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農民集體成員權行使機制研究
- 陳揚眾
- 4445字
- 2020-04-10 11:38:24
1.6 研究思路與論文結構內容
本研究以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背景,以構建農民土地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機制為目標,從農村土地所有權的角度出發,以農民集體成員權的取得、行使和救濟機制研究為基礎,定量研究成員權行使的影響因素,圍繞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中農民集體成員權的行使為主線展開。全書共分為8章。
第1章“緒論”,主要闡述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綜述、主要創新點等內容。
第2章“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及其實現”,以梳理我國土地集體化過程中農民對土地權利的歷史沿革為起點,研究我國農民合作化相關法律變化脈絡,以此為基礎探討了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問題、權利實施問題,從而提出農民集體成員權制度進一步密切了集體成員與集體財產之間的關系。農民集體財產組織形式決定了集體成員權的取得和行使規則,因此本章又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三種財產組織形式進行了分析,認為現階段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更適宜選擇股份合作制的企業形式。
第3章“農民集體成員權行使與財產權利保護”,從探索農民財產權利自我保護的有效途徑出發,結合城市化中農民財產權利受損的表現及其原因分析,研究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保障農民充分行使集體成員權的意義之所在。提出農民集體成員權的充分行使,是農民實現土地財產權利保護的重要途徑,是構建農民財產權利自我保護機制的核心內容,也是當前土地制度改革取得實效的關鍵因素。
第4章“農民集體成員權的取得、行使與救濟”,從社員權的角度,研究農民集體成員權的概念、權利內容、權利取得、權利行使以及救濟機制,特別是針對各類成員權的行使主體、行使方式、行使條件以及相關限制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以構建農民集體成員權制度體系。
第5章“農民集體成員權行使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35個村的實地調查數據,通過定量分析方法將社會制度層面和農民個體層面的影響因素結合起來進行探討,通過計量分析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分析農民成員權的認知、土地產權的明晰程度、集體經濟組織的獨立性以及集體事務信息的披露程度等因素對成員權行使強度的影響,為構建成員權行使機制的制度設計提供定量研究支撐。
第6章“征地制度改革中農民集體成員權的行使”和第7章“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中農民集體成員權的行使”,以前文研究為理論基礎,分別對我國當前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進行政策分析,在對各個改革試點地區的實踐進行政策評價的同時,系統研究改革中農民集體成員權制度的行使機制,最后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和法律修改建議。
第8章“結論與展望”,主要闡述論文研究過程中得出的主要結論以及相關政策建議,簡要闡述本研究的局限及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1) 錢忠好,徐美銀.我國失地農民可行能力缺失及其重構研究[J].學術研究,2008(12):69-74.
(2) 黎樺.論農民土地財產權的保障[J].法學研究,2009(9).
(3) 羅必良.農地產權模糊化:一個概念性框架及其解釋[J].學術研究,2011(12):48-56.
(4) 周其仁.給農民財產一個合法表達[J].南風窗,2012(23).
(5) 高圣平.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規則的重構[J].政治與法律,2016(1):111-125.
(6) 葉興慶.從四個方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J].中國發展觀察,2013(12).
(7) 付嬈,等.新型城鎮化中的農民財產權利處置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軟科學,2014(8):98-102.
(8) 周其仁.農地產權與征地制度——中國城市化面臨的重大選擇[J].經濟學(季刊),2004(10):193-210.
(9) 蔣省三,等.土地制度改革與國民經濟成長[J].管理世界,2007(9):1-9.
(10) 劉守英.中國的二元土地權利制度與土地市場殘缺[J].經濟研究參考,2008(31):2-12.
(11) 黃小虎.改革政府經營土地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J].中國房地產,2012(11):29-35.
(12) 王文,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收益形成及其分配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9(7):20-23.
(13) 張曉山.關于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幾點思考[J].農村經濟,2014(1):3-8.
(14) 周建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土地科學,2003(3):21-23.
(15) 曲福田.制度安排、價格機制與農地非農化研究[J].經濟學,2004(1):229-248.
(16) 汪暉,等.公共利益、征地范圍與公平補償[J].經濟學,2004(10):249-262.
(17) 劉守英.中國的二元土地權利制度與土地市場殘缺[J].經濟研究參考,2008(31):2-12.
(18) 葉劍平.中國城鄉結合部地區土地利用困境:路徑抉擇與機制設計[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222.
(19) 錢忠好.土地征用:均衡與非均衡——對現行中國土地征用制度的經濟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50-59.
(20) 高圣平,等.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現實與法律困境[J].管理世界,2007(3):62-88.
(21) 張曉山.關于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幾點思考[J].農村經濟,2014(1):3-8.
(22) 毛嘉茹,陳明.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中農民財產權法律保護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10):86-89.
(23) 王在全.城鄉一體化發展與農民財產權利保障[J].宏觀經濟管理,2015(10):42-45.
(24) 王瑞雪.關于成員權及其退出問題的探討[J].調研世界,2006(10):19-22.
(25) 郭繼.農村集體成員權制度運行狀況的實證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0-36.
(26) 吳興國.集體組織成員資格及成員權研究[J].法學雜志,2006(2):91-94.
(27) 張欽,汪振江.農村集體土地成員權制度解構與變革[J].西部法學評論,2008(3):83-94.
(28) 李宴.關于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的法律探討[J].農村經濟,2009(7):126-129.
(29) 戴威,陳小君.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實現——基于法律的角度[J].人民論壇,2012(2):20-23.
(30) 童列春.論中國農民成員權[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46-54.
(31) 本研究在引用其他學者關于農民集體成員權的研究成果時,為尊重學者的研究,均使用學者原用概念。
(32) 謝懷栻.論民事權利體系[J].法學研究,1996(2).
(33) 龍衛球.民法總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124.
(34) 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25.
(35) 王利明.民法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58.
(36) 楊遂全.中國之路與中國民法典不能忽視的100個現實問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54.
(37) 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32.
(38) 周其仁,劉守英.湄潭:一個傳統農區的土地制度變遷[A]//周其仁.農村變革與中國發展:1978—1989(下冊)[M].香港:牛津大學(香港)出版社,1993.
(39) 劉守英.土地制度與農民權利[J].中國土地科學,2000(3):1-9.
(40) 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1) 張欽,汪振江.農村集體土地成員權制度解構與變革[J].西部法學評論,2008(3):83-94.
(42) 吳興國.集體組織成員資格及成員權研究[J].法學雜志,2006(2):91-94.
(43) 李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的制度構造[J].法制與社會,2011(11):33.
(44) 陳小君.構筑土地制度改革中集體建設用地的新規則體系[J].法學家,2014(2):30-36.
(45) 杜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5(6):244-250.
(46) 管洪彥.農民集體成員權:中國特色的民事權利制度創新[J].法學論壇,2016(2):103-113.
(47) 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32.
(48) 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上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9) 謝懷栻.民法總則講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8.
(50) 張志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權和農村社區組織及其成員權混同的法經濟學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10):46-50.
(51) 王瑞雪.關于成員權及其退出問題的探討[J].調研世界,2006(10):19-22.
(52) 楊一介.農村地權制度中的農民集體成員權[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8(5):119-123.
(53) 韋鴻.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的內涵利益分割及其思考[J].農村經濟,2016(3):39-43.
(54) 杜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研究[J].廣東社會科學,2015(6):244-250.
(55) 張欽,汪振江.農村集體土地成員權制度解構與變革[J].西部法學評論,2008(3):83-94.
(56) 李宴.關于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的法律探討[J].農村經濟,2009(7):126-129.
(57) 普金霞.農村土地三權分離法律思考——基于權能分割和成員權視角[J].人民論壇,2015(9):118-120.
(58) 侯德斌.農民集體成員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11.
(59) 李興宇,吳昭軍.農地股份制改革視域下的地權結構設計[J].中國不動產法研究,2014(1):159-166.
(60) 管洪彥.農民集體成員權:中國特色的民事權利制度創新[J].法學論壇,2016(2):103-113.
(61) 韓松.論成員集體與集體成員——集體所有權的主體[J].法學,2005(8):41-50.
(62) 孟勤國.物權法如何保護集體財產[J].法學,2006(1):72-75.
(63) 吳興國.集體組織成員資格及成員權研究[J].法學雜志,2006(2):91-94.
(64) 楊一介.農村地權制度中的農民集體成員權[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8(5):119-123.
(65) 張欽,汪振江.農村集體土地成員權制度解構與變革[J].西部法學評論,2008(3):83-94.
(66) 任丹麗.關于集體成員資格和集體財產權的思考[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64-68.
(67) 李宴.關于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的法律探討[J].農村經濟,2009(7):126-129.
(68) 張兆康.創設集體成員資格界定制度[J].農村經營管理,2010(7):34-35.
(69) 戴威,陳小君.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實現——基于法律的角度[J].人民論壇,2012(2):20-23.
(70) 石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的實踐邏輯——基于廣東省三個村的調查[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6(1):82-90.
(71) 韓松.論成員集體與集體成員——集體所有權的主體[J].法學,2005(8):41-50.
(72) 孟勤國.物權法如何保護集體財產[J].法學,2006(1):72-75.
(73) 薛麗蓉.關于完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制度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2(30):220-221.
(74) 郭繼.農村集體成員權制度運行狀況的實證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0-36.
(75) 毋曉蕾.農民集體成員權利研究:農民集體成員權權能限制與救濟[J].理論與改革,2013(2):186-189.
(76) 吳興國.集體組織成員資格及成員權研究[J].法學雜志,2006(2):91-94.
(77) 陳焱等.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轉中農村集體成員成員權的保障[J].安徽農業科學,2010(28):15956-15963.
(78) 侯德斌.農民集體成員權利研究[D].吉林大學,2011.
(79) 鄭景元.農村信用社社員權的整合構造及其分離行使[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3):36-48.
(80) 戴威,陳小君.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的實現——基于法律的角度[J].人民論壇,2012(2):20-23.
(81) 韓松.論農民集體成員對集體土地資產的股份權[J].法商研究,2014(2):17-21.
(82) 管洪彥.農民集體成員權:中國特色的民事權利制度創新[J].法學論壇,2016(2):103-113.
(83) 陳劍波.農地制度:所有權問題還是委托—代理問題?[J].經濟研究,2006(7):83-91.
(84) 張志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權和農村社區組織及其成員權混同的法經濟學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8(10):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