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徘徊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企業領導者的財稅戰略思維
- 李舟
- 963字
- 2020-04-10 14:11:49
財務報表到底是做給誰看的
財務系統中最為基礎和關鍵的信息系統是財務報表。財務人員通過會計核算將企業經營行為轉化為數字,這就是報表系統。其中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個部分。
一、資產負債表
這是從某一個重要時點來看企業的財務狀況,如月末、季末和年末,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如2018年12月31日下班)企業的錢和資產分別在哪里?哪些還在賬戶上表現為貨幣?哪些已經成為存貨?哪些錢是該收還沒收回的?還有哪些變成房產、設備等重資產沉淀在企業?這個比例決定著企業的經營狀態。同時更重要的是,這些資產中,多大比例是股東自己的,多大比例是債權人投入(借來的)?這個比例決定著風險。
因此,資產負債表的信息就是經營狀態和風險的匹配信息。
二、損益表
損益表又稱利潤表,這不是從時點來分析,而是從一個階段分析,如一個月之內、一個季度之內或一年之內,來反饋企業在這個經營周期內實現了多少收入,有多少支出,交了多少稅,最終實現了多少利潤。
因此,損益表的信息就是企業盈利能力的基礎指標。
三、現金流量表
企業要活下去,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利潤,而是現金。因此在一個經營周期中,除了關注利潤的產生,更要關注現金的流轉狀態。當然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關注,如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投資活動中的現金及融資活動中的現金。我們通過這個表就可以看出企業利潤和現金之間的關系,如果這個關系異常,一定是經營異常。另外,現金流的創造能力也是企業風險的最重要底線。
因此,現金流量表的信息是綜合反饋了企業的盈利品質和生存風險。
結論
回到主題,這些嚴密的報表體系被設計出來究竟是為了給誰看?答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財務報表系統設計的初衷并不是為了給經營者看,而是為了讓企業外部人能夠更清晰明了地判斷一個企業經營的好壞!這些外部人可能是不參加經營的股東、銀行、政府監管部門、稅務機關等等。這樣給外部人看的報表在設計中就天然存在缺陷,企業不得不披露財務數字,但又打了很多埋伏,變換了很多形式,做了很多遮掩。其實很多經營的秘密在其中并未真正反饋,尤其是成本的秘密,所以報表系統設計的初衷和格式決定了它對于經營決策有價值,但遠遠不夠。遺憾的是,作為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甚至連給別人看的財務報表都不用心看,更不用說能夠從財務報表看到數字背后的數字、表面隱藏下的經營秘密。這是很多企業無法科學決策和數字化決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