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加強“一帶一路”中俄合作的相關建議

(一)重視俄羅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

在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水平和質量的背景下,在當今世界正經歷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和動蕩的情況下,俄羅斯是對與我國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關鍵作用的戰略伙伴。

進一步調動俄羅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應該弄清楚俄方的需求和期待是什么,有針對性地制定一個長期、中期、短期的具體規劃。中俄之間既要在經濟上“硬對接”(道路、交通、港口、航空等),也要“軟對接”(規則、制度、法律等)。具體對策可以在歐亞經濟聯盟總部設立“一帶一盟”觀察團,對接合作工作組;設立“一帶一盟”國家政府間和平友好、語言文學、藝術、建筑等各種政府獎項拉近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切實落實“三共”(共商、共建、共享)與“三同”(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針對一些具體利益問題,如能源價格、海關稅率、鐵軌軌距,則應具體分析逐個解決。能源價格是一時的,海關關稅是短期的,鐵軌軌距是中期的,長遠目標是要建立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自由貿易區。

在“一帶一路”背景之下,無論是中國民眾還是企業“走出去”前往俄羅斯,都應以行動告訴俄羅斯政府、民眾,中國人過來投資、經商,就是在商言商,合法經營、追求盈利,而非有其他政治目的,以此逐步消除俄羅斯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誤解。

在俄羅斯視為勢力范圍的中亞國家,中國在尋求自身利益的同時,盡量照顧好俄羅斯的利益,以維護當前中俄兩國的關系大局。中國如果能與俄羅斯協調好雙方的利益,使之愿意與中國共同推進“一帶一路”政策,那么也很可能打造出中國與其他沿線國家合作的范例,成為推動“一帶一路”順利實施的關鍵助力。

應該明確指出,“一帶一路”不是簡單地恢復古絲綢之路,而是復興、發揚古絲綢之路的精神文明,共同建設現代的、立體的陸海網絡。“帶”和“路”都不止一條或兩條。當前,“一帶一路”的重點方向有:中國—中亞—西亞—地中海—歐洲;中國—東南亞—南亞—印度洋—非洲。這兩條線路在公眾的印象中比較深刻,可能與古代絲綢之路的開拓、形成歷史有關。但我國所倡議建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不止于此,應當而且必須包括中國—中亞—俄羅斯—波羅的海—歐洲,僅這條北方經濟帶沿途經過的國家就有10多個,俄羅斯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樞紐。此外,中、俄、蒙三國領導人倡導共同建設“中俄蒙經濟走廊”,實際上也是一個經濟帶,如果正在籌劃的中俄高速鐵路穿越蒙古大草原,那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一大成就。

海上絲綢之路也與俄羅斯有重要關系。“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僅指中國—東南亞—印度洋—地中海—非洲,其精神和原則也適用于東北亞地區海上通道的建設。俄羅斯學者強調,北極航道的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包括鐵路、公路的完善和發展,能源運輸管線和機場、海港建設,這些都可以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中推進中俄雙邊和多邊國際合作。

總之,“一帶一盟”戰略對接是推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新亮點、增長點和出彩點。中俄關系發展自有其內部邏輯、動力和定力,要把高度互信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領域的具體成果,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起引導、推動作用。

(二)進一步發揮上合組織推進“一帶一路”的積極作用

上合組織是中國和俄羅斯全面戰略協作和務實合作的重要平臺。早在2001年該組織成立之初,兩國和其他成員國就已提出要復興絲綢之路。“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就是古絲綢之路精神和中國、俄羅斯等成員國相互關系的經驗融合凝聚而成。10多年來,中國同俄羅斯等成員國為復興絲綢之路已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推進公路運輸便利化、海關合作、檢疫檢驗、建立上合組織銀行等。在上合組織第十四次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打造六大合作平臺,即安全、產能、互聯互通、創新金融、區域貿易和社會民生合作。這是“一帶一路”構想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合作中的體現,而中俄則是上合組織最強大的推動力。

10多年來,中俄共同推動上合組織發展壯大,表明兩國在歐亞這一廣闊地區沒有地緣政治沖突,維護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促進地區的繁榮和發展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西方有些勢力鼓噪,中俄分別倡導的“一帶一路”構想和“歐亞經濟聯盟”目標各異,難免相互碰撞,甚至互不相容,導致兩國在上合組織和中亞地區問題上分道揚鑣。中俄各自國內對此也曾有些困惑。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與普京總統就“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達成共識。2015年底,普京總統發表國情咨文重申了俄羅斯支持“一帶一路”倡議。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會見前來參加上合組織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的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雙方再次確認將為“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加強合作。這是中俄兩個大國政治互信的又一重要成果。這為中俄戰略伙伴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動力。

(三)務實推進“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同盟對接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外經濟合作中從未有過的舉措。首次“一帶一路”峰會既是中國高層的再次定調,也是推動落實的最好平臺。目前,最重要的是徹底克服溝通階段的互不信任和政治疑慮,這一點在中亞各國率先響應、俄羅斯全力支持后,已基本做到。未來,最重要的是,如何從別國對中國一方倡議的響應和支持,上升到中國與歐亞經濟同盟共同的規劃整合。目前看,由中國“一對多”,仍然是最有效的合作模式。“多對多”的合作目前還只能從最簡單、最能見到效益也最少遭到抵制的領域入手,如發展物流和基礎設施、簡化簽證制度等。只有在歐亞各國的經濟條件成熟時,全方位的一體化建設才有水到渠成的可能。

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一個虛擬的倡議與一個實體的機構怎樣合作,在國際上尚無先例,需要有很多創新思維。后續的具體實施需要雙方在互諒互讓、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予以推進。

以自貿區、產業園為依托。通過即將啟動的經貿合作伙伴關系協定談判,與歐亞經濟聯盟建立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最終與后者建立自貿區。中俄雙方簽署的啟動經貿合作伙伴的聯合聲明中提到,要實施大型投資合作項目,共同打造產業園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在物流、交通基礎設施、多式聯運等領域加強互聯互通,實施基礎設施共同開發項目,以擴大并優化區域生產網絡等。由此可見,以自貿區為代表的跨境經濟合作區與產業園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主要平臺。

中國產能對接歐亞市場。在中國能源需求巨大的當下,對于歐亞經濟聯盟成員而言,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是與中國合作的主要項目。除了能源供給,歐亞經濟聯盟也是一個大市場。在中國產能尋求海外市場時,歐亞經濟聯盟將成為中國產能走出去的又一個新市場。中俄在高鐵、航天、造紙、水泥制造等領域均已達成合作共識,雙邊貿易額有望在今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伴隨著產能走出去,中國的金融服務也在逐步跟進。李克強總理強調,推動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金融服務要同步跟進。此舉不僅能拓寬中國的外匯儲備利用渠道,同時還能破除商業融資障礙,有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根據《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其目標是在2025年前實現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推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產能走出去的當前,與歐亞經濟聯盟單個國家打交道的情形或將被這些國家“抱團取暖”的形式所替代。統一的經濟政策和標準也將節省中國產品走進這些地區的成本。

2015年歐亞經濟聯盟和“一帶一路”合作聯合宣言簽署后,俄羅斯總統顧問稱此舉是要“建設整個歐亞大陸的統一經濟空間”。2016年秋,俄羅斯總統普京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將上海合作組織與東盟成員國悉數納入,建立“大歐亞伙伴關系”。俄羅斯追求的實際上是一個在經濟上擠壓美國領導的跨大西洋和跨太平洋經貿共同體的新一體化項目,本質上是要取代美歐主導的世界經濟體制和秩序。其難度可想而知,對此要有充分的估計和判斷。

(四)加快提升中俄經貿合作水平

改善貿易結構,加強高技術領域合作。中俄兩國之間雖然貿易往來頻繁,但是規模相對較小,僅相當于中國對美國貿易額的15%左右。下一步要大力擴展貿易領域、改善貿易商品結構,促進高附加值產品的貿易。加強兩國中小企業之間的互助合作,使企業之間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點,破除兩國崇拜歐美的思維定式,樹立產品認同感,打造品牌效應。在加強能源領域合作的同時,加大在農業和高科技產業等方面的合作,促進貿易結構多元化,在雙邊貿易、直接投資、信貸等領域推廣使用本幣。加強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為經濟貿易提供一個和諧穩定的環境。

加強貿易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健全從生產到運輸到出口的一條龍式的服務模式,確保貿易信息積極共享,使雙邊貿易更有保障。完善貿易體制,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確保貿易渠道暢通,消除貿易壁壘,加快推進雙邊貿易向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方向發展。

優化扶持措施,增強對俄貿易政策的針對性。政策引導對企業經營行為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同時政策和措施的方向性和針對性至關重要。例如,修改和完善現有獎勵及補貼政策,實行分類補貼,向對俄出口貿易企業進行傾斜;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時機,突破部分管制類商品進口經營權和特許權的政策瓶頸。

依托口岸資源,加大招商引資。中俄兩國邊境口岸眾多,擁有得天獨厚的口岸資源,也是發展對俄貿易的重要優勢之一。加強對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為口岸貿易打造過硬基礎;加強部門協調,優化通關環境,為貿易開展做好服務;加強與內陸貨源城市聯系配合,建設貿易通道;加強政策宣傳,吸引企業落戶優勢口岸或建立分支機構,發展總部經濟。

加強監測預警,為企業提供信息支持。雖然目前俄羅斯已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是俄市場長期以來所形成的不規范、不穩定和高風險的特點,在短期內仍難以徹底改變。因此,開拓俄羅斯市場不應片面強調規范,要根據實際情況,因時而異地采取多種方式。要加強對俄羅斯經濟、貿易政策的監測預警,多渠道了解政策變動趨勢,建立起與企業良好的溝通渠道,為企業開展對俄貿易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同時,充分利用中俄高層會晤機制、雙邊會談、走訪以及雙邊各類分委會合作等現有中俄雙邊溝通渠道,加大與俄方溝通、協調力度,不斷突破俄方政策限制,為企業開展貿易鋪平道路。

(五)加強“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金融投資合作

中俄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金融投資合作剛剛起步,未來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俄羅斯總統顧問謝爾蓋·格拉茲耶夫院士曾說,中國在30多年的經濟發展中不只提升了經濟效率,而且創建了多元金融體系。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金融領域具有極大優勢,原有的國際投資體系也是為西方資本服務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受制于歐美國家的金融資本。而中國提出的金融解決方案則建立在互利、自愿、尊重主權基礎上,強烈吸引了各個參與國,“今天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新型國際經濟關系,而不是用強力施壓一體化進程的參與國”。格拉茲耶夫表示,俄羅斯希望進一步密切與中國的金融經濟合作,將各自投資聚合起來,建立發展區、自貿區,這樣符合時代要求,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主要內容之一。

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目前首先體現在交通走廊建設上,諸如從中國西部經過哈薩克斯坦到圣彼得堡的公路建設、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鐵建設、西伯利亞鐵路改擴建項目、“濱海1號”和“濱海2號”鐵路項目等。這些項目的實施都需要大筆投資。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都可助力這些大型項目的落地實施。俄羅斯科學院遠東所副所長奧斯特洛夫斯基指出,這些金融機構還應該在大項目合作之外的領域發揮作用,“將中國和俄羅斯的投資和各種項目對接起來是非常好的創意。這兩個金融機構應該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兩國在高科技領域實現較大突破,投資初創企業以及支持(中小企業)項目實施”。

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17年3月成功發行了首單“一帶一路”熊貓債券。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上交所發行首期10億元人民幣債券,未來將總計發行100億元熊貓債券。此次發行成功拓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的資金融通渠道,深化了沿線國家金融合作方式。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部門經理捷姆津說:“未來推動雙邊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措施是減少投資者進入對方市場的限制,還有重要一點是發行主權長期債務,從而推動私營企業的發展。”

(六)進一步加強基建、能源、高科技等重點領域的深化合作

對俄羅斯來說,加入“一帶一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重振跨西伯利亞大鐵路。這不僅無須再經過其他國家,直接從俄羅斯到達歐洲,而且能帶動俄羅斯完成交通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改造和現代化,實現對遠東的戰略開發。這樣宏大的項目在蘇聯時代也未能實現,是俄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重大機遇。

跨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一條100多年前修建的運輸大動脈,是連接俄羅斯歐亞兩大區塊的唯一線路。但其時速只有11.7公里/小時(比自行車快不了多少),運力也已經接近極限。如果進行現代化改建或修建新的線路,不僅面臨工期長、環境險惡、耗資巨大等客觀困難,而且俄羅斯中央與地方圍繞這樣的世紀項目,爭奪財權和事權的沖突也在所難免。目前,中國經俄羅斯運往歐洲的貨物94%是海運,到達通往歐洲的第一個海港圣彼得堡需要30~40天,根本滿足不了全球電商時代的消費需求。

經過與俄羅斯以及中亞國家的共同努力,目前開辟的方向一個是經過哈薩克斯坦的“跨歐亞鐵路”。經哈薩克斯坦到俄羅斯,再到白俄羅斯,最后到波蘭的路線,這不僅在現實中是唯一可行的,在理論上也是最具優勢的。一是距離短,按現有運力時間為18天,將來高鐵全線建成后可縮短到10天。二是全程陸路運輸無須經過海洋。三是途經國家政局穩定,安全可控。俄、哈、白都是歐亞經濟聯盟國家,不存在關稅和邊境政策障礙。白、哈是俄最重要盟友,三國之間不存在解決不了的政治分歧。只要俄羅斯支持,這條線路可保暢通無阻。作為世界最大內陸國,哈薩克斯坦從中獲益匪淺。2016年經哈薩克斯坦過境運輸超過800萬噸,比2015年增長16.6%。中國已經修建了到中哈邊界的高鐵,正在籌劃繼續向哈境內延伸。中俄也已就建設從奧倫州往西的干線鐵路達成協定,但因為地方立法的限制,遲遲無法開工建設。

另一個方向是繼續往南的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鐵路。因為是備選方案,這條線路10多年來一直處于紙上談兵狀態,各國政府部門無數次協商論證,卻始終未能談出結果。雙方在鐵路的規距、線路、資金等重大問題上分歧嚴重。但這些都只是技術性障礙,只要高層從戰略高度考慮做出政治決斷,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烏茲別克斯坦一直支持中—吉—烏鐵路建設,對與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合作開發跨高加索鐵路進入東歐港口也有很大興趣。在其他線路受阻,跨歐亞鐵路項目仍未開建的背景下,中國果斷推進中—吉—烏鐵路的建設正逢其時。一方面,這是對俄羅斯施壓的重要砝碼,就像當初油氣管線建設中“東線不成西線開花”一樣。另一方面,這條線路保留了之前經土耳其這個歐亞大陸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進入歐洲的線路優勢。土耳其國內認為,參與“一帶一路”給本國帶來的經濟潛力將達到數萬億美元。目前,中國是僅次于歐盟的土耳其第二大貿易伙伴,土國內多個重大基建項目都由中方援建。

連接莫斯科與喀山(韃靼斯坦共和國)的高鐵項目也將延伸至中國。中鐵集團獲得該項目鐵路建設的合同。該項目預計支出214億美元,中國將提供58億美元的頭期款項。中國吉林省也提議修建至俄羅斯主要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高鐵。

除此之外,中俄通過一系列項目擴展了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俄羅斯水電集團公司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簽署了在俄羅斯遠東修建水電站的協議,該水電站的裝機容量達320兆瓦,位于中俄邊境。該項目對兩國而言都是大型水電站項目,并已投入建設,預計每年將發電1.6萬億瓦特,預計成本約4000億美元。

(執筆人:任海平,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副研究員。本稿完成時間:2017年8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大冶市| 皋兰县| 昆山市| 凌云县| 盖州市| 晴隆县| 晴隆县| 高邮市| 宜兰市| 云林县| 宁南县| 台湾省| 惠州市| 三江| 金平| 三亚市| 丰宁| 乌拉特中旗| 阜新| 鄂托克前旗| 南澳县| 万载县| 湄潭县| 革吉县| 香港| 颍上县| 石台县| 阜新市| 太原市| 东宁县| 故城县| 仪征市| 交城县| 呼伦贝尔市| 瓦房店市| 徐水县| 池州市| 静乐县| 新竹县|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