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學
- 馬玉芳 王朋 吳凱 夏遷編著
- 835字
- 2021-03-12 09:46:45
項目三 計劃
[案例導引]誰最先到達目的地
《禮記·中庸》中講過這樣一句話: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意思就是說不論做什么事,事先要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有一群專家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實驗:選定A、B、C三組人,讓他們沿著公路步行,分別走向10千米外的三個村子。情景設定:
A組所有成員都不知道即將要去的村莊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要去的村莊距離有多遠,只是提示他們跟著向導走就是了,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B組成員雖然知道他們要去哪個村莊,也知道它的距離有多遠,但是所有人也都沒去過,路邊也沒有里程碑,人們只能憑經驗估計大概要走兩小時左右。
C組成員最幸運,大家不僅知道自己將要去的是哪個村子,距離有多遠,而且還知道路邊每千米都有一塊里程碑。
實驗結果如下:
A組成員剛走了兩三千米的時候就有人叫苦了,走到一半的路程時,有些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為什么要大家走這么遠,何時才能走到。有的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愿意再走了。越往后走人的情緒越低落,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B組成員走到一半時才有人叫苦,大多數人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剛剛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向前走。當走到四分之三的路程時,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腳步。
C組成員一邊走一邊留心看路邊的里程碑,每看到一個里程碑,大家便有一陣小小的快樂。這個組里的人的情緒一直很高漲。大概走了七八千米以后,大家感覺確實都有些累了,但是他們不僅不叫苦、不抱怨,反而開始大聲唱歌、說笑,以消除疲勞。最后的兩三千米,他們越走情緒越高漲,速度反而加快了。因為他們知道,要去的村子就在眼前了。
啟示:上述實驗表明,如果想要帶領大家共同完成某一項工作,首先要先讓大家知道要做什么,即要有明確的目標(走向那個村莊);其次要指明行動的路線,這條路線應該是清楚的、快捷的(如路標)、有方向的,也就是說要提出實現目標的可行途徑,即計劃方案。這些是有效開展工作的前提。做什么工作前都需要做充足的準備,確定目標及計劃行動方案是計劃職能的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