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要保障農民集體成員的權利。目前關于成員權的研究,大部分是單純從法學、經濟學或社會學角度研究成員權的含義、性質、取得及喪失等法理范疇的討論,對于成員權的行使規則和救濟機制的研究不多,特別是從農民權利保護機制角度開展的系統研究較少,只有極少數研究是從法理層面探討農民權利實現和救濟,從權利自我保護機制角度開展的系統研究基本未涉及或不夠深入。在土地管理研究領域,還沒有研究者從農民權利自我保護機制的視角,探討土地管理制度根源性、機制性問題。

農民財產權利受到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沒有完善的權利自我保護機制,建立以農民集體成員權為核心的農民權利自我保護機制,對于土地制度改革取得實效具有根源性的內在邏輯。主要表現在:一是不論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的“實化”或“虛化”,農民能否分享到產權收益,取決于其自我權利保護機制的完善程度。二是征地制度改革的突破點,在于建立農民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機制,只有這樣,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征地范圍過大、征地補償過低、征地程序不完善等問題才能得到較好的解決。三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關鍵在于發揮農民的主體地位,實質是保障農民集體成員權的充分行使,使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真正反映集體與其成員的雙邊訴求與利益。四是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承包經營權相關制度改革,賦予農民宅基地更加完整的權能,允許農民對承包地新增加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擔保功能,通過“三權分置”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能,這正是完善和保障農民集體成員權的題中之義。因此,有必要研究農民權利自我保護對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作用機理。

本研究認為,很有必要將集體成員權保障貫穿于當前土地制度改革的制度設計之中,形成農民財產權利的自我保護機制,以防止新的土地制度改革成為其他權力主體侵犯農民財產權利的又一輪機會,但目前研究對這一內在邏輯及相關問題還未予以重視。因此,研究農民集體成員權的行使機制,以農民集體成員制度為核心構建農民權利自我保護機制,具有從新的視角研究農民財產權利保護的理論意義。

在現實價值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農民的住房財產權利、承包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進行改革部署,2015年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在33個市(縣)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的路徑。為了在制度設計和政策措施上留給各地試點探索的空間,中央雖然提出要保障農民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有更多的“獲得感”,但在政策路徑上并沒有進行明確規定,相應的理論參考也較為缺乏,各地基本上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邊試點、邊總結”。因此,深入研究農民集體成員權的行使,建立農民財產權利自我保護機制,順應當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需要,對于我國修訂相關法律法規也有理論參考價值,具有較好的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伦旗| 蓝山县| 宜良县| 南投市| 仁化县| 临汾市| 田东县| 平顺县| 罗定市| 平顺县| 黄冈市| 宁南县| 集安市| 高州市| 弥勒县| 余江县| 万宁市| 怀安县| 九江县| 万州区| 共和县| 扶余县| 华安县| 揭东县| 遂宁市| 内江市| 长岛县| 延边| 绥棱县| 万载县| 南宫市| 芒康县| 南郑县| 晋宁县| 舞钢市| 修武县| 泊头市| 荥经县| 余江县| 灵武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