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徘徊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企業領導者的財稅戰略思維
- 李舟
- 1021字
- 2020-04-10 14:11:50
公司是否有必要設立采購夾層企業
對于很多公司而言,采購是一個重要的運營環節,會計的成本、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扣除都與此密切相關。實務中是將采購職能放在企業內部實施,還是設立獨立的采購夾層企業?我們認為,從財稅和內控的角度著眼,關鍵的決策點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夾層公司是否有利于統一采購?
對于很多集團型公司或者連鎖型公司而言,單個企業或者單店采購顯然不經濟,將采購量集合起來更容易同供應商溝通與合作,但將采購置于公司內部可能就不太便利,也不利于采購部門行使獨立權限和靈活管理,這種情況下,設立獨立的采購夾層公司,統一對接各個供應商,有著十分明顯的利益。
二、夾層公司是否有利于企業融資?
如果僅僅將采購置于公司內部,無法形成獨立的資金流和交易行為,獨立出來的夾層公司可以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流,等于單獨設立了一個新的融資平臺,對于很多融資有限制的行業,夾層公司融資十分普遍。
三、夾層公司是否有利于企業稅籌?
夾層公司如果可以享受更低的稅率,或者置于有更多稅收優惠的稅收低洼地,則可以實現整個企業產業鏈稅負的降低。當然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1.不能將夾層公司作為空殼公司運作
夾層公司承擔獨立的采購職能,在談判、簽約、物流、信息等功能上應該有所擔當,更應該有自己的獨立運營團隊,不能淪為強行避稅的空殼公司,否則即使短期實現稅負降低,長遠來看必將引發稅務機關的關注,帶來巨大風險。2018年以來以霍爾果斯為代表的稅收低洼地迎來最為嚴厲的稅收檢查和企業自查,究其根源就是享受優惠的多為空殼公司,并無實際經營團隊和經營業務。
2.要考慮夾層公司與下游公司定價是否公允
作為關聯企業,采購夾層公司與下游公司的定價必將成為稅務機關關注的焦點,關聯關系從來不是問題,但利用關聯關系轉移利潤避稅就是問題,因此稅務機關將根據稅收征管法以及《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相關規定,對于夾層公司和下游公司定價進行判斷,如果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則,將面臨調整。
四、夾層公司是否有利于風險剝離?
對于很多行業的采購而言,是存在風險的,比如采購中的環保問題、采購中的社會責任問題、采購中的腐敗問題、采購中的內控與法律風險等,如果是在同一個公司,采購的風險必將影響整個企業,因此在特殊領域和特殊情況下,將采購職能剝離到采購夾層公司,也就意味著將對應風險剝離出去,實質上起到了降低和控制風險的作用。
結論
企業是否設立采購夾層公司,是多方面綜合因素考量的結果,但作為決策者,以上四點因素至少不應當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