便涌現出大量的期刊論文、碩士論文、專業論著等學術成果。但理論“過熱”也衍生出“碎片化研究多,重復研究多,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等學術泡沫現象。為此,亟須從學術史的角度對我國協商民主的理論研究做一個系統的梳理,以期鑒往知來。一則有利于管窺協商民主理論的全貌,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指路。當前協商民主理論研究伴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協商民主實踐的展開,呈現出“井噴”態勢,協商民主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制度研究可謂百花齊放,故整合紛繁復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成果,對其進行階段性、系統性的總結和梳理,可為下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學以致用指明方向和道路。二則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體系建設和道路建設。從民主的實踐范圍與形式來看,協商民主與人民民主、黨內民主、基層民主一道形成當前我國政治民主化探索的“四朵金花”。協商民主能夠不斷擴大政治參與渠道,有效地促進公民參與政治,使不同的利益訴求能夠通過協商渠道及時地得到反映和解決,從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消除社會沖突、推動社會建設,充分體現了作為現代民主發展方向的實踐價值,從而有助于我國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健全。三則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論研究向縱深發展。協商民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制定公共政策、保持社會穩定和政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對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義。
簡言之,加大對基層協商民主問題的實證研究,發現基層協商民主中出現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一者因其重要,二者因其理論研究和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大大提升了其研究的必要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