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新時代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要求

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數量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探索質量型的發展路徑。新時代下,經濟發展要形成新競爭優勢,必須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為核心,把質量當成基礎性和關鍵性的變量。把轉方式、調結構、創新發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把中國經濟發展引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軌道之中。

(1)提高供給的有效性

供給是否有效是相對于需求而言的。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對供給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在低收入階段,滿足需求主要是數量問題。而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滿足需求的供給主要是結構和質量問題。現實中存在的供給問題突出表現為有效供給不足和無效產能過剩。

有效供給不足,是供給側的結構性問題,可以說是發展中國家的通病。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解決了溫飽問題的居民的需求更為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層次更高。而供給仍然采取低收入階段的方式,只是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不注重技術進步,為生產而生產,勢必會造成有效供給不足和無效產能過剩。顯然,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關鍵是解決供給的有效性問題。中國經濟增長要通過供給的改善來追求更加有質量的經濟增長。主要有以下路徑:

第一,加快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改善產品供給。從社會供求的角度來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社會需求結構就會發生變動,相應地就需要供給結構與之相適應。這時,就需要對產業結構進行及時調整,對資源在社會生產各部門、各行業重新進行更有效的配置,提高單位資源的產出效益來促進經濟增長。除了產業結構調整,特別要重視產品結構的調整。實踐中,適應需求多元化和個性化而創造的定制生產、體驗性服務就能很好地解決供給的有效性問題。當然,供給結構不是被動地適應消費結構,供給也能創造消費者、引領消費結構的升級。

第二,推進科技和產業創新,改善技術供給。有效供給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供給側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不能適應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后消費需求的新變化:解決了溫飽問題后,居民的消費需求開始轉型升級,更為關注供給的產品和服務的檔次、質量、健康、安全、衛生等。要滿足這些方面轉型升級的消費需求,就需要推進科技和產業創新。這就要求:一要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同時應注重企業的人力資本積累,倡導科技、知識和技術在部門產出增長中發揮主導作用。二要加快傳統部門改造,加大傳統部門技術和人力資本投入,同時要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促使企業或整個行業從原先的資本驅動型或勞動驅動型增長向知識驅動型轉變,產業結構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過渡。三要促進科技和教育制度創新,為改善供給和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提供知識、技術和人才支持。通過科技制度創新鼓勵在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和前沿核心技術領域進行創新,努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通過教育體制的創新,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優化教育結構,推行素質教育,擴大教育資源,加快創新人才的培養。

第三,發揮民間投資的作用,改善供給主體結構。民間投資完全受市場需求導向的影響。啟動民間投資有利于優化投資主體結構和供給主體結構,改變供給過分依靠政府投資的狀況,增強民間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啟動民間投資,關鍵在于:一要進一步向民間投資開放更多的投資領域。按照產業政策規劃、結構調整的要求,積極引導、推動民間企業對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投資,適當開放公共設施投資領域,吸引民間投資。二要加強對民間投資的服務管理。政府要幫助民間投資主體提高項目的技術含量,加強對民間投資的政策引導。鼓勵社會中介組織設立專門的信息服務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投資咨詢中心等機構,在為民間投資提供信息等方面給予支持。三要為民間投資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優質、高效、良好的投資環境,在人才培養、勞動、保險等方面為民間投資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2)實現公平的發展

發展在本質上是一個效率不斷提高、社會公平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在低收入階段強調效率優先,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發展的首要問題是促進公平正義。按照公平發展的要求,我國新階段的經濟發展突出需要推進收入分配體制的創新,完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障城鎮貧困階層和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具體涉及以下3個方面:

一是在初次分配領域建立提高勞動報酬比重的機制。我們的收入分配不應只是市場調節,也需要其他方面的調節,其中包括維護勞動權益的法律調節、企業內部工資集體協商機制調整等。需要在初次分配領域建立提高勞動報酬比重的機制:一是堅持勞動者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原則,沒有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工資增長就成了“無源之水”;而工資不能與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最終也會傷害企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但是勞動力市場本身并不能解決要素之間合理分配的問題,勞動者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兩者之間并非自然而然地保持同步,需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堅持和落實勞動者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原則。二是健全擴大就業增加勞動收入的發展環境和制度條件,提高一線勞動者的報酬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形成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

二是在再分配領域強化公平分配的機制,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先富幫后富”的機制。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因此,國家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先富起來的同時,還要通過先富者帶動后富者,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為此,要加強政府的再分配調節。政府要通過稅收調節收入分配,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縮小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和生活保障水平差異。提高低收入家庭收入和合理調節高收入。一方面,積極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不僅貧困地區要加大投入,東部地區也要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投入。另一方面,積極落實精準扶貧。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思想是中國政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關于貧困治理的指導性思想,其理論基礎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現實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是落實公平發展的重要方面。精準扶貧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其核心要義就是精準化理念,要求將精準化理念作為扶貧工作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扶貧工作的全過程。在精準扶貧中,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

三是解決好財富公平的問題。現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很大程度上源于財富占有的不公平,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改革承認財產性收入,這是改革的一大進展。我們的改革不能走剝奪私人財產的老路,但是要解決財富公平的問題。一是在體制上提供增加居民財產從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途徑,為居民提供更多的私人投資渠道。要鼓勵私人創業,保護知識產權及其收入,要完善企業股權結構,允許員工持股,鼓勵企業家持股和科技入股,農民可以通過土地流轉來獲取土地收入。在此基礎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二是發育生產要素市場,包括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土地承包權和使用權流轉市場、房產市場和經理人市場等,并保障這類市場的規范化。三是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依法加強對公民財產權的保護,確保公民財產權利和財富增值權利不受侵犯。

(3)走生態文明道路

生產力不僅包括人及其創造力、生產工具,而且包括生態環境。現代財富觀明確了生態也是財富。“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因此,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堅持綠色發展也能提高生產力水平。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必須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的發展道路。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復空間。

第二,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加快完善主體功能區政策體系,實行差異化績效考核,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區定位發展,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第三,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把節約資源作為根本之策。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

第四,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實現這樣的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制度化軌道。

第五,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在推進國內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談判。從全球視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綠色發展轉化為新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新優勢,為推動世界綠色發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4)強調人的現代化

提高發展質量不僅表現為經濟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更加強調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更加體現以人為本,強調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是促進國家發展的精神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不僅承載著現代化建設的時代重任,也承載著持續推進人的現代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歷史使命。

人的現代化有一系列衡量指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中提出了人類發展指數。此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每年都會發布世界各國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并在《人類發展報告》中使用它來衡量各個國家人類發展水平。實現人的現代化,就是推進人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因此,在新時代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過程中,要重視人的現代化。

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過程中,人的現代化包括:①提高人的思想觀念的現代化。思想觀念的現代化,是指人的思想觀念和心理狀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化,它主要包括人的價值觀念、精神態度、思想意識、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現代化。要通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培育現代公民的主體意識、競爭意識、責任意識、法治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等來實現人的思想觀念的現代化,為改革攻堅和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精神動力。②提高人的素質能力的現代化。國家治理的最終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和目標追求。人的素質能力主要包括品質、體質、智能和潛能。通過發展各類教育、提高受教育年限、加強人力資源開放等多種方式提高人的素質,努力使我國由傳統的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資源強國,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才優勢,從人口紅利向人力資本紅利轉變,實現人的素質能力的現代化。在推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又把人才提升到“第一資源”的戰略高度,全力推進人才強國戰略。③以制度創新為保證,實現人的現代化。制度創新則是人的現代化的保證。人的觀念更新,人的能力提高,只有在現代制度條件下和制度創新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只有制度創新才能有效消解舊的傳統制度的強大慣性對人的發展的阻抗,才能規范人在新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領域的發展行為。以制度創新為人的現代化提供保證,以人的發展為中心,外接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內連人的發展的各種行為,構建促進人的發展制度體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城县| 高雄市| 平谷区| 黑河市| 新巴尔虎右旗| 乌拉特中旗| 乃东县| 阜城县| 县级市| 库伦旗| 上饶市| 金乡县| 工布江达县| 信丰县| 波密县| 平遥县| 五河县| 山丹县| 大同市| 马公市| 黄骅市| 固原市| 托克逊县| 静乐县| 金塔县| 平远县| 阿荣旗| 油尖旺区| 德昌县| 中牟县| 肥乡县| 石棉县| 濮阳县| 呼图壁县| 洞口县| 岳西县| 略阳县| 会昌县| 安龙县| 房产| 长宁县|