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研究創新

本書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創新研究:

第一,從農民集體成員權的視角,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農民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問題進行創新研究。目前學術界對于農民土地財產權利的保護研究,主要集中從土地制度設計和政策機制的角度展開,將農民財產權利受侵害的原因大都歸咎于農村集體土地的產權權能不完整、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等方面,從權利保護角度進行的研究較少,或者大部分還是聚焦于對行政、司法等外力保護機制的探討。沒有任何機構比農民自己對于保護自身財產權利更加關心、更有動力,從農民自身的角度探索權利保護機制或許可以成為新的途徑。筆者認為,農民財產權利自我保護機制的建立對土地制度改革能否取得實效具有重要的影響,但目前研究對這一內在邏輯及相關問題還未予以重視?!段餀喾ā穭撝频霓r民集體成員權制度,為農民實現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提供了重要路徑。農民可以通過成員權的行使在集體內部尋求權利的保護手段,也可以通過對集體事務的決策參與影響集體組織與其他社會單位的互動過程,進而實現其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而學界對于成員權的研究大部分限于從法學、經濟學或社會學角度研究成員權的含義、性質、取得及喪失等法理范疇的討論,還未從權利自我保護的角度進行深入探索,也未結合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背景進行研究。本書試圖結合這兩個領域進行創新研究,通過對集體成員權行使機制的研究,探索農民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路徑,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設計。本書還對集體成員權的內容進行了類型化研究,將集體成員權分為程序性權利和實體性權利,程序性權利包括知情權、決策參與權、監督權,將實體性權利分為請求權和獲益權,以此為基礎,針對各類成員權的行使主體、行使方式、行使條件以及相關限制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

第二,首次對農民行使集體成員權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定量研究。農民成員權的行使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制度層面的和農民個體層面的,現有研究主要側重社會制度層面的影響因素考量,主要是從定性或者應然的角度得出結論,相關的定量研究還未涉及。本書對北京市13個區35個村莊進行實地調查,對北京市農民集體成員權的行使狀況進行了定量、系統研究,并通過計量分析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驗證,分析了影響農民集體成員權行使的重要因素,認為農民對權利的認知、土地產權的明晰程度、集體經濟組織的獨立性以及集體事務信息的披露程度等因素對成員權的行使強度有顯著影響。這是集體成員權理論研究的首次嘗試,有利于促進相關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和相關立法的完善。結合實證研究結論,本書就提高農民對集體成員權的行使能力提出了四點政策建議:一是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獨立性,減少其管理人員與村委會干部的兼任情況,以減少集體事務被行政權力干預的危險;二是出臺專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相關立法規范,對涉及農民基本民事權利的成員權內容、權利取得、行使與救濟等進行規制,為其實現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提供有效途徑;三是提高集體事務信息的透明度,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應及時、主動披露集體事務信息,增加公開頻次,并引導集體成員通過查閱、復制相關信息等方式主動行使知情權;四是提高集體成員大會的召開質量,如在會議召開前讓集體成員充分知曉決策事項的相關信息,在決策過程中充分尊重成員的決策參與權,減少對成員投票意愿的過度干預等,使得集體事務的決策能夠充分、真實地體現成員集體意志。

第三,系統研究了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過程中農民集體成員權各類權利的行使機制,對各地試點實踐進行了實證分析,為改革制度設計和法律修改提出了有益建議。從2015年我國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以來,筆者一直從事北京市相關改革制度設計和政策研究工作,同時也能獲取其他試點地區的政策脈絡以及實踐成果等一手資料。本書結合理論研究成果,對各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行政策分析,探討各地實踐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結合實證分析對改革中農民集體成員權行使機制的建立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有關政策建議,為相關法律修改提供參考,將本書成果緊密地運用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設計和實踐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紫金县| 大英县| 新竹县| 镇宁| 揭阳市| 沁水县| 麟游县| 沧州市| 合水县| 共和县| 兴业县| 恩施市| 鄱阳县| 深州市| 登封市| 长治市| 巨野县| 肃北| 萍乡市| 堆龙德庆县| 墨江| 万山特区| 虎林市| 夏津县| 宜宾市| 屏东市| 珲春市| 从江县| 宜兰市| 阜南县| 济阳县| 固始县| 镇远县| 江北区| 颍上县| 广灵县| 鹤岗市| 兴和县| 探索|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